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6)
- 2023(4623)
- 2022(4061)
- 2021(3606)
- 2020(3042)
- 2019(7124)
- 2018(7033)
- 2017(14650)
- 2016(7713)
- 2015(8654)
- 2014(8504)
- 2013(8780)
- 2012(8433)
- 2011(7756)
- 2010(8056)
- 2009(7827)
- 2008(7507)
- 2007(6625)
- 2006(6335)
- 2005(5733)
- 学科
- 济(39729)
- 经济(39692)
- 管理(20540)
- 业(17946)
- 方法(17079)
- 中国(16101)
- 数学(15951)
- 数学方法(15864)
- 企(12077)
- 企业(12077)
- 农(9660)
- 地方(9127)
- 财(8460)
- 制(8133)
- 银(7159)
- 银行(7150)
- 行(6936)
- 贸(6841)
- 贸易(6832)
- 城市(6814)
- 环境(6806)
- 易(6587)
- 业经(6544)
- 农业(6081)
- 融(5925)
- 金融(5924)
- 发(5804)
- 学(5778)
- 体(5059)
- 城市经济(4985)
- 机构
- 大学(122804)
- 学院(120503)
- 济(56265)
- 经济(55002)
- 管理(45596)
- 研究(42278)
- 理学(38885)
- 理学院(38368)
- 管理学(37924)
- 管理学院(37697)
- 中国(32212)
- 财(27484)
- 京(26795)
- 科学(23651)
- 财经(22008)
- 所(20386)
- 经(19921)
- 经济学(18705)
- 中心(18399)
- 研究所(18139)
- 江(17342)
- 北京(17170)
- 经济学院(17063)
- 范(16666)
- 师范(16577)
- 财经大学(16401)
- 农(15758)
- 院(15461)
- 业大(15081)
- 州(14099)
- 基金
- 项目(75616)
- 科学(61006)
- 基金(57271)
- 研究(54969)
- 家(49317)
- 国家(49005)
- 科学基金(42367)
- 社会(38284)
- 社会科(36569)
- 社会科学(36560)
- 基金项目(31363)
- 省(27855)
- 自然(26036)
- 自然科(25446)
- 自然科学(25439)
- 自然科学基金(24946)
- 划(24199)
- 教育(24171)
- 资助(22580)
- 编号(20989)
- 部(17557)
- 发(16870)
- 成果(16756)
- 重点(16695)
- 国家社会(16506)
- 教育部(15234)
- 创(15104)
- 人文(14953)
- 课题(14537)
- 创新(14327)
共检索到18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曹清峰
通过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张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空间扩张技术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城市人口密度、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以及城市面积对城市空间扩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从区域差异来看,城市空间扩张中的非效率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最后,经过调整后的效率值表明,提高规模效率是目前我国城市空间扩张效率提升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张 技术效率 三阶段DEA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冠岑 王沁颖
为了给各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以均衡价格为基础,引入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对我国35个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进行测度,并根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超大、特大和大型城市,运用泰尔指数对这三类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型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的内部差异程度明显高于超大和特大城市,而且大型城市中沿海城市的差异性尤其明显。但整体而言,这三大类型城市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四个方面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城市化泡沫现象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从整体上来看,人口、经济和空间都出现了城市化泡沫现象,仅生活城市化泡沫现象不突出,城市总体呈现泡沫化倾向;(2)我国城市化泡沫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泡沫程度最高,中西部居后。并从制度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泡沫 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晶 郭明英
文章首次提出考虑地区差异的合理租售比模型,以及考虑家庭未来收入的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合理租售比模型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泡沫水平已经比较严重;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显示,即使考虑了未来家庭收入增长,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深圳的房价也已经远超居民支付能力。最后给出抑制我国房价过快上涨、防范住房市场泡沫继续膨胀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全诗凡 樊双涛 马建 张新启
文章基于2010—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房价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考察。结果显示:从整体网络结构来看,35个大中城市房价空间关联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网络结构越来越稳定,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位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青岛、沈阳这7个城市的度数中心度高于平均值,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在房价网络中能够快速地与其他城市产生联系。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和人口数量差异均是房价空间关联的原因,差异越大,对城市间房价发生关联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房价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超 王雪琪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有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其中,北京最高,达到14.9;2城市越发达,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3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4相比于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关键词:
持久收入假说 房价收入比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青玉 陈逸 陈志刚
