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6)
2023(7529)
2022(6457)
2021(6036)
2020(4814)
2019(11316)
2018(11040)
2017(21345)
2016(12048)
2015(14255)
2014(14806)
2013(14558)
2012(14125)
2011(13113)
2010(13662)
2009(12503)
2008(12093)
2007(11080)
2006(10331)
2005(9681)
作者
(36185)
(29766)
(29575)
(28135)
(18759)
(14217)
(13630)
(11688)
(11403)
(11006)
(10104)
(9903)
(9572)
(9544)
(9253)
(9247)
(8977)
(8717)
(8619)
(8569)
(7967)
(7419)
(7270)
(7006)
(6784)
(6780)
(6740)
(6724)
(6225)
(5961)
学科
(56682)
经济(56629)
管理(29306)
(28068)
中国(22073)
(19937)
企业(19937)
地方(18297)
方法(18236)
(16570)
数学(16028)
数学方法(15877)
业经(12800)
(11667)
银行(11656)
(11443)
(11406)
农业(11072)
(10789)
(10714)
金融(10714)
(10471)
地方经济(10368)
(10305)
贸易(10290)
(9910)
技术(9461)
环境(9204)
(9095)
(8385)
机构
学院(182409)
大学(173225)
(73886)
经济(72106)
研究(65527)
管理(62260)
理学(51061)
中国(50394)
理学院(50388)
管理学(49677)
管理学院(49332)
(39518)
科学(38499)
(36255)
(34272)
研究所(30405)
(29795)
中心(28769)
(27764)
财经(27328)
(27291)
师范(27085)
北京(26438)
技术(25819)
(24860)
(24489)
职业(23688)
(23331)
业大(22811)
经济学(22130)
基金
项目(105010)
研究(84771)
科学(81530)
基金(69451)
(58626)
国家(58009)
社会(50407)
科学基金(48167)
社会科(47658)
社会科学(47646)
(45161)
教育(41264)
编号(38248)
(37169)
基金项目(36007)
成果(32128)
(29444)
课题(29253)
资助(29058)
自然(27432)
自然科(26657)
自然科学(26648)
自然科学基金(26084)
重点(24515)
(24284)
发展(24169)
(23711)
(23109)
规划(21746)
(21610)
期刊
(93814)
经济(93814)
研究(61592)
中国(44262)
教育(33723)
(26645)
(25100)
管理(24011)
学报(22574)
科学(22070)
(21511)
金融(21511)
技术(21135)
农业(18595)
大学(17488)
业经(16963)
学学(15870)
经济研究(14908)
职业(13418)
财经(13288)
问题(12990)
(11482)
(10913)
论坛(10913)
(10252)
商业(9619)
技术经济(9395)
(9326)
技术教育(9139)
职业技术(9139)
共检索到297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剑静  朱正茹  
高职学校评价作为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从建章立制、规范办学到内涵建设、质量觉醒的重心变迁轨迹。随着职业教育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高职学校评价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为外部绩效与内部自治的冲突、多种类型与划一标准的冲突、一元主体与多元评价的冲突。鉴于此,需要立足新的时代要求,跳出单一观念的窠臼,从多个维度确立清晰的发展路向,在新一轮改革中实现更深层次的变革与重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管辉  谢登斌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先后经历了中世纪初孕育时期"培训者"的诞生、19世纪萌芽时期"职业教师"的出现,到20世纪初一般发展时期由"培训者"向"教育者"的转变,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时期向专业化、学术化迈进的过程,由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慧  王继平  刘锦  
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主要经历了考工升级、工人考核、职业资格和多元化评价四个发展阶段,单个阶段特有属性明显,整体演进呈现衔接性、发展性、多元性。遵循国家的职业分类,依据常态化修订的职业技能标准,政府管理的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的“一退”,市场化、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一进”,与清单式管理的职业资格目录“一衔接”,辅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一补充”,初步勾勒出我国新时期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框架。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构建与持续完善是劳动管理领域中一项长远的基本建设,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鉴定和使用有着深远影响,在业已形成的框架和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更具科学性的制度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罗丽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之先河。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历经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为目标的起步奠基阶段、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强力推进阶段、以县域基本均衡为任务的巩固提升阶段,目前正迈入以优质均衡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从差别化发展到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学校扩容提质;整体优惠和专项支持相结合,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力度;补齐缺口和流动共享互联结,逐步实现师资增量提质;外部帮扶和内部挖潜同发力,深入推进教育对口支援。新发展格局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要在历史继承基础上守正创新,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义务教育强国基点;健全现代治理体系,落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义务教育区域优势;均衡配置优质资源,完善扩优提质动力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罗丽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的基础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之先河。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历经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为目标的起步奠基阶段、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强力推进阶段、以县域基本均衡为任务的巩固提升阶段,目前正迈入以优质均衡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积累的历史经验有从差别化发展到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学校扩容提质;整体优惠和专项支持相结合,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力度;补齐缺口和流动共享互联结,逐步实现师资增量提质;外部帮扶和内部挖潜同发力,深入推进教育对口支援。新发展格局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要在历史继承基础上守正创新,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义务教育强国基点;健全现代治理体系,落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义务教育区域优势;均衡配置优质资源,完善扩优提质动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艺  
