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6)
2023(19581)
2022(15970)
2021(14882)
2020(11971)
2019(27209)
2018(26987)
2017(51404)
2016(28265)
2015(32308)
2014(32590)
2013(31289)
2012(29256)
2011(26367)
2010(27006)
2009(24330)
2008(23747)
2007(21219)
2006(19197)
2005(17730)
作者
(78979)
(65385)
(65116)
(62390)
(41814)
(31033)
(29909)
(25302)
(25192)
(23763)
(22190)
(22038)
(21009)
(20761)
(20316)
(20239)
(19434)
(19425)
(19045)
(19014)
(16741)
(16066)
(15899)
(15083)
(14862)
(14797)
(14789)
(14541)
(13253)
(13014)
学科
(115273)
经济(115143)
管理(81347)
(77666)
(61075)
企业(61075)
方法(44161)
中国(39943)
数学(38256)
数学方法(37656)
(35339)
(29865)
业经(28799)
地方(27251)
(23687)
农业(23616)
技术(22820)
(22662)
贸易(22643)
(22029)
(21996)
银行(21964)
理论(21327)
(21153)
(20981)
金融(20980)
(19856)
(17437)
(17410)
财务(17333)
机构
学院(397709)
大学(390590)
(162550)
经济(158897)
管理(149118)
研究(134010)
理学(125481)
理学院(124129)
管理学(121941)
管理学院(121165)
中国(104123)
(83881)
(78818)
科学(76837)
(66300)
(63359)
中心(62866)
财经(60644)
(59674)
研究所(58989)
(55572)
师范(55077)
(54931)
北京(53798)
业大(52653)
(51067)
经济学(49333)
技术(48754)
(48591)
农业(45865)
基金
项目(251324)
科学(198493)
研究(195728)
基金(177185)
(151417)
国家(150051)
科学基金(129350)
社会(121544)
社会科(115183)
社会科学(115159)
(100961)
教育(94467)
基金项目(91878)
编号(84440)
(84119)
自然(79009)
自然科(77193)
自然科学(77176)
自然科学基金(75755)
资助(72681)
成果(70370)
课题(59908)
(58087)
重点(57002)
(55921)
(53122)
项目编号(51073)
国家社会(49595)
(49484)
创新(49446)
期刊
(186902)
经济(186902)
研究(124520)
中国(90132)
教育(64291)
(60397)
管理(57767)
(55716)
学报(52850)
科学(49815)
技术(44522)
(44202)
金融(44202)
大学(41872)
农业(38251)
学学(38216)
业经(31497)
财经(29986)
经济研究(29454)
(25878)
问题(25257)
图书(24950)
职业(23719)
(21736)
(21616)
论坛(21616)
国际(20310)
(20206)
理论(19974)
技术经济(19876)
共检索到628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耿煜  郭敏强  张运生  李钦  赖红  
当前我国缺乏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难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因此亟须促进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重任的高职院校加强和优化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首先阐释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意义,提出“教育4.0”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同时具备数字技术有关软硬技能;其次分析欧美日及我国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实践,并借助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发现数字化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相关性,其中欧盟的数字化技能人才体系最为完备,美国的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协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在学生的数字化技术与专业技术融合、数字化技能更新、学习主动性和沟通能力培养以及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待努力;最后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归纳总结校企合作、技能融合发展与国际化办学等高职院校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培养路径,为其他高职院校探索适合自身的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建求  
高职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教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课程模式、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的特色进行了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丽颖  张学军  
德国双元制对促进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紧密合作,构建起由德国培训专家、国内职教专家、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从"双元制"到"定岗双元"的实践过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与唐山市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毕业生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现为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院动车组技术、港口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詹峰  
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存在偏差,供需存在较大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理念和实际需求。从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应用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当前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试图探索出新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一风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当前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树立和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专业发展机制,依托"块状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总部—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全面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朝萌  
建立适合项目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要树立"通专结合"的教育思想,梳理就业、深造等人才培养目标,组建专业、通识、语言等课程模块,重点解决学分互认、课程评价、文化认同等操作上的具体问题,强化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采用互动式、引导式、案例式、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存善  王荃  卢嘉静  姚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口腔医学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较好地实现了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该专业建设的个案分析,为高职发展中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提供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海群  杨群祥  
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基于国际视野条件下,高职院校依据经济全球化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要素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必须与产业发展、企业结合,才能真正"走出去"并走得更高更远;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必须托自身办学特色或专业优势,主动服务产业,推进教育国际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实现办学理念国际化、专业课程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社会服务国际化、标准体系国际化,提升院校办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卓君  周茂东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对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范围的局限性以及今后人才培养实践的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校企优势,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展"订单+联合"人才培养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共同培养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过程中,探索出"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共生"是指把行业企业的标准转化成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又服务于企业;"共长"是指密切跟踪企业标准变化,不断把企业新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按新标准落地培养的人才又反过来推动行业企业的发展。该模式实质是把在职工程师必须通过的认证和学校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福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以数字技术全面渗透、跨界应用的特点形成,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引发人类生产和生活模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加快了职业教育革新的步伐。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数字化人才需求缺口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明显。面对上述情况和问题,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主阵地的高职院校亟待三措并进,加强关键办学能力、提高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增强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构建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巩固数字化人才培养成果,以期培养更多的适应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智强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太仓迅猛发展的经济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形成独特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学校元"和"企业元"的共同作用,以订单培养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校三年工学交替,通过校企共建、企业资助、派遣高级技术培训师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成长的优质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