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5)
2023(7162)
2022(6337)
2021(6331)
2020(5343)
2019(12344)
2018(12222)
2017(23803)
2016(13246)
2015(15349)
2014(15445)
2013(15690)
2012(14972)
2011(13954)
2010(14327)
2009(13867)
2008(13898)
2007(12673)
2006(11842)
2005(11031)
作者
(38225)
(32413)
(31824)
(30628)
(20260)
(15557)
(14464)
(12407)
(12144)
(11609)
(10902)
(10586)
(10318)
(10220)
(10034)
(9664)
(9517)
(9322)
(9236)
(9070)
(8295)
(8071)
(7940)
(7545)
(7400)
(7384)
(7290)
(7184)
(6595)
(6366)
学科
(59660)
经济(59596)
(45894)
(45878)
管理(32290)
农业(30255)
(24570)
企业(24570)
中国(20243)
方法(19229)
业经(17108)
数学(17037)
数学方法(16804)
(16216)
地方(13351)
(13204)
(12952)
贸易(12942)
(12693)
(12070)
银行(12057)
(11656)
(11189)
(10846)
(10652)
农业经济(10222)
(9811)
金融(9811)
(9063)
(9060)
机构
学院(195365)
大学(190884)
(87151)
经济(85314)
管理(73790)
研究(71153)
理学(61832)
理学院(61194)
管理学(60347)
管理学院(59986)
中国(59836)
(49630)
(40952)
(40698)
科学(39756)
农业(37654)
(37014)
中心(33355)
研究所(32544)
(31890)
业大(31670)
财经(30490)
(27391)
北京(26336)
(26016)
师范(25872)
(25383)
经济学(24469)
(23977)
经济管理(22796)
基金
项目(113252)
研究(88973)
科学(88151)
基金(80102)
(68257)
国家(67532)
科学基金(56357)
社会(55873)
社会科(52424)
社会科学(52410)
(44768)
基金项目(41988)
教育(39494)
编号(39468)
(36922)
成果(33361)
自然(33279)
资助(32647)
自然科(32403)
自然科学(32397)
自然科学基金(31817)
(28754)
课题(26813)
(26570)
(26402)
重点(25331)
(24044)
(22995)
(22525)
发展(22160)
期刊
(111799)
经济(111799)
研究(65281)
(54538)
中国(45758)
农业(36599)
(29247)
(28001)
金融(28001)
科学(26801)
学报(26783)
管理(25864)
业经(23839)
教育(21546)
大学(21385)
学学(19954)
(17427)
技术(16632)
问题(16487)
经济研究(15284)
财经(15004)
农村(14482)
(14482)
农业经济(14318)
(12920)
(12900)
世界(12283)
国际(11590)
经济问题(11359)
理论(10835)
共检索到32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鹏  陈刚  李立贤  
“三农”问题,既是传统农业大国的长期难题,也是我国今后20年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此,要正确选择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突破口,制定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问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对今后20年左右是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世界经济政治力量结构的巨大变化是战略机遇期的外部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是战略机遇期的基础和动力。战略危机和转机的并存与转化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错失战略机遇期将导致极大的历史代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绍忠  杨兆文  
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关系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基础上 ,对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发展的态势作了预测 ,对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章豹  吴庆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文章剖析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尚未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原因;论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新世纪做大做强我国制造业的六点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面向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展开战略性全方位经济外交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各种类型国家的经济外交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经济外交的模式、力度、效果和目标,往往和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实际国力有很大关系,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的经济外交战略才是有生命力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玉香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面临城乡一体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新形势。推进农业品牌化,对于加速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推进农业品牌化既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农业品牌重点培育、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农业品牌建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把品牌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实现农业品牌的整体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义  
我国正面临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机遇期。准确判断当前国际格局和安全威胁,并采取恰当的经济安全对策是营造和平、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延续战略机遇期,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一、新一轮经济周期运行特征的形成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如果我们以作为低谷年的1999年(该年经济增长7.1%)为起点考察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就可以看到以下重要特点:第一,就周期的构成阶段看, 经济增长在合理的区间(7%-9.5%)运行的上升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茉楠  
未来十年,全球资源能源格局将呈现三大新趋势:需求增长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这些变化对中国而言将是实施全球资源能源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再工业化"周期带来机遇。全球经济增长和结构因素将持续影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债台高筑、消费萎缩、人口老龄化,以及总体增长低迷的趋势不会改变,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和人均消耗量也将趋势性下降;另一方面,未来十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作功  
在总结产业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作出理论假设,提出经济增长和产业创新具有反方向周期运动的规律,金融危机时期是产业创新的高活跃期,并从历史上金融危机和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金融危机对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产业创新要素的推动作用,在理论上论证了金融危机时期是产业创新的高活跃期。最后,研究了在新一轮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创新的优势和壁垒,提出了抓住战略机遇,推动产业创新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荷  
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些主要因素的变化,以新的判断、新的思路应对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