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8)
- 2023(7112)
- 2022(5921)
- 2021(5500)
- 2020(4574)
- 2019(10271)
- 2018(9913)
- 2017(20563)
- 2016(11201)
- 2015(13446)
- 2014(13555)
- 2013(13170)
- 2012(12372)
- 2011(11220)
- 2010(11326)
- 2009(10343)
- 2008(10092)
- 2007(8901)
- 2006(7915)
- 2005(7033)
- 学科
- 济(49903)
- 经济(49858)
- 管理(31980)
- 业(30732)
- 方法(25947)
- 数学(23977)
- 数学方法(23871)
- 企(23862)
- 企业(23862)
- 中国(15902)
- 财(13383)
- 农(13306)
- 制(10689)
- 贸(10684)
- 贸易(10679)
- 易(10436)
- 业经(9953)
- 银(9139)
- 银行(9137)
- 行(8731)
- 农业(8709)
- 理论(8576)
- 融(8212)
- 金融(8211)
- 务(8208)
- 财务(8203)
- 财务管理(8182)
- 技术(8163)
- 企业财务(7842)
- 体(7766)
- 机构
- 学院(168752)
- 大学(159786)
- 济(71256)
- 经济(69892)
- 管理(61974)
- 理学(53369)
- 理学院(52882)
- 管理学(52340)
- 管理学院(52021)
- 研究(48094)
- 中国(37472)
- 财(36499)
- 京(32381)
- 财经(29363)
- 经(26693)
- 江(24701)
- 科学(24453)
- 经济学(23464)
- 职业(22250)
- 所(22231)
- 中心(21857)
- 财经大学(21675)
- 技术(21637)
- 经济学院(21569)
- 范(21328)
- 师范(21190)
- 北京(20605)
- 州(20317)
- 研究所(19512)
- 农(18900)
- 基金
- 项目(102220)
- 研究(84425)
- 科学(81289)
- 基金(72118)
- 家(59490)
- 国家(58925)
- 社会(53139)
- 科学基金(51196)
- 社会科(50336)
- 社会科学(50328)
- 教育(43591)
- 省(41707)
- 编号(37865)
- 基金项目(37517)
- 划(34133)
- 成果(30944)
- 资助(29932)
- 自然(29129)
- 自然科(28402)
- 自然科学(28396)
- 自然科学基金(27926)
- 课题(27204)
- 部(24472)
- 年(23645)
- 重点(23374)
- 发(22930)
- 性(22471)
- 项目编号(22314)
- 教育部(22233)
- 创(22016)
共检索到244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丽君 胡楠
高职专业认证是深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必然之举。高职专业认证的实施有助于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推动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并促进人才全球跨国合作与交流。然而,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认证面临诸多挑战,如地域差异与产业发展的平衡障碍、理念阻碍与资源瓶颈的内在矛盾以及认证理念与评估方法的杂糅风险。因此,我国需构建“政府引导、多方联动、跨界融合”的全国性高职专业认证机构,完善高职院校参与专业认证的资源驱动机制,推动认证模式由传统的管理思维向协同治理的转变,从而促进中国特色高职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康易赟 周丙洋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系统梳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从强化顶层设计、聚焦能力提升、促进交流融合、畅通发展通道等方面着力夯实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提升队伍核心专业素养,打造辅导员成长共同体,激发队伍整体工作活力,助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鹏飞 姜良杰 曹敏 唐少清
国家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发展,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高质量就业问题是当前的社会焦点和理论热点。作为一种既不同于标准雇佣又有别于传统非正规就业的市场雇佣模式,新就业形态在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梳理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新就业形态的就业趋势、潜在的“机会窗口”以及相关文件的政策含义,系统阐释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高质量就业的价值意蕴,剖析了从业者面临的灵活雇佣背后的权益保障困境、“技能需求—技能形成”冲突中的职业发展风险以及技术控制下的“工作自主性悖论”,进而从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平台的规范化治理、劳动者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提升从业者工作频繁变动中的社会保障性、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职业发展性和平台环境的规范性,为政府制定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就业的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慧婷
职教本科纳入学位体系有利于实现学位公平,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突出类型特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教本科学位建设之路面临着理路挑战、特色挑战等诸多挑战。据此提出职教本科纳入学位体系的实践路径: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明晰学位设置逻辑;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完善学位管理办法;搭建新型资历框架,实现学位内外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璇 门超 王屹
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院校精准办学定位、提高办学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路径。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出发,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是多维场域网格交织变化的产物。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易陷入思想层面、合作层面以及管理层面的现实困境。基于此,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场域定位,厘清教学成果建设新思路;立足跨界属性,重构主体资源整合新模式;辨明成果需求,构建院校管理组织新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专业群 共生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少洪
碳达峰目标彰显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能源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乃至将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能源转型的状况。然后分析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低碳转型相关机制、技术发展、资源禀赋四个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立足于"开源"和"节流";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从顶层设计引导、稳定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以增强科技进步、创新为突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鹤婷 吴峥
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成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中虚拟仿真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面对数字时代高职财经类虚拟仿真建设的主观需求偏颇、片面技术依赖、人才培养支撑不足、运行机制效益不高等问题,提出以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新目标、新理念为引领,聚焦实训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创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推动实训课程体系重构,强化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深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用、共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天赐
在目前的高职学生就业市场中,一方面有的高职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有的企业无法招聘到所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输出的高职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专业结构性矛盾。就目前来看,高职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宏观调控、自主办学、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与就业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市场利用效率提升,还需在以上几方面加以调整实现路径突破。
关键词:
高职 学生就业 专业结构性矛盾 自主办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大宇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对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对接产业程度、产教融合程度、教学标准、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及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概括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本质内涵,认为组群逻辑不清晰、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教学标准不完善以及专业群发展保障不健全等是制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瓶颈,并对应地提出了科学组群、校企合作育人、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教学标准和健全发展保障机制等突破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炳烛 范继业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到“双高”建设,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模式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群项目制治理作为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的核心子项目,具有项目制治理特征和体系化价值。但是,目前专业群项目制治理还存在逻辑、效用和评价等三重限度,即逻辑层面存在事本逻辑、择优逻辑和管控逻辑等限度,效用层面存在资源依赖、运作经费和项目时限等限度,评价层面存在目标导向异化、第三方评价缺位和过度重视评价结果等限度。据此,高职院校专业群项目制治理的突破路径为:逻辑规避方面,应强化专业群项目的系统性治理、完善中标机制和优化政策执行体系;效用突破方面,应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和把握长效发展规律;评价优化方面,应完善专业群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型数字化全过程评价系统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关键词:
项目制治理 高职院校 专业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火波
高职院校培育的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学生对自身专业有着准确的定位、认知以及较高的认同度。提升专业认同,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和信心。这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还面临着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多层面的困境。为了有效突破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困境,促进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优化专业引导工作,完善专业培育工作,重视就业指导教育;高职学生需要科学认知报考专业,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养成积极专业心态;社会需要提升专业认知程度,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提高部分专业从业人员的待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蕾
为促进中国院校研究在规范发展中走向深入,进一步提升中国院校研究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指导力,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取得中国院校研究的新突破,2016年12月8-9日,"中国院校研究的挑战与突破"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采取小规模、高层次、研讨式形式,来自美国和国内的27位知名专家应邀参会。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观点鲜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