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7)
- 2023(9843)
- 2022(8609)
- 2021(8081)
- 2020(6933)
- 2019(16242)
- 2018(16360)
- 2017(31513)
- 2016(18099)
- 2015(21073)
- 2014(21779)
- 2013(21347)
- 2012(20544)
- 2011(19062)
- 2010(19900)
- 2009(18704)
- 2008(18631)
- 2007(17317)
- 2006(15769)
- 2005(14852)
- 学科
- 济(90776)
- 经济(90699)
- 管理(44880)
- 业(41078)
- 方法(34357)
- 企(31021)
- 企业(31021)
- 数学(30784)
- 数学方法(30466)
- 中国(28243)
- 农(21602)
- 教育(20610)
- 地方(20425)
- 财(19391)
- 学(18678)
- 制(17008)
- 业经(15828)
- 贸(14864)
- 贸易(14855)
- 易(14355)
- 银(13857)
- 农业(13836)
- 银行(13835)
- 地方经济(13580)
- 理论(13572)
- 行(13268)
- 融(12769)
- 金融(12767)
- 发(11704)
- 和(11574)
- 机构
- 大学(274970)
- 学院(270233)
- 济(118279)
- 经济(115614)
- 研究(98969)
- 管理(93454)
- 理学(78255)
- 理学院(77266)
- 管理学(75936)
- 管理学院(75396)
- 中国(71987)
- 京(59776)
- 科学(56425)
- 财(56162)
- 所(51570)
- 研究所(45957)
- 范(43955)
- 师范(43702)
- 江(43664)
- 中心(43649)
- 财经(43615)
- 农(41209)
- 北京(39752)
- 经(39092)
- 经济学(37804)
- 师范大学(35427)
- 教育(35148)
- 业大(34792)
- 州(34438)
- 院(34039)
- 基金
- 项目(156200)
- 研究(122663)
- 科学(122194)
- 基金(108530)
- 家(92112)
- 国家(91219)
- 科学基金(75793)
- 社会(75666)
- 社会科(71370)
- 社会科学(71348)
- 教育(62840)
- 省(61776)
- 基金项目(56125)
- 划(53267)
- 编号(53219)
- 成果(47355)
- 资助(45784)
- 自然(44697)
- 自然科(43510)
- 自然科学(43494)
- 自然科学基金(42675)
- 课题(39642)
- 部(36924)
- 重点(36564)
- 发(36334)
- 性(32615)
- 年(32393)
- 教育部(32218)
- 项目编号(31426)
- 创(31382)
- 期刊
- 济(142553)
- 经济(142553)
- 研究(98899)
- 中国(59569)
- 教育(55325)
- 财(43277)
- 农(37811)
- 学报(36651)
- 管理(33969)
- 科学(33388)
- 大学(28609)
- 融(28008)
- 金融(28008)
- 技术(26897)
- 学学(25365)
- 农业(24957)
- 经济研究(23370)
- 财经(23139)
- 业经(21288)
- 经(20098)
- 问题(19620)
- 贸(16253)
- 技术经济(14935)
- 统计(14085)
- 职业(13716)
- 理论(13671)
- 国际(13555)
- 商业(12851)
- 坛(12484)
- 论坛(12484)
共检索到436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友国 刘志民
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现象客观上已经存在,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就业困难、薪酬水平下降、就业层次降低等,属结构性过度;其成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主体公益性引致的低价格供给、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引导驱动、个人非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影响及标识信号失真使社会对于学历教育过度追捧;高等教育过度现象使本已十分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应从国家宏观层面进行预测和调控。
关键词:
高等教育过度 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 国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丽贤 谭淑霞
高等教育的高收费近年来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其与我国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状况形成尖锐矛盾。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 ,阐述了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子女 高等教育 经济学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哲武
本文强调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存量积累方面的作用的同时认为:当前,在经济转型向纵深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对经济的增长起了重大促进作用。但与众多发达国家及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的同时,更多体现的是外延式的扩大,而非内涵式的发展。由此,出现了高等教育梯度结构不合理、学历贬值及劳动力市场出现合并均衡等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夏再兴
对我国的教育投入、教育供给与需求、人力资本现状等因素的综合考察表明:我国的教育投资一直不足,教育供给还不能适应教育需求,我国仍然是教育和人力资源欠发达的国家,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过度"。
关键词:
教育过度 人力资本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燕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普及与科教兴国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但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成人教育是主要根据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技术所需而开设的教育形式,以引导各行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提升个人文化、知识、技能为主。转变经营理念,适应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当前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此,应以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为依据,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导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成人教育发展特点,并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市场化运作机制 经济学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丁小浩
实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是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适当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就业弹性高、就业效应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去生产领域,去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放低沿海地区的就业门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小军
由于高等教育的市场垄断、民办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民间资本办学的趋利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理由;政府追求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被特殊利益集团俘获所导致的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局限。因此,惟有推进制度创新,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民办高等教育方能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政府干预 经济学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超英 朱建明 崔静静
对于过度消费问题的分析,传统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他们不认为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而行为经济学修改了传统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没有完全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本文主要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过度消费的原因,即由人们拖延的恶习、自我控制问题、有限意志、过度自信造成的,并用相关模型进行验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贝妮 杨河清
工作时间是衡量一个劳动者劳动适度与否的重要维度。本文描述了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现状及其人力资本的特点,结合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型,通过"委托代理—效率工资—收入替代效应与工作时间"、"固定时间成本—保留工资与工作时间"、"风险偏好与工作时间"、"准固定成本与工作时间"四个模型分析了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导致过度劳动的原因。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过度劳动 工作时间 经济学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聚鹏 邓正容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以生产-消费为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中的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教育消费者对高等教育消费存在着选择空间,但是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是失灵的,这种失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消费 选择制度 高等教育供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奇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1%,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根据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1976年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被普遍接受,即高等教育发展经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人数的15%时,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超过50%则进入普及化。因此,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晟 陈松
本文从市场缺陷、政府管制(社会潜规则限制)、教育资金借贷市场的不完善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资助制度背后的经济逻辑,然后根据上述理论探讨了奖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特困生补助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等各种高等教育资助制度的经济绩效,在此基础上得出应建立以助学贷款制度为主、各种教育资助制度并存的综合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结论。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助 外部性 助学贷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红梅
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中国将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型"和"职业教育型"高校之间的分别将会更加明显。这次"革命性调整"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个性化的,持有"个性化"文凭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将更易于被招聘者识别,从而实现求职者和岗位之间的顺利匹配。以上推论源于贺尊教授2012年出版的《教育信号的经济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莲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就成为保证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明显呈现出"校热企冷"的局面。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之所以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在于收益有限而成本过高,因此,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上是激励不相容的。要想推动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必须在增加企业收益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激励相容 收益 费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