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历史源革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农业金融发展主要分恢复阶段、扩展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和新世纪的深化改革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格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翚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大学校训百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早期是"百花齐放";解放后,大学校训经历了批判、动乱与迷失自我阶段,自我意识苏醒阶段,文化自觉阶段;进入21世纪,大学校训文化再次繁荣,但同时显示出新的教育理念的缺失。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黛琳  杨文明  徐小贞  丁国声  郑仰成  牛健  
我国高职外语教育在早期主要依附普通高等教育,借鉴其外语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高职外语教育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教学定位,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外语教学要求,建立了自己的专业教学标准,探索出高职外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愿景,从而确立了高职外语的身份与地位,屹立于我国外语界和高职教育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景达  单君  俞君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催生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快速发展,智慧高职教育将是大势所趋,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智慧高职教育应在把握基本特征与要素的基础上,致力于定位和研判其发展的突破环节,用信息化、智能化对现有的高职教育进行流程再造、整体优化,以对高职教育活动要素带来变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闯  施星君  杨晓珍  吕信恩  毛海舟  
新时代推动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利益相关、需求相向、要素相通、文化相融,融合发展具有客观优势,但在价值诉求,资源配置,动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博弈点或薄弱点。建构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一要在理念层面探寻利益结合点和思想共识,二要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文化等关键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三要遵循互动、合作、协同、融通四阶递进的演进规律,四要在行动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推动两者高质量融合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教育端”和“产业端”有机耦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需高职院校的适应性求变和主动服务,以及民营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担当作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玉明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发展的回顾,总结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着眼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朝迅  徐从才  
传统观点认为,商人雇主制是一种历史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在工业革命后趋于消亡。文章通过对商人雇主制的本质、历史来源及现代变形的研究发现,商人雇主制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基于分工深化和成本节约的组织模式创新,在现代社会仍有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具有广阔的适用空间和较强的适用能力,是流通组织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对现实中出现的农村分包制、弹性生产制和品牌规则控制等新型商人雇主制现代发展形态作了深入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龙  
无论是发展的内涵,还是对发展的研究方法,都受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战后,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发展四个阶段,其演进的一条主线是将先前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所忽略的因素逐步地纳入经济分析的框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分析中的规范性前提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使发展观更加彰显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观的演进说明,发展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美好生活的目标,发展的道德价值与效率原则共同构成了衡量发展质量的双重标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林春  
学校效能评价是对学校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价值判断过程。它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研究领域,但在国外已经存在了近40年,它以其“增值”的理念与寻找“净影响”的思路,形成了有别于传统评价的模式与方法,能为有关部门进行教育评价提供更为公正与科学的评价工具,它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政府进行教育决策与制订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当我国亟需改革传统教育评价,呼唤新的与教育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评价理论之时,我们试着对国外学校效能评价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与展望,期望能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清和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支柱,市场化是现代化的手段。没有工业化和市场化,实现现代化只能是空谈。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开始,选择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为取向,其现代化进程明显快于内地其他地区。然而深圳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特殊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对深圳工业结构的实证分析,探讨未来深圳工业的发展路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