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8)
- 2023(13272)
- 2022(11104)
- 2021(9999)
- 2020(8211)
- 2019(18609)
- 2018(18047)
- 2017(34174)
- 2016(18981)
- 2015(20925)
- 2014(20671)
- 2013(20568)
- 2012(19644)
- 2011(18079)
- 2010(18462)
- 2009(17035)
- 2008(16946)
- 2007(15189)
- 2006(13807)
- 2005(12642)
- 学科
- 济(81420)
- 经济(81326)
- 管理(50130)
- 业(49366)
- 企(36096)
- 企业(36096)
- 方法(30145)
- 中国(27473)
- 数学(26442)
- 数学方法(26192)
- 农(25022)
- 地方(21775)
- 财(18781)
- 业经(18623)
- 学(18401)
- 农业(17119)
- 贸(16877)
- 贸易(16860)
- 易(16345)
- 制(16230)
- 银(15383)
- 银行(15324)
- 行(14877)
- 融(14277)
- 金融(14276)
- 环境(13781)
- 发(13308)
- 技术(12733)
- 地方经济(12030)
- 和(11333)
- 机构
- 大学(281590)
- 学院(280930)
- 济(114613)
- 经济(112292)
- 研究(105148)
- 管理(100712)
- 理学(86210)
- 理学院(85030)
- 管理学(83490)
- 管理学院(82969)
- 中国(79093)
- 科学(67386)
- 京(61392)
- 农(57896)
- 所(55894)
- 财(53791)
- 研究所(50986)
- 中心(46455)
- 业大(46365)
- 农业(45888)
- 江(43667)
- 财经(42266)
- 范(39373)
- 北京(39110)
- 师范(38854)
- 经(38330)
- 院(37743)
- 经济学(35120)
- 州(34671)
- 省(33040)
- 基金
- 项目(185644)
- 科学(145118)
- 基金(133716)
- 研究(130017)
- 家(120319)
- 国家(119307)
- 科学基金(99378)
- 社会(82945)
- 社会科(78679)
- 社会科学(78661)
- 省(73224)
- 基金项目(71005)
- 自然(65014)
- 自然科(63484)
- 自然科学(63462)
- 划(63095)
- 自然科学基金(62311)
- 教育(59248)
- 资助(53556)
- 编号(51150)
- 发(45468)
- 重点(43263)
- 成果(41850)
- 部(40396)
- 创(38465)
- 课题(36881)
- 创新(36163)
- 计划(35975)
- 科研(35833)
- 发展(35168)
- 期刊
- 济(130625)
- 经济(130625)
- 研究(86014)
- 中国(59015)
- 农(52924)
- 学报(52030)
- 科学(46334)
- 大学(38062)
- 财(37767)
- 管理(36570)
- 农业(36246)
- 学学(36072)
- 教育(31455)
- 融(28626)
- 金融(28626)
- 业经(23069)
- 经济研究(21631)
- 技术(21621)
- 财经(20634)
- 业(18908)
- 问题(18238)
- 经(17724)
- 贸(14747)
- 版(14071)
- 商业(13961)
- 科技(13740)
- 业大(13590)
- 资源(13368)
- 技术经济(13320)
- 国际(13224)
共检索到430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江涛 黄立玮 周维第
文章从时间维度出发,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前后相依特征,通过构建一类动态因子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变动原因,并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和高维变量选择方法,对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984—2019年,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升。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降低并于2003年达到最低水平之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入一个持续提升阶段,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水平,随后进入了振荡调整阶段,2016年之后高质量发展水平又出现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动的原因各不相同。高质量发展中五大发展理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同维度的协同提升才是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涵。每个理念中都存在相对关键的具体指标,这些关键指标有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机理的理解,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洋 朱启荣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了全国,东、中、西部以及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从地区情况看,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沿海至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另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财政支持政策、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加强环境规制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新 张家瑞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Markov链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08—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变化幅度存在差异,中部和东部发展动力强劲,西部及东北地区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发展最为缓慢。(2)重心迁移速度有所加快,标准差椭圆面积不断缩小,东北方向的缩减趋势最为明显。(3)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空间关联特性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模式以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和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为主。(4)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跨越式转移难以实现,跃迁只发生在相邻等级;高值省份的正向溢出要大于低值省份的负向溢出。(5)规模增长、创新驱动、综合效益和绿色节能的障碍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财政支持、城镇化进程、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
关键词:
建筑业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勐珺 王应明 叶菲菲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省域数据,建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系数标准差测算指标权重,运用证据推理测度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揭示空间分布特征及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非均衡性和稳定性;我国物流业于2019年步入“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阶段。旨在为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妍 王巧瑜 张鹭 张明
文章在提炼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是内生动力强、市场经济活力足、发展结构优、发展过程稳、福利成果多、生态环境代价小的协同共生的发展;中国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整体差异主要来源,各地区内均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但对整体差异贡献较小;地区高质量发展受邻地发展水平影响,存在高发展俱乐部与低发展俱乐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陈瑜 张玉英 赵云霞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西北地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和回归模型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之间排名差异较大;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维度评价值最高,陕西、甘肃、青海最低值为共享发展维度,宁夏、新疆最低值为创新发展维度;技术交易成交额/地区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地区GDP、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债务余额/地区GDP、标准煤/地区GDP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谢佳亮 吴卫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构建涵盖产业转型、产业运行与产业共享3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借助泰尔指数、重心模型与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等方法,探析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长沙和湘潭为核心和次核心的“双核”结构,长沙始终保持领先,娄底与益阳等则相对滞后。(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敛缩,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南北差异有所减缓,东西差距有待优化。(3)旅游专业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的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劳动力在发达(欠发达)城市负向(正向)显著,而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产业结构尚未产生广泛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鹤 张桂文 曾伏
文章基于“五个现代化”的特征内涵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揭示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区域与时期异质性。研究表明:(1)样本观测期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增速放缓,呈“东高、西低、中塌陷”的区域分布格局;(2)在全国层面,财政支出、财政分权、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正向调节了财政支出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区域及时期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呈“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琼 张蓝澜 李松林 刘毅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来探讨2006—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时序上: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类型。(2)空间上:中国普惠金融水平以上海和北京为相对高水平起点,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区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对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教育与科技所占比重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测度 时空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华 马红梅 曾燕萍
文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构建包含7个维度的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交叉熵双重赋权法、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四大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五大经济带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未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是影响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此外,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振娟 王盼
进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之策。本文基于进口开放、进口福利、进口持续和进口竞争四个视角构建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0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22年的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中国整体及各省域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东部地区远高于全国整体和其它三大地区的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和东北部低”的空间不均衡分布特征;(2)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整体地区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差距的主要来源;(3)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和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