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4)
2023(15302)
2022(12860)
2021(12333)
2020(10335)
2019(23676)
2018(23743)
2017(44585)
2016(25304)
2015(28983)
2014(29063)
2013(27781)
2012(25533)
2011(23257)
2010(23673)
2009(21456)
2008(21224)
2007(19071)
2006(16886)
2005(15284)
作者
(70301)
(58316)
(58266)
(55661)
(37036)
(27927)
(26782)
(22618)
(22523)
(21151)
(19993)
(19744)
(18806)
(18456)
(18221)
(18100)
(17555)
(17344)
(17130)
(16766)
(14849)
(14358)
(14177)
(13426)
(13174)
(13027)
(13024)
(13014)
(11949)
(11570)
学科
(89305)
经济(89171)
管理(72521)
(64529)
(52820)
企业(52820)
方法(41400)
数学(36721)
数学方法(36189)
中国(31258)
(27189)
(25379)
(23633)
教育(23426)
(20468)
理论(19374)
业经(19173)
(17061)
银行(17022)
(16644)
贸易(16632)
(16486)
(16460)
财务(16423)
财务管理(16385)
(16296)
(16246)
(16024)
金融(16017)
农业(15780)
机构
大学(355192)
学院(350665)
(137275)
经济(134038)
管理(129459)
研究(118708)
理学(110391)
理学院(109165)
管理学(107141)
管理学院(106471)
中国(87232)
(76894)
科学(69421)
(69092)
(58933)
(54379)
(54363)
中心(54273)
财经(54265)
研究所(52922)
(52440)
师范(51943)
业大(49493)
北京(49266)
(49231)
(43265)
(42859)
经济学(42735)
农业(42568)
师范大学(42009)
基金
项目(229013)
科学(180722)
研究(173830)
基金(162869)
(141232)
国家(139999)
科学基金(119441)
社会(107571)
社会科(101700)
社会科学(101676)
(90269)
教育(87854)
基金项目(84906)
(77898)
自然(75795)
自然科(73933)
自然科学(73908)
编号(73229)
自然科学基金(72537)
资助(67447)
成果(61811)
课题(53383)
(53049)
重点(52762)
(49361)
(47944)
教育部(46159)
(45853)
创新(44699)
项目编号(44493)
期刊
(149643)
经济(149643)
研究(113083)
中国(80171)
教育(68545)
(54772)
学报(53163)
管理(49258)
(48227)
科学(47389)
大学(42069)
学学(38030)
技术(35046)
(33191)
金融(33191)
农业(32876)
财经(27783)
业经(24161)
(23886)
经济研究(23300)
问题(20406)
职业(19002)
(17410)
理论(16726)
图书(16391)
(16382)
(15625)
(15483)
论坛(15483)
技术经济(15428)
共检索到537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婷婷  彭勃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配置和培植也各不相同,从而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出现不同的发展局面。比较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培植方式,探寻它们与高等教育内在发展逻辑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深入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和建设更高水平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逢吉  吴光炳  
地下经济与资源配置体制胡逢吉,吴光炳本丈拟从资源配置体制与地下经济的相互关联中探讨地下经济的表现、特点及其利弊。一、不同资源配置模式下地下经济的表现和特点纵观近代经济史,在社会化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之后,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和宇   杨宜勇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计划控制的重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思路是想通过严格控制职工数量保证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计划体制从无到有,几经收权和放权,形成了以下一些特征。 1、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即劳动计划主要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燕萍  
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的重要保证。本文拟从广西计划体制改革的实践出发,对在治理整顿期间或更长一些时期内,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计划体制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计划体制的改革与成就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和实物调拨为主要标志的计划体制,全国上下大体一致。这种计划体制尽管有利于集中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重点生产建设,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文剑  
计划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实现目标的途径是:1.实现计划决策的科学化。科学的计划决策是制定正确计划的的前提。而科学的计划决策应该充分体现权威和民主性的统一。前者能使计划对各级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帆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之初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这种体制当年能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令人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大约1980年代之后又都遇到了种种经济难题,早年的那种经济增长势头忽然间难以为继?所有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围绕着计划体制在人类历史上奇迹般的现身,它雄心勃勃的创新和不幸遇到的种种挫折,仍然留待人们的不断反思。这篇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些尝试性的解释。本文所关心的问题包括:(1)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2)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在时间进程中的不同绩效;(3)传统计划体制的衰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和纯  
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经过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发展为两类计划(指令性计划和调节性计划)、五种计划形式(定向、非定向、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自费);由中央一级管理发展为“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分级负责。”招行计划体制改革的这些成果,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法锟  
我国现行的税收计划体制存在许多问题。改进思路是 :改进税收计划的制定方式 ;通过立法明确税收计划的制定权限 ;弱化税收计划考核 ,强化依法治税工作的考核。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程志文  杨振华  冯谦  刘再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牛征  
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和问题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到199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93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57.2%。天津市1997年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8.8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68.06%。职业教育为提高人口素质和“实现全国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祖尧  
优化资源配置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的永恒规律。资源是由实现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诸种要素总和构成。资源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能够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品种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现有资源利用程度也日益加深。在当代,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资源的第一要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鱼晓利  
陕西地处西北干旱半旱地区,水资源紧缺,而经济快速增长对供水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破解水的供需矛盾,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应改变水资源行政分配制度和水工程分割管理模式,全面创新水资源的配置体制和机制,一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水资源配置机制;二是建立网络化、市场化的水源工程管理体制;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建立调水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生华  张娟锋  
本文从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演进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利用收集到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据对灰色土地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1996年间,国有单位和集体组织是灰色土地市场的主体;1998-2002年间,非法占用是灰色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行为,非法转让已成为灰色土地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模糊、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双轨制是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本文研究了国外公私合作模式在重大创新专项、战略研发项目、技术转移项目、风险投资领域、科研设施设备领域、科研机构建设领域的应用,阐明了公私合作模式的内涵和类型,分析了公私合作模式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社会创新投资规模、创新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公私合作创新模式的要点及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