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5)
2023(3709)
2022(3302)
2021(3224)
2020(2820)
2019(6481)
2018(6238)
2017(12437)
2016(7262)
2015(8611)
2014(8962)
2013(8480)
2012(8082)
2011(7308)
2010(7522)
2009(6720)
2008(6419)
2007(5726)
2006(5307)
2005(4787)
作者
(20450)
(16794)
(16602)
(16235)
(10426)
(7939)
(7695)
(6403)
(6354)
(6034)
(5590)
(5525)
(5457)
(5327)
(5278)
(5118)
(5079)
(4958)
(4888)
(4811)
(4554)
(4169)
(4090)
(3854)
(3854)
(3852)
(3765)
(3689)
(3417)
(3262)
学科
(25436)
经济(25418)
管理(15755)
(13110)
中国(11444)
方法(11271)
数学(10685)
数学方法(10536)
(8747)
企业(8747)
(7336)
(6799)
(5888)
贸易(5883)
(5845)
银行(5835)
(5813)
(5733)
(5664)
地方(5052)
(4886)
理论(4704)
(4548)
金融(4547)
技术(4527)
业经(4478)
教学(4420)
(4356)
农业(4246)
(4173)
机构
学院(107306)
大学(97642)
(39781)
经济(38733)
研究(33869)
管理(33385)
理学(28023)
理学院(27636)
管理学(27000)
管理学院(26843)
中国(25751)
(21521)
(21112)
科学(20693)
职业(18110)
技术(18103)
(17459)
财经(16572)
(16269)
研究所(15527)
(14897)
(14685)
师范(14562)
中心(14561)
(14274)
北京(13973)
(13879)
技术学院(13313)
业大(13201)
职业技术(13000)
基金
项目(62534)
研究(48914)
科学(48595)
基金(42142)
(36204)
国家(35911)
科学基金(29909)
社会(28069)
(26857)
社会科(26589)
社会科学(26581)
教育(26032)
编号(23081)
基金项目(22578)
(22486)
自然(18927)
自然科(18422)
自然科学(18416)
成果(18195)
自然科学基金(18049)
资助(17870)
课题(17567)
(15139)
重点(14903)
(14090)
(13870)
规划(12917)
(12657)
(12629)
项目编号(12622)
期刊
(45743)
经济(45743)
研究(32759)
中国(20806)
教育(19441)
(13683)
学报(13537)
技术(13291)
科学(12440)
管理(12406)
(12197)
职业(10875)
(10403)
金融(10403)
大学(10345)
学学(9677)
农业(8540)
财经(7966)
经济研究(7891)
业经(7717)
问题(7132)
技术教育(7034)
职业技术(7034)
职业技术教育(7034)
(6835)
(6531)
论坛(6531)
(6317)
理论(5634)
商业(5396)
共检索到15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王世斌  潘海生  
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结构合理与否,事关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题中之义。通过对我国现有高职院校的布局形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高职院校的布局呈现区域覆盖面广、"扎堆"现象突出、区域内部差距明显的特征;在微观层面,高职院校的布局呈现地市覆盖率高、省会城市一家独大、东西部城市冷热不均的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所有可能影响高职院校布局的因素分析发现,15岁以上人口数和企业数是影响高职院校布局形态最显著的两个动因。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院校的布局,应全面统筹,兼顾短板;政策引导,自我优化;区域合作,打破壁垒;内涵为先,特色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耀宗  严凌燕  
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空间布局失衡,是过去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毛入学率提升的伴生现象。从地级城市人口规模、地方生产总值两个维度考察了299个地级城市本科院校设置现状。以地级城市每百万人口本科院校数高低、每百亿地方生产总值本科院校数高低为指标,对地级城市进行二维分类。研究发现,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空间布局存在双高区、低高区、双低区、高低区四种类型,城市之间院校布局失衡严重。建议从以下路径予以优化:低高区40个城市和双低区47个城市作为未来设置新增本科院校的重点区域,高低区29个城市和双高区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王爽  
在生育政策调整、人口迁移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我国学龄人口时空格局不断变化:总体分布密度逐渐减小,空间聚集程度持续加强,重心迁移轨迹趋于平稳。规模波动使教育资源配置面临当下紧缺与未来过剩的矛盾,密疏分化使资源配置难以保障不同地区的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服务,跨区迁移使属地化教育资源管理体制困境凸显。应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统筹规划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构建差异化的教育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强弱联动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跨级跨区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刚  王苏生  韩雪  
保证金融空间布局政策能满足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梳理金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功能分工背后的空间逻辑,发现三者之间并非单向的因果逻辑关系,而是在空间演化过程中互为因果,循环累积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刚  王苏生  韩雪  
保证金融空间布局政策能满足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梳理金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功能分工背后的空间逻辑,发现三者之间并非单向的因果逻辑关系,而是在空间演化过程中互为因果,循环累积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成至  金彩红  
世界城市是在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和发挥影响的空间节点。世界城市的产生与1960-1970年代兴起的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后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形成了世界城市特定的产业布局和与之相应的圈层结构。概括说来,世界城市在产业布局上以国际金融业和相关的高品质服务行业为主,形成了从中心到边缘、由多种承载特定功能的集群组成的城市圈层布局。这种布局遵循功能原则,对城市中的各种产业进行有机组合,支撑着世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枢纽地位。