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4)
- 2023(11069)
- 2022(9373)
- 2021(8709)
- 2020(7211)
- 2019(15760)
- 2018(15560)
- 2017(29892)
- 2016(16266)
- 2015(18550)
- 2014(18391)
- 2013(17616)
- 2012(16211)
- 2011(14554)
- 2010(14969)
- 2009(14057)
- 2008(13815)
- 2007(12565)
- 2006(11433)
- 2005(10424)
- 学科
- 济(60183)
- 经济(60094)
- 管理(56390)
- 业(53879)
- 企(45031)
- 企业(45031)
- 方法(22500)
- 中国(22436)
- 制(19362)
- 数学(19130)
- 财(19075)
- 数学方法(18957)
- 农(18933)
- 技术(18694)
- 业经(16071)
- 银(13625)
- 银行(13613)
- 行(13092)
- 体(12899)
- 技术管理(12602)
- 农业(12462)
- 贸(12070)
- 贸易(12058)
- 易(11804)
- 融(11616)
- 金融(11613)
- 理论(11353)
- 地方(11331)
- 务(10883)
- 财务(10858)
- 机构
- 学院(233050)
- 大学(224400)
- 济(97557)
- 经济(95522)
- 管理(88519)
- 理学(75225)
- 理学院(74534)
- 管理学(73539)
- 管理学院(73107)
- 研究(72766)
- 中国(57265)
- 财(50888)
- 京(46600)
- 财经(39105)
- 科学(38951)
- 江(36440)
- 经(35278)
- 所(34713)
- 中心(32835)
- 研究所(30388)
- 经济学(30314)
- 北京(29704)
- 州(29155)
- 财经大学(28750)
- 技术(28653)
- 范(28481)
- 师范(28255)
- 农(28154)
- 业大(27399)
- 经济学院(27220)
- 基金
- 项目(144191)
- 研究(116221)
- 科学(115909)
- 基金(102144)
- 家(85784)
- 国家(84976)
- 科学基金(74349)
- 社会(74278)
- 社会科(70395)
- 社会科学(70380)
- 省(59586)
- 教育(56536)
- 基金项目(53591)
- 编号(49300)
- 划(48558)
- 自然(43501)
- 自然科(42506)
- 自然科学(42497)
- 自然科学基金(41772)
- 成果(40694)
- 资助(40145)
- 课题(36374)
- 创(36068)
- 制(34484)
- 重点(32919)
- 部(32740)
- 创新(32690)
- 发(32093)
- 年(30398)
- 性(30377)
- 期刊
- 济(113586)
- 经济(113586)
- 研究(74095)
- 中国(53277)
- 财(39402)
- 管理(37563)
- 教育(36234)
- 科学(27074)
- 农(26976)
- 学报(26232)
- 技术(25085)
- 融(25007)
- 金融(25007)
- 大学(22044)
- 学学(20454)
- 财经(19917)
- 业经(19344)
- 经济研究(18318)
- 农业(17767)
- 经(17225)
- 职业(15101)
- 问题(15066)
- 贸(12984)
- 坛(12657)
- 论坛(12657)
- 科技(12120)
- 技术经济(11918)
- 理论(11033)
- 商业(11008)
- 国际(10703)
共检索到359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续总成
协同依赖于参与创新的各主体间的信任水平、诚信以及对公平价值观的共同维护,因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参与创新的主体若要达到"多赢"的目标,必须在协同进程中充分考虑彼此的利益关切。不同创新主体可以建立协同创新模式,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机制性互动带来效率提升、效益增加或价值创造。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破解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难题,应着力寻求创新目标、组织结构的共同点,进而培育协同创新动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正 尹玲娜 蔡兵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形成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内外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针对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关键词:
自组织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合作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才会更加深入和稳定。
关键词:
自组织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合作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关键词:
自组织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合作收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新的价值再次被社会所关注和认可。本文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间的合作角度对如何开展协同创新进行了分析,结合协同创新的特点,分析当前影响协同创新的因素,最终通过机制的构建来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效协同。
关键词:
政产学研 高职院校 协同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琼瑜 李武武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入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简称CAS)理论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进行特征分析,基于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从动力因素的角度以及企业、集群和政府三个层面对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CAS理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涛
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指引着高等院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自身转型发展、校企合作深化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需求之下,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通过抓准问题、理清内涵、重塑体制机制、构建组织平台等方式突破现实障碍,实现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协同创新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阳
人工智能时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推动高职院校从单一向产业提供技能人才向主动引领产业人才培养转变。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存在供给和需求错配、风险与利益博弈,短期抑或持续的背离、人才培养与技术迭代等困境,面临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变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面临无业可就、职业教育发展惯性与转型困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挑战。因此,建议通过探索有步骤、有层次、有目标的产学研用实施路径,实现理念融合、技术融合、培养融合和专业融合,解决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和产业技术变革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林 王艺 黄冕 胡芳
为研究政府介入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成功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量政府介入行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项目成功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政府介入度对项目成功度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同时存在;政府介入度显著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不同的政府介入形式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和项目成功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政府对项目模式选择科学指导程度的影响最大,政府对项目审查力度的影响最小,并且过大的审查力度会降低项目成功度,最终得到最优政府介入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关系匹配表,为合作主体提高项目成功度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依据。
关键词:
政府介入 协同创新 产学研 项目成功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小苗 李良艳 王蓉
从中国近几年的创新实践看,一方面论文、专利等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激增;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心技术却依赖国外。文章聚焦学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这种"错位"和"脱节"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跨越大学与产业之间的灰色地带即"死亡谷"的经验,从产学研合作的本质和规律出发,认为新一轮产学研合作须打通四条路径:"明产权"、"走出去"、"引进来"、"建桥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锋 树琳 李靖云 乔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首先从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现象,同时各地区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随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选择江苏省为代表研究区域,将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的江苏省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对江苏省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层次变量和过程层次变量对江苏产学研效率的总影响大小排名为合作紧密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参与程度>学研方参与程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娟
产学研协同创新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通过角色转换和知识溢出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向组织人力资本的转化;结构资本转化包括个体与母组织的关系重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结构资本的创立与优化;关系资本的转化包括利用母组织建立间接关系资本和发展直接关系资本。三维度在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和核心、结构资本为基础、关系资本为保障的协同关系。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智力资本转化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进富 赵慧 张颖颖
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的自组织、序参量和控制参量原理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及其在协同创新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运用绝热消去法、伺服原理和系统演化方程分析内外部动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自组织作用机制。
关键词:
协同学 产学研 协同创新 自组织作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炜 赵洁
文章基于合作博弈理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为对象,研究了创新主体间的治理风险分担问题。从创新治理角度,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对Shapley值进行优化,分析了如何利用参与主体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损益对治理风险分担值进行调配,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风险分担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