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6)
2023(13857)
2022(11754)
2021(11032)
2020(9341)
2019(21537)
2018(21486)
2017(40385)
2016(23123)
2015(26368)
2014(26783)
2013(26122)
2012(24530)
2011(22583)
2010(23192)
2009(21637)
2008(21720)
2007(19915)
2006(17876)
2005(16459)
作者
(68019)
(56750)
(56725)
(54232)
(35875)
(27216)
(26139)
(22186)
(21386)
(20357)
(19172)
(19115)
(18126)
(18075)
(17831)
(17745)
(17531)
(16989)
(16619)
(16306)
(14532)
(14292)
(13746)
(12962)
(12768)
(12718)
(12712)
(12697)
(11566)
(11305)
学科
(90214)
经济(90098)
管理(65227)
(57933)
(46208)
企业(46208)
方法(38993)
数学(34440)
数学方法(34103)
中国(30223)
(25322)
(24762)
(22210)
教育(21753)
(20962)
地方(19465)
业经(19002)
(16751)
贸易(16740)
农业(16337)
(16253)
理论(16064)
(15636)
银行(15590)
环境(14941)
(14921)
(14602)
(14600)
(14386)
金融(14382)
机构
大学(342354)
学院(336451)
(132727)
经济(129579)
管理(121028)
研究(119057)
理学(103518)
理学院(102137)
管理学(100234)
管理学院(99568)
中国(86040)
(74547)
科学(72955)
(65145)
(61751)
(56642)
研究所(55842)
(53334)
(53183)
中心(53151)
师范(52770)
财经(50846)
业大(48900)
北京(47839)
(45882)
农业(44669)
师范大学(42951)
(42201)
(41969)
经济学(41041)
基金
项目(215565)
科学(169977)
研究(161479)
基金(153347)
(133506)
国家(132315)
科学基金(111498)
社会(100586)
社会科(95036)
社会科学(95004)
(85272)
基金项目(80852)
教育(80408)
(73541)
自然(70400)
自然科(68579)
自然科学(68558)
编号(68095)
自然科学基金(67355)
资助(62040)
成果(58411)
重点(50417)
(49631)
课题(49515)
(47942)
(44689)
教育部(42471)
(42338)
创新(41733)
(41446)
期刊
(149778)
经济(149778)
研究(108885)
中国(75576)
教育(62169)
学报(53543)
(50630)
(50596)
科学(48185)
管理(43209)
大学(40570)
学学(36647)
农业(34028)
技术(30885)
(29838)
金融(29838)
财经(25753)
业经(24015)
经济研究(23479)
(22184)
问题(20532)
(17792)
图书(16867)
(16641)
技术经济(16002)
职业(15971)
资源(15900)
(15824)
理论(15708)
(15140)
共检索到516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燕燕  王孙禺  王敏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强的发展路径依赖。从其发展历程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长期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政府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历史演变的关键主导因素,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国家体制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文化五个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争辉  
自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优质资源的区域分布经历了"东强西弱,呈阶梯状分布"到"东西强,中部弱"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既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影响直接相关,也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联。整合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布局上均衡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薛澜  
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首位规模、首位比和分布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我国1997年和2002年的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和城市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况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不均衡状态。表现在2002年与1997相比,各行政区内首位规模急剧扩大,同时,首位比超过0.5的城市数量增加;从分布系数的指标来看,各行政区内相对于人口分布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高等教育各行政区内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高等教育的资源分布比较均衡。除了个别省份外,从1997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温芳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芳  钟秉林  
当前,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存在区域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需求角度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源于过度需求,而非差异化需求;衡量过度需求的变量对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而衡量差异化需求的四个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表明差异化需求并非是决定一个规模地和区相民对办规高模等影教响育均发呈展显的著主正要相因关素;;从从政供策给角角度度看看,政,人府均对G民D办P对高民等办教高育等的教政育策的显绝著对影响地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且同等条件下,人口越多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绝对规模越大。故需转变观念,多样化发展;适度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导向;加大财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菲  谢清华  
本文核算了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2011年的区域内物质消耗(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并利用可扩展的随机环境影响评估,模型考察人口、财富、城镇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因素对中国区域资源消耗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MC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资源消耗基本成上升趋势;影响资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口,城镇化对区域DMC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减缓资源消耗的增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周京博  
对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变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体现效率价值的两个资源约束条件的匹配程度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张与地方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成为拉动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的联结日益松散,而与社会期望、民生利益、政府政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延霞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瓶颈,转型势在必行,而且其转型也已具备一定驱动因素,对外面临高等教育多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及外部发展环境的推力,对内自身内部也存在诸多转型驱动因素,对此提出由"学历导向"向"学习导向"的转型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做好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制度及办学主体的多方面转型,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及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辉  周玉玺  周林  杨洁  王盈桦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雪文  陈玉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雪文  陈玉坤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晓飒  宋伟  
建国7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间布局始终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失衡问题,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亦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建国70年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政策进行回顾,厘清历史政策脉络,追溯政策背后隐匿的制度逻辑,从而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布局未来的政策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福进  
通过政策、GDP、人口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政策是影响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的最重要因素,GDP和人口等因素作用范围有限。建议改变延续并加强现有的区域不平衡格局的政策模式,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目标做好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经济、人口等因素,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将区域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海洋  
文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用计量模型分别分析了决定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FDI地点分布的因素及其在1991年前后的变迁。认为中国FDI地点选择因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存在很大差异。当前,沿海地区吸引的FDI仍以出口加工型为主,中西部地区的FDI和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交替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康继军  侯雪琨  
研究了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区域变量间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出落后地区政府应加大本地区对科研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