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4)
- 2023(13098)
- 2022(11175)
- 2021(10748)
- 2020(9364)
- 2019(21951)
- 2018(22125)
- 2017(42420)
- 2016(23394)
- 2015(27307)
- 2014(27750)
- 2013(26941)
- 2012(25211)
- 2011(22633)
- 2010(23000)
- 2009(21041)
- 2008(21182)
- 2007(19171)
- 2006(16474)
- 2005(14376)
- 学科
- 济(92716)
- 经济(92628)
- 管理(65872)
- 业(61367)
- 企(49425)
- 企业(49425)
- 方法(47796)
- 数学(42772)
- 数学方法(42061)
- 中国(26899)
- 农(26187)
- 财(24826)
- 业经(18704)
- 制(18162)
- 学(17965)
- 地方(17420)
- 贸(17364)
- 贸易(17354)
- 农业(17043)
- 易(16900)
- 理论(16702)
- 务(15480)
- 财务(15408)
- 财务管理(15367)
- 银(15204)
- 银行(15174)
- 技术(14629)
- 企业财务(14444)
- 行(14401)
- 和(14354)
- 机构
- 学院(334057)
- 大学(328722)
- 济(130543)
- 经济(127539)
- 管理(126609)
- 理学(108427)
- 理学院(107222)
- 研究(105461)
- 管理学(104898)
- 管理学院(104266)
- 中国(81183)
- 京(70161)
- 科学(64930)
- 财(63406)
- 农(53600)
- 所(53340)
- 江(51498)
- 中心(51007)
- 财经(49866)
- 业大(48611)
- 研究所(47731)
- 经(45048)
- 范(44819)
- 北京(44481)
- 师范(44374)
- 农业(42058)
- 州(41536)
- 技术(41466)
- 经济学(39811)
- 院(38006)
- 基金
- 项目(216654)
- 科学(169472)
- 研究(161556)
- 基金(153333)
- 家(132645)
- 国家(131472)
- 科学基金(112617)
- 社会(97828)
- 社会科(92546)
- 社会科学(92520)
- 省(87891)
- 基金项目(80498)
- 教育(79827)
- 划(73726)
- 自然(73395)
- 自然科(71660)
- 自然科学(71638)
- 自然科学基金(70305)
- 编号(69310)
- 资助(65082)
- 成果(56747)
- 重点(49579)
- 课题(49129)
- 部(48647)
- 发(46290)
- 创(44893)
- 科研(42044)
- 教育部(41807)
- 创新(41772)
- 项目编号(41628)
- 期刊
- 济(140239)
- 经济(140239)
- 研究(95163)
- 中国(69566)
- 财(50417)
- 学报(49583)
- 教育(48601)
- 农(47452)
- 管理(45903)
- 科学(44547)
- 大学(37978)
- 技术(36091)
- 学学(35192)
- 农业(32003)
- 融(29750)
- 金融(29750)
- 财经(24244)
- 业经(23406)
- 经济研究(22237)
- 经(20756)
- 问题(19303)
- 统计(19274)
- 图书(17840)
- 职业(17161)
- 业(17121)
- 技术经济(17014)
- 策(16821)
- 理论(16126)
- 决策(15556)
- 贸(15527)
共检索到496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 王海英
基于教师个体“双师型”与群体“双师结构”相结合的标准建设逻辑,从参与认定的教师视角对全国23个省份153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高职院校已基本具备“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且教师层面对认定标准建设总体满意度较高,标准建设评价在院校类型、教师学历层次、职称分布上未体现显著性差异;但各省份在认定主体、认定对象、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等方面缺乏标准共识,认定标准中缺乏与认定成果相配套的适用范围规定和动态激励保障,影响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规范运行。基于此,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为导向构建“双师型”教师认定统一标准,健全贯穿职业全生命周期的“双师”技能培训制度与福利激励保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卫红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职教育提出"双师型"师资建设。文章引用了教育部关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含义,选取了三所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进行研究,在对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给予"双师型"教师合理的保障和激励;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孝斌 夏勇子
选取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16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梳理湖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建设经费不能保障、建设制度不够健全。提出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从弥补制度缺失、明确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和补偿政策、高职院校要营造建设氛围、专业教师适应形势变化四方面着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学瑶 赵敏之 孙影
对全国23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教师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好,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协调:一方面,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较强、信息化教学使用意愿明显、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较高;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水平较低、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差异显著。建议从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大赛、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经费投入支持体系等五方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令臣 曹晔
依据对全国8个省31所高职院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从比例、来源、结构和不同类型"双师型"岗位分布和职业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涵 韩玉
课程标准建设是近十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调查发现:课程标准建设主体多元化,但行业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够,课程专家参与不足;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区域、行业及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要求,但在研制过程中遇到困难;课程标准的实施程度总体较好,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使用课程标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变化,但对情感、态度的要求尚不够明确、具体;在课程标准的研制、实施和修订等方面,不同教师群体、地区、专业水平、院校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应从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课程标准建设、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课程标准、规范化实施等方面系统提升课程标准建设质量,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物力财力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标准 标准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荣增 李振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再春 金冰洁
调查发现,以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存在局限,集中表现在素质标准缺乏服务精神和心理素质考核、专业标准缺失专业贡献考核与对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指标、资格标准缺失学生与企业对"双师型"教师认可的衡量。基于学生需求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刻不容缓。必须进一步拓展素质标准的内涵,加强服务精神和心理素质的考核;深化专业标准的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贡献和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考核;建立双资格标准,以此来引导、规范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建设,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敏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猛,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时至今日,缺乏"双师型"教师已经严重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理论体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较少,因此,基于一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据统计分析,文章尝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提供帮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剖析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56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特征,表现出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强伟纲
双师素质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长期困扰高职教育的棘手问题。针对现有双师素质评价存在的不足,本文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高职 双师素质 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澜 王坤 霍红艳
议程设置是政策过程的起点,对其进行追溯和分析有助于在复杂决策场域下对政策的制定背景、价值指向和生成逻辑进行解读。基于多源流理论,尝试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政策议程进行探析,发现:统计数据之变动、焦点事件之影响、相关政策之反馈为问题源流;政府政策的主导推动、政策提案和学术成果的支撑为政策源流;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舆情和国民情绪的反映为政治源流。经过问题流与政治流的碰撞实现初步耦合,政策流与问题流的交汇实现接续耦合,政策流与政治流的汇聚实现深度耦合,三源流持续互动交融、交织嵌套,政策之窗最终得以被推开。此外,政策在实际的制定过程可能会受到超出源流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洞悉其中的作用原理,才能更科学合理地为我国新时代政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霞 刘文明
如何激励教师提高绩效及工作积极性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通过从三个重要激励维度对全国28所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教师需要出发,以提高教师经济、职业和环境认知入手的激励策略对教师工作效能具有较强预测作用,其中职业激励的预测力最强。具体而言,合理设计和调整薪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聘任制度以及营造良好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将对高职院校教师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静 赵良梅
2006年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共立项建设100所示范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通过"点"上示范、"面"上辐射,引领带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对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现状特征,总结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将为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现状特征地域分布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有64所,占全国的32%;而东北、西北、西南三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仅占31%。从各省(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秀芝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但目前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探索建设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探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