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6)
2023(11256)
2022(9833)
2021(9351)
2020(8001)
2019(18408)
2018(18575)
2017(37034)
2016(19913)
2015(22511)
2014(22667)
2013(22674)
2012(20871)
2011(18807)
2010(18884)
2009(17424)
2008(17000)
2007(14956)
2006(13251)
2005(11750)
作者
(57764)
(47332)
(47283)
(44924)
(30191)
(22648)
(21603)
(18724)
(18000)
(16964)
(16316)
(15821)
(14875)
(14860)
(14823)
(14306)
(14230)
(14151)
(13564)
(13506)
(11595)
(11577)
(11531)
(10755)
(10697)
(10602)
(10577)
(10554)
(9431)
(9239)
学科
(77511)
经济(77417)
管理(59419)
(57696)
(46659)
企业(46659)
方法(38513)
数学(33794)
数学方法(33473)
中国(23828)
(21126)
(20216)
(17712)
(17065)
业经(17041)
银行(17032)
(16182)
(15721)
(15389)
贸易(15379)
(14979)
(14256)
金融(14255)
地方(14070)
(13869)
财务(13811)
财务管理(13779)
环境(13445)
农业(13104)
企业财务(13072)
机构
大学(287331)
学院(284433)
管理(117519)
(113562)
经济(111007)
理学(101226)
理学院(100185)
管理学(98666)
管理学院(98153)
研究(89930)
中国(73028)
(61300)
(56096)
科学(54669)
财经(45008)
(44424)
中心(41591)
(41170)
(40848)
业大(40645)
研究所(40170)
(40042)
北京(39415)
(35654)
师范(35375)
财经大学(33716)
经济学(33679)
(33415)
(32681)
农业(32182)
基金
项目(190875)
科学(149648)
研究(141278)
基金(138771)
(119353)
国家(118380)
科学基金(102064)
社会(88053)
社会科(83411)
社会科学(83391)
基金项目(74493)
(73274)
自然(66687)
自然科(65060)
自然科学(65046)
教育(64275)
自然科学基金(63878)
(62024)
编号(58780)
资助(57616)
成果(47378)
(42741)
重点(41544)
(39574)
(39303)
课题(39225)
教育部(36866)
项目编号(36765)
科研(36669)
创新(36613)
期刊
(121456)
经济(121456)
研究(88027)
中国(49401)
管理(42249)
学报(41391)
(40526)
科学(38762)
(36393)
(32616)
金融(32616)
大学(31536)
学学(29679)
教育(28446)
农业(25312)
技术(23606)
财经(21397)
业经(19950)
经济研究(19111)
(17938)
理论(16673)
问题(16275)
实践(15494)
(15494)
图书(14822)
技术经济(13977)
现代(13347)
科技(13172)
商业(12891)
(12762)
共检索到414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利平  唐岫立  刘春航  
近年来,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 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机制尚未深入到各个经济领域, 部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璇  杨立焜  许宏宇  关凯  孙道成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资源环境是否被破坏和人居环境是否保持友好成为影响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布局的最重要因素。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将环境效益作为基本评价标准,通过对用地条件的筛选、大气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的测算,以及对备选方案所在区域进行污染物扩散模拟,综合考虑可能带来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水环境污染等多要素问题,从而提出项目选址建议方案。此次采用的综合多要素、多方案研究方法,和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研究实例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选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玉成  李传林  
本文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和资源禀赋理论 ,在对西部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西部的资源优势 ,提出了把高耗能工业培养成为西部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同时 ,根据西部多种资源同处一地的特点 ,提出了建立开发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双核心基地”的构想 ,并针对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开发高耗能工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小哩  丁志刚  晚春东  
本文在碳交易政策背景下,从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出发,利用实物期权理论探究高耗能企业采纳低碳技术的投资时机问题。通过引入碳价波动率、低碳技术减排效率、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等参数,构建了面向"碳排放权"与"低碳产品"2个市场的期权模型。研究发现:当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时,企业会延长等待投资的时间;当采纳的低碳技术减排水平较高时,企业也会推迟投资的时机;当消费者低碳偏好较强时,企业则会缩短等待投资的时间。最后,从完善碳交易机制,将碳价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强对消费者环保宣传和低碳消费引导,以及投入专项资金促进高耗能企业加快采纳低碳技术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高耗能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秀莲  李国柱  
以高耗能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法分析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高耗能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并在Stata 12.0中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导致不同区域高耗能产业环境污染排放差异的驱动因素进行数据回归,分析高耗能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耗能产业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演变趋势,而污染转移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特征基本一致,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是我国高耗能产业污染排放的主体;相对净变化量NRC、竞争力转移增量DIF与环境污染排放呈正相关关系,结构转移增量STR与环境污染排放呈负相关关系。除了受产业转移的影响,高耗能产业的环境污染排放还和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显著正相关,和环境管制强度显著负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王建军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彬   王寒   许冉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中国高耗能产业的复合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和计量模型分析关联网络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整体连通良好,密度变化不大,区域关联稳定,省际关联强度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网络存在空间集聚,各板块内的关联密切,板块间流动偏弱;京津冀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下游地区相关省份在网络中区位优势明显,影响力较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科技投入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对关联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开放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存在网间差异性和时间分异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彬   王寒   许冉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中国高耗能产业的复合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和计量模型分析关联网络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整体连通良好,密度变化不大,区域关联稳定,省际关联强度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网络存在空间集聚,各板块内的关联密切,板块间流动偏弱;京津冀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下游地区相关省份在网络中区位优势明显,影响力较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科技投入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对关联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开放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存在网间差异性和时间分异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郎威  陈英姿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度量工业内部十个高耗能行业产出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四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动态关联关系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十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灰色关联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存在动态变化,行业间能源使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逐渐由高污染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过渡。为使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生产、引进、调配环节上下功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对高耗能行业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腊芳  李细梦  王绍君  
文章从行业聚合度和区域集中度两个方面,综合识别了我国高耗能行业的产业集群现状,并对所识别出来的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关系、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高耗能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集群数量减少,二是集群内产业数量增加,说明高耗能行业产业间联系增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状循环经济发展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彭晓婷  
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构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进程及趋势。结果表明宝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持续提高,其中,减排效应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预测"十三五"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趋势和模拟仿真,发现薄弱环节,得出优化方案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张亚  
传统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为分析研究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变状况,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收集我国冶金、化工、建材、火电4个典型高耗能产业2005—2014年相关数据,将4个产业两两组合形成6个复合系统,实证分析该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研究结果显示,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度水平是有差异的,其中冶金与其他3个高耗能产业的协同度较好,而火电产业与其他3个产业的协同度总体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