- 年份
- 2024(9119)
- 2023(13150)
- 2022(11557)
- 2021(11239)
- 2020(9171)
- 2019(21462)
- 2018(21365)
- 2017(40542)
- 2016(21795)
- 2015(24833)
- 2014(24987)
- 2013(25071)
- 2012(23161)
- 2011(21190)
- 2010(21228)
- 2009(20001)
- 2008(19487)
- 2007(17068)
- 2006(15358)
- 2005(13592)
- 学科
- 济(92236)
- 经济(92134)
- 业(67103)
- 管理(56878)
- 农(52675)
- 企(43164)
- 企业(43164)
- 方法(38545)
- 农业(35358)
- 数学(33874)
- 数学方法(33557)
- 中国(27589)
- 业经(24678)
- 财(20573)
- 地方(19535)
- 制(18945)
- 学(17915)
- 贸(17015)
- 贸易(17006)
- 易(16606)
- 银(15221)
- 银行(15187)
- 技术(14630)
- 行(14604)
- 发(14504)
- 融(13702)
- 金融(13701)
- 环境(13243)
- 和(13228)
- 策(13217)
- 机构
- 学院(317759)
- 大学(317005)
- 济(130402)
- 管理(128669)
- 经济(127629)
- 理学(111586)
- 理学院(110410)
- 管理学(108770)
- 管理学院(108206)
- 研究(108015)
- 中国(83498)
- 京(67629)
- 农(67284)
- 科学(65923)
- 财(58109)
- 所(53959)
- 业大(52343)
- 农业(51284)
- 中心(50085)
- 研究所(48868)
- 财经(46028)
- 江(45626)
- 北京(42806)
- 范(42380)
- 师范(42093)
- 经(41899)
- 院(38145)
- 州(37393)
- 经济学(37089)
- 经济管理(35781)
- 基金
- 项目(214073)
- 科学(168061)
- 研究(161192)
- 基金(154489)
- 家(133484)
- 国家(132252)
- 科学基金(113079)
- 社会(101104)
- 社会科(95300)
- 社会科学(95276)
- 省(83650)
- 基金项目(83164)
- 自然(71464)
- 教育(71392)
- 自然科(69686)
- 自然科学(69671)
- 划(69465)
- 自然科学基金(68407)
- 编号(68274)
- 资助(61936)
- 成果(55444)
- 部(47666)
- 重点(47055)
- 发(46800)
- 课题(45196)
- 创(44394)
- 创新(41356)
- 国家社会(41063)
- 教育部(40357)
- 科研(40114)
- 期刊
- 济(149283)
- 经济(149283)
- 研究(96049)
- 农(69739)
- 中国(62828)
- 学报(49648)
- 科学(47591)
- 农业(47542)
- 管理(43269)
- 财(40160)
- 大学(38560)
- 学学(36326)
- 教育(33260)
- 融(31543)
- 金融(31543)
- 业经(29668)
- 技术(26493)
- 业(21459)
- 财经(21357)
- 经济研究(21349)
- 问题(21134)
- 经(18043)
- 理论(17406)
- 科技(17110)
- 图书(16838)
- 版(16800)
- 实践(16100)
- 践(16100)
- 技术经济(15947)
- 农业经济(15543)
共检索到474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华泉
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具、模式及制度不断创新演进,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应有的科技力量,至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基于技术社会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71年农村科技扶贫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演化进路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发现,其变迁先后历经了“开篇探索—制度突破—职能拓展—机制耦合—内涵发展—生态集成”等阶段,遵循“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变、粗放型推进模式向内涵式推进模式转变、供给性主导向需求性主导模式转变、点线瞄准向生态集成转变”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如何形成供需耦合的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科技扶贫 变迁历程 扶贫开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存 何爱霞
成人教育扶贫政策在推进成人教育扶贫实践,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着指引性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对我国成人教育扶贫政策百年变迁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成人教育扶贫政策可分为酝酿、萌芽、形成与深化四个时期。社会基础与政府主导、多种效应与工具理性、主体博弈与关键节点构成了成人教育扶贫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任务背景下,应鉴往知来,传承发扬我国成人教育扶贫政策的百年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党建+"的成人教育扶贫政策;营造全方位的成人教育扶贫协同机制,他扶与自扶相结合;由工具取向转为人文导向,架构多维成人教育扶贫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颖慧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主要障碍及其研究意义;指出农村多元化扶贫开发格局建构的问题,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的引导力量不足及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等若干问题;给出构建多元化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和扶贫开发格局,优化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及增强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等对策。
关键词:
农村扶贫资金 损害赔偿制度 侵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石践
