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0)
- 2023(11407)
- 2022(9243)
- 2021(8858)
- 2020(7509)
- 2019(17474)
- 2018(17391)
- 2017(33317)
- 2016(18820)
- 2015(22157)
- 2014(22366)
- 2013(21232)
- 2012(19658)
- 2011(18021)
- 2010(19025)
- 2009(17214)
- 2008(16000)
- 2007(14584)
- 2006(13062)
- 2005(11740)
- 学科
- 济(70385)
- 经济(70318)
- 管理(48383)
- 业(46778)
- 方法(38269)
- 企(37830)
- 企业(37830)
- 数学(35638)
- 数学方法(35035)
- 中国(32933)
- 融(27566)
- 金融(27564)
- 银(25702)
- 银行(25691)
- 行(24873)
- 教育(22920)
- 财(19854)
- 农(18421)
- 理论(17245)
- 制(16887)
- 业经(14090)
- 贸(13813)
- 贸易(13798)
- 易(13492)
- 教学(13217)
- 地方(13181)
- 务(12582)
- 财务(12541)
- 财务管理(12512)
- 技术(12135)
- 机构
- 学院(259365)
- 大学(256819)
- 济(101910)
- 经济(99522)
- 管理(93651)
- 研究(80969)
- 理学(80403)
- 理学院(79571)
- 管理学(77957)
- 管理学院(77469)
- 中国(64105)
- 京(54520)
- 财(51398)
- 科学(43700)
- 财经(40941)
- 范(40723)
- 师范(40470)
- 江(39419)
- 中心(38748)
- 所(38628)
- 经(37128)
- 教育(36030)
- 北京(35615)
- 研究所(34539)
- 技术(34290)
- 经济学(32969)
- 州(32753)
- 师范大学(32561)
- 职业(32401)
- 农(31938)
- 基金
- 项目(160338)
- 研究(129447)
- 科学(127720)
- 基金(111480)
- 家(93067)
- 国家(92132)
- 科学基金(79747)
- 社会(78748)
- 社会科(74654)
- 社会科学(74635)
- 教育(71079)
- 省(66003)
- 编号(57852)
- 基金项目(57053)
- 划(56071)
- 成果(49431)
- 资助(48488)
- 自然(47820)
- 自然科(46768)
- 自然科学(46759)
- 自然科学基金(45889)
- 课题(43627)
- 部(38059)
- 重点(37532)
- 年(36756)
- 发(35354)
- 项目编号(35063)
- 教育部(34444)
- 创(34217)
- 规划(34003)
- 期刊
- 济(104719)
- 经济(104719)
- 研究(87475)
- 教育(67258)
- 中国(59523)
- 融(39068)
- 金融(39068)
- 财(38294)
- 管理(34524)
- 技术(30859)
- 学报(30632)
- 农(28052)
- 科学(27944)
- 大学(25907)
- 学学(22777)
- 职业(21591)
- 财经(20981)
- 农业(18418)
- 经济研究(18144)
- 经(17921)
- 业经(17169)
- 统计(14491)
- 技术教育(14307)
- 职业技术(14307)
- 职业技术教育(14307)
- 问题(13878)
- 坛(13489)
- 论坛(13489)
- 策(13029)
- 理论(12895)
共检索到397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秀英 李兵
我国高职存在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报名率低、通过率低,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层次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等较薄弱;培养培训与资格鉴定考试相分离;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不平衡等问题。主要对策是转变观念,找好定位,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葛元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有学历证又有职业资格证的中职毕业生,无疑成为劳动力市场准入的新宠。社会对中职层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职教育以变应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双证"融通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有效对接。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教育目前在"双证"融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实施并完善"双证"融通模式的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2010年,上海启动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初中生参加中考之后进入中职学校,经过中职和高职的贯通培养,以高职文凭毕业。2011年,在对原有培养方案优化基础上,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招生人数。上海市教委明确提出,贯通培养的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大农 戚亚光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可遵循的主导模式。而从现代教育思想与高职教育的普遍趋势看,这种主导模式理应是"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职教育要实施这一主导模式,必须抓好六个环节,即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安萍
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强化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实行"双证书"制度是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双证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构建将双证研发、双证实施和双证鉴定融为一体,由学校、培训及鉴定机构、企业及行业组织共同参与的双证融通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完善政府及院校实施双证保障机制,健全双证鉴定工作机制,建立双证的维护与更新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翔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历史使命,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高职教育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入手,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原则的探索,努力构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妮
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的高职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本真,并据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程度上看,现行高职教育在过于迎合现实需要时走向了形而下,因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局限性,需要变革。虽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计划性、系统性、范型性、相对稳定性和个性化等特征,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但却可以确立若干原则来构建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个性化的子模式群。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郦丽华 谢鹏 李清平 陈道敏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相对稳定的"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体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和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个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敏 刘春艳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积极完善。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究并创新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转变山东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国民
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自身规律探讨了中高职贯通的必要性,并从生源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展现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后续实践与研究作了展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穆晓霞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需求,构建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长效机制,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准校企双方利益共同点,体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特色,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长效机制 科学构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盛鑫 朱琳 王斐玉
书证融通的对象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与学历证书,1+X证书制度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专业执行层面需要处理如何选择契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物流类X证书。在多个X证书背景下构建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四种书证融通模式,明确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设计框架和改革主要任务,并从规划调研、遴选证书、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团队、改造实训条件等六个方面针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建议,研究结果为同类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了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明亮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为核心,从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办学理念、产学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培养目标的确立方式及实现路径、专业学科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