随着当前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乡~城"转移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对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在高需求的拉动下,不仅住宅地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住宅地价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模的扩张产生一定程度的引致效应。本文基于城市规模扩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反映住宅地价变化与城市规模扩张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大陆48个典型大中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住宅地价的上涨会显著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张,但随着住宅地价的持续上升,其对城市规模扩张的作用将呈现"倒U型"的变化规律。此外,在处于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住宅地价上涨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弹性越大: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住宅地价持续上涨对城市规模扩张的负向抑制作用也会越明显。最后论文从完善城市土地市场尤其是住宅地价管控的角度,提出了引导城市规模有序扩张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宅地价 城市规模扩张 城市化 大中城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关键词:
城市蔓延 蔓延指数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可斌 丁重
中国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本文基于适宜技术和政府干预两类不同的内生技术创新与增长理论进行剖析,指出其成因可能在于:(1)企业选择引进或改进现有技术要优于进行创造性破坏活动;(2)创新行为由大企业主导,创造性破坏动力不足。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规模分组检验以上成因。发现大企业主导技术创新,且大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动力;而中小规模企业体现出创造性破坏动力但缺乏有效创新投入。因此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成因并不在于企业追求使用适宜技术,而主要在于创新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动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敏 赵骏
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将综合得分引入改进后的索罗增长模型,重新测度创新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验证了内生的创新进步是国家或区域经济不断增长的源泉。并且首次利用创新得分预测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结果表明,35个大中城市的创新水平提升对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第一、二类城市的发展潜力远大于第三类城市,对于城市个体而言,创新水平提升后,重庆的GDP增加值最多,西宁的GDP增幅最大,该结论对城市的创新战略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索罗模型 城市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新英 张所地 冯江茹
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关系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和谐稳定,判断房价有无泡沫、泡沫程度大小是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在综合考虑经济基本面和心理预期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1999~2011年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借助迭代回归方法计算均衡价格,将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均衡价格与实际价格进行比较,从而测算出各个城市房价泡沫度。结论表明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城市房价泡沫有加大趋势,但不同城市之间房价泡沫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考虑城市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泡沫 测度 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段忠东
本文分析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机制,并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当房价处于低增长机制或居民收入处于高增长机制时,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反之,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出现挤出效果;以购房首付比区分不同城市后发现,当高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居民收入处于低增长阶段,而低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收入处于高增长阶段时,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政策当局希望有效实现促消费之目标,则需在总体上将房价维持在低速增长机制,并保持居民收入较高增长。
关键词:
房价 居民消费 非线性影响 门限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城市集聚空间模型,系统分析技术溢出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技术溢出的路径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局部技术溢出可以提升系统内城市集聚水平,全局技术溢出对系统集聚结构没有影响,但可以提升全系统的生产率;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多样性偏好度、贸易成本,以及城市拥挤成本是影响城市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城市集聚水平与居民工业品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份额、消费者产品多样性的偏好度正相关,与公共品边际成本增速、贸易自由度负相关;从技术溢出的路径看,外商直接投资、公共教育、信息服务等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而企业自身研发活动的技术溢出则...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邬思怡 张协奎 张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房价上涨对城市扩张的驱动效应研究——来自69个大中城市门限模型的经验证据
中国区域房价泡沫测度及空间传染性研究——基于2001~2005年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孵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来自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中城市不同层次房价上涨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
基于改进DEA模型的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评价研究——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
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协调性评价——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
人口流动与住房价格波动——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度评价研究——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