西方对世界城市圈层结构的规划设计,为中国建设自己的国际性城市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精准把握中国柑橘生产格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基于1978-2019年中国柑橘生产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重心模型和GIS技术分析了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描绘了柑橘生产重心变迁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柑橘生产重心具有往复式变化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且资源禀赋的变化与生产重心的变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2)中国柑橘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大部分变量的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3)柑橘生产布局的变迁受到温度、受灾面积、比较收益、灌溉水平以及非农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柑橘产区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根据柑橘生产布局变化规律,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并有效利用影响因素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柑橘生产空间布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精准把握中国柑橘生产格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基于1978-2019年中国柑橘生产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重心模型和GIS技术分析了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描绘了柑橘生产重心变迁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柑橘生产重心具有往复式变化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且资源禀赋的变化与生产重心的变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2)中国柑橘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大部分变量的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3)柑橘生产布局的变迁受到温度、受灾面积、比较收益、灌溉水平以及非农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柑橘产区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根据柑橘生产布局变化规律,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并有效利用影响因素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柑橘生产空间布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丹娅  苏墨  罗罡辉  
深圳市基本农田管理范围外存在大量零星破碎的耕地,管护十分困难,且易被违法侵占。通过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确保规划期末行政区内耕地数量不少于耕地保有量,将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探索并建立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金成  李博雅  邢干  
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在人口、产业、交通与城镇格局等方面存在着创新型人才差距悬殊、产业链融合布局有难度、交通空间格局综合体系街接不够、城市体系存在断层等问题。未来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路径应重视提升京津双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三大发展轴,促进三大都市圈耦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性功能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社会要素在城市内部高度向心集聚;另一方面,城市的空间规模也在快速扩张,由此带来了诸多城市发展问题。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及优化,能缓解城市矛盾,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空间的布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期主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在地理空间的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金飞  卞新民  彭长青  朱利群  
作物空间布局是耕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具有自然、社会、耕作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具有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的效率很低,或者难以解决。遗传算法是一种新的智能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来高效的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遗传算法为空间布局优化模型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若祥  刘毅  
电力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能源 ,对于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看 ,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在新世纪 ,我国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也将不断上升。我国电力生产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并形成了以火电为主的发电结构 ,电网互联初具规模。但是 ,与发电资源禀赋结构特点相比 ,我国电力资源在结构和空间布局上还面临一系列问题 :如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发展滞后、水能资源空间分布和开发力度不匹配以及电网互联进展缓慢等 ,特别是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亟待调整优化。针对上述问题 ,该文提出了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家喜  周志翔  李晨  胡兴宜  孙启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疫区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的抑螺防病林仍存在空间布局不完善、螺情反复出现的现象。在石首市钉螺孳生环境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钉螺孳生地的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螺防病林宜林地和更新区分布研究确定了抑螺防病林的空间布局优化区,以期为完善抑螺防病林建设工程布局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石首市钉螺孳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线、沟渠、塘堰和滩涂,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4%。钉螺孳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垸内,占总面积的23.77%。钉螺孳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型湖泊、长江等永久水体以及城镇用地周围,占总面积的67.49%。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以中幼林为主,面积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80.47%。成熟林和过熟林(更新区)总面积4 512.51 hm~2,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14.05%。另有宜林地2 823.36 hm~2,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优化区总面积为7 335.86 hm~2。其中,23.95%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高风险区,23.22%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中风险区,52.83%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低风险区,是未来几年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的重点区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唐占峰  朱雨凤  王翰  殷艳红  
采用Logit模型和竞争力函数确定不同运输方式间物流通道选择概率,利用阻抗函数构建通行效率最大的通道选择模型,以确定同运输方式内物流通道的选取,构建了物流通道空间布局优化的新方法,并以浙江省物流通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浙江省物流通道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