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7)
- 2023(17162)
- 2022(14722)
- 2021(13616)
- 2020(11461)
- 2019(26047)
- 2018(26000)
- 2017(49933)
- 2016(27073)
- 2015(30310)
- 2014(30290)
- 2013(30300)
- 2012(28365)
- 2011(26066)
- 2010(26243)
- 2009(24346)
- 2008(23602)
- 2007(21019)
- 2006(18948)
- 2005(17120)
- 学科
- 济(126143)
- 经济(125998)
- 管理(75471)
- 业(72385)
- 企(57077)
- 企业(57077)
- 方法(48872)
- 数学(42409)
- 数学方法(42043)
- 中国(35048)
- 农(32219)
- 地方(29816)
- 财(26924)
- 学(26478)
- 业经(26473)
- 制(22405)
- 农业(21940)
- 贸(21717)
- 贸易(21702)
- 易(20985)
- 银(19674)
- 银行(19604)
- 行(18914)
- 环境(18717)
- 融(18670)
- 金融(18669)
- 和(17706)
- 技术(17561)
- 地方经济(17229)
- 理论(16866)
- 机构
- 大学(400026)
- 学院(397869)
- 济(167266)
- 经济(163790)
- 管理(152542)
- 研究(142141)
- 理学(131035)
- 理学院(129518)
- 管理学(127413)
- 管理学院(126711)
- 中国(105968)
- 科学(88085)
- 京(86488)
- 财(75715)
- 所(73462)
- 农(70682)
- 研究所(66759)
- 中心(62362)
- 业大(61735)
- 财经(60188)
- 江(58548)
- 农业(55543)
- 北京(55528)
- 经(54600)
- 范(52417)
- 师范(51830)
- 院(50798)
- 经济学(50724)
- 州(47423)
- 经济学院(45462)
- 基金
- 项目(263983)
- 科学(205597)
- 基金(190053)
- 研究(189497)
- 家(167552)
- 国家(166137)
- 科学基金(140413)
- 社会(119869)
- 社会科(113557)
- 社会科学(113527)
- 省(102920)
- 基金项目(101167)
- 自然(91379)
- 自然科(89159)
- 自然科学(89135)
- 自然科学基金(87535)
- 划(87207)
- 教育(85728)
- 资助(78240)
- 编号(76432)
- 成果(62142)
- 发(59931)
- 重点(59277)
- 部(57667)
- 创(54304)
- 课题(53176)
- 创新(50753)
- 科研(50274)
- 国家社会(49092)
- 教育部(48873)
- 期刊
- 济(192643)
- 经济(192643)
- 研究(123002)
- 中国(77081)
- 学报(67116)
- 农(64449)
- 科学(60049)
- 管理(57099)
- 财(54574)
- 大学(49758)
- 学学(47116)
- 农业(44217)
- 教育(41178)
- 融(37566)
- 金融(37566)
- 技术(33260)
- 经济研究(31621)
- 业经(31044)
- 财经(29909)
- 经(25663)
- 问题(25419)
- 业(22288)
- 技术经济(20549)
- 科技(19546)
- 贸(19387)
- 理论(19383)
- 图书(19377)
- 商业(18940)
- 现代(18053)
- 版(17850)
共检索到600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璐
高铁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高铁发挥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不容忽视。同时,高铁给乘客也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福利。本文以高铁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福利效应作为研究重点,分析高铁对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效率发挥的作用,探寻高铁在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进一步提高的内在影响机制。就我国居民福利受高铁建设的影响作深层次的阐释,明确高铁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过程中地位和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区域经济 回流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毅
高铁时代的到来是铁路枢纽经济区的涅槃重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革新。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高铁经济 区域经济 理论逻辑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乔慧
20世纪60年代,高速铁路技术在日本和欧洲率先兴起。相对而言,我国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其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机会和能量。代表当今世界高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婷婷 贾震
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了宁杭高铁对长三角物流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发展影响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风险,提出了若干相应对策,为高铁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全国物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宁杭高铁 长三角物流发展 SWOT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仁杰 冯曦明
将城市高铁通车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厘清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城市间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与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城市间高铁通车能显著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试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扩散、知识溢出以及劳动力流动是高铁通车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且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厘清高铁开通与数字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高铁网络布局也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双全
高速铁路是世界"交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发展潮流。高铁的通达性、便捷性、高效性"三特性",产生了同城效应、聚集效应、开放效应"三效应",加速了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起到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战略定位、加强产业区际联系等作用。
关键词:
旅游市场 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建丰 翟帅
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站点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连接城市之间的可达弹性,改变了原有的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空间分布,提升了高铁沿线区域的要素流动,使得区域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文章利用DID(倍差分)模型,选取沪杭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指标,以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发展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产业转型、沿线城市的科技人才聚集、行业分工等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
高铁经济效应 区域发展机制 DID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 陈珂
文章从城市环境污染变动的视角,研究了中国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解释变量滞后、变换样本容量均得到一致性结论;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与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对中西部城市与小城市的减排效应更为明显,从而加大了区域间、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污染水平下降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导致的移民与健康成本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力维 鲁航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加强我国高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铁车次流量和卫星灯光数据,研究高铁发展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呈U型,但其对不同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高铁的积极作用更偏向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占优势的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条件,即那些距离大城市越近、区位优势越明显的中小城市,高铁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明显。最后,本文从加强高铁网络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铁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灯光数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媛
近年来,新城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政策。在高铁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设高铁站成为各地新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市场可达性是影响企业和居民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城市间和城市内部两方面探讨市场可达性对高铁通车后站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匹配到约1平方公里栅格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2009—2014年新设高铁站数据,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高铁站区的经济活动密度相对于邻近区域并没有显著提升。利用高铁、铁路、公路网络构造了随时间可变的城市可达性指标,并利用高铁站到市中心距离衡量到城市就业中心的可达性,结果显示,高铁站区的经济发展显著依赖于城市可达性和市中心可达性。上述结果说明,新城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对于来自城市外部和内部的集聚经济的利用。尽管高铁带来的城市可达性提升能为周边区域创造经济集聚,但受制于远离市中心的区位选择,低水平的城市中心可达性大大限制了目前高铁站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高铁新城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燊 林晓言
铁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文从当前我国高铁的发展现状、中国发展高铁的必然性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剖析中国高铁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使用对比评价方法对高铁进行评价,分别假设在"有高铁"与"无高铁"两个不同情况下,讨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采用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在没有高速铁路情况下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铁路 高新技术 高速铁路 经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建丰 李志刚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