传统的科技扶贫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农村形势的需要。各地在实践中涌现出了诸如福建省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陕西省宝鸡市“专家大院”模式等新型的科技扶贫组织方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资源重组等存量改革措施提高了科技扶贫的效率。政府在由过去单纯技术提供向综合性技术服务转变的同时,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农村 科技扶贫 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业苗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如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农村场域中开展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冀望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如期脱贫"。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主战场始终在农村,采用的主要是政府为主导的"强力"式扶贫,然而,现实中农村相当多的贫困人口是通过进城打工方式脱贫的。虽然在这种脱贫方式中农民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成本低,实施也比较容易,但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政府没有将农村扶贫转向到城镇,更没有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开展城乡联动扶贫工作。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政府需要将农村扶贫、脱贫工作融入到城镇化发展中,进而更好地引导、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进城脱贫。
关键词:
农村贫困人口 扶贫 进城脱贫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树梅
本文从吉林省农村扶贫工作历程及成效分析入手,提出了吉林省农村扶贫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深入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研究推进吉林省农村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吉林省 农村扶贫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移民扶贫,研究对象是有组织移民(主要包括水库移民和扶贫移民)。本文将移民扶贫界定为以移民方式扶贫和扶移民之贫,进而考察移民扶贫的70年变迁,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即移民致贫、开发式移民扶贫、生态移民扶贫和移民脱贫攻坚;然后,本文分析了移民扶贫的政策演变、实施进展和综合效果,总结了移民扶贫的6个特点。研究发现,移民扶贫的对象包括非自愿移民、自愿移民和准自愿移民,这3种情况下都存在导致移民脱贫困难的特定原因,使得移民脱贫滞后于移民搬迁。针对当前移民扶贫及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延展和加强后期扶持、扩展和强化社会支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实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海波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扶贫使得部分农民陷入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的两难选择、扶贫并未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质量、扶贫使部分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扶贫过程中各参与方存在腐败行为等方面。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表现为在人性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提高贫困者的自身素质重视不够、与扶贫相关的制度建设落后等。解决对策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重视提高人口质量、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和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物质条件等。
关键词:
扶贫 问题 制度创新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春凝
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相关状况及困境来进行详细分析,面临"十三五"的挑战:一是传统要素优势削减,综合优势尚未构建;二是治污缓堵责任重大,扶贫减贫压力突增;三是增长模式遭遇瓶颈,发展路径变化太大;四是社会投资风险激增,多元投资吸引力小。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把握好总体思路,其路径选择应为: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式多样。第二,整合社会资源,效益最大化。第三,发挥保障性救助制度的效用。第四,创造贫困农户就地劳务的条件。
关键词:
农村 精准扶贫 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曦 赵朋飞
贫困目标瞄准粗放、扶贫资源投入分散、管理监督评估体系欠缺、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传统农村扶贫机制设计的主要缺陷与障碍。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7017万人全部如期脱贫的要求下,必须科学设计以健全精确识别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优化监督评估机制与拓展社会参与机制为主体的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战略。
关键词:
农村 扶贫战略 精准扶贫 机制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海波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扶贫使得部分农民陷入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的两难选择、扶贫并未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质量、扶贫使部分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扶贫过程中各参与方存在腐败行为等方面。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表现为在人性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提高贫困者的自身素质重视不够、与扶贫相关的制度建设落后等。解决对策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重视提高人口质量、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和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物质条件等。
关键词:
扶贫 问题 制度创新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娜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扶贫重点县贫困户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扶贫科技供需在数量和结构上"双失衡"。通过biprobit模型,从贫困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乡村特征等三方面揭示了扶贫科技供需均衡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贫困户家庭人口规模、农地面积、农业结构、医疗负担和到乡镇距离等因素影响了扶贫科技供需意愿均衡,贫困户年龄、家庭农业结构、家庭农地规模和家族中是否有人了解科技等因素影响了扶贫科技供需意愿均衡演变。扩大科技扶贫示范领域,规范扶贫科技应用流程,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优化扶贫科技供给结构,有助于提高扶贫科技资源的脱贫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孝勇 赖景生 寸家菊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