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3)
- 2023(7112)
- 2022(5956)
- 2021(5768)
- 2020(4487)
- 2019(10478)
- 2018(10324)
- 2017(19253)
- 2016(11725)
- 2015(13278)
- 2014(13573)
- 2013(12722)
- 2012(12164)
- 2011(11302)
- 2010(11842)
- 2009(10969)
- 2008(10835)
- 2007(10047)
- 2006(9405)
- 2005(8795)
- 学科
- 济(36532)
- 经济(36496)
- 管理(30215)
- 业(26810)
- 教育(19966)
- 中国(19929)
- 企(19915)
- 企业(19915)
- 方法(14343)
- 农(13096)
- 数学(13066)
- 数学方法(12852)
- 财(12337)
- 制(10406)
- 贸(9550)
- 贸易(9538)
- 易(9387)
- 策(9076)
- 理论(8898)
- 银(8816)
- 银行(8813)
- 行(8542)
- 农业(7970)
- 学(7936)
- 业经(7663)
- 教学(7360)
- 税(7264)
- 发(7233)
- 及其(7159)
- 税收(6992)
- 机构
- 大学(163333)
- 学院(160391)
- 济(63944)
- 经济(62244)
- 研究(57638)
- 管理(55855)
- 理学(46736)
- 理学院(46165)
- 管理学(45432)
- 管理学院(45082)
- 中国(40684)
- 京(36251)
- 财(34630)
- 教育(31013)
- 范(30620)
- 师范(30508)
- 科学(30143)
- 所(28366)
- 江(26420)
- 财经(25942)
- 中心(25011)
- 研究所(24991)
- 师范大学(24747)
- 北京(24699)
- 经(23354)
- 州(20968)
- 院(20657)
- 农(19539)
- 技术(19506)
- 经济学(19322)
- 基金
- 项目(90262)
- 研究(78132)
- 科学(72269)
- 基金(60891)
- 家(50039)
- 国家(49447)
- 社会(46572)
- 社会科(43941)
- 社会科学(43934)
- 教育(43822)
- 科学基金(41588)
- 编号(35879)
- 省(35844)
- 成果(33419)
- 划(32039)
- 基金项目(30059)
- 课题(28208)
- 资助(26001)
- 年(24022)
- 自然(23062)
- 部(22605)
- 自然科(22432)
- 自然科学(22426)
- 自然科学基金(21999)
- 项目编号(21572)
- 性(21548)
- 发(21329)
- 重点(21322)
- 规划(21160)
- 教育部(20254)
共检索到266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本文运用教育政策分析方法,从过程、价值、内容和制度四个方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主要特点与未来走向,归纳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具有目标导向与精英决策、重点发展与效率优先、增加投入与重在建设、项目为主与分期实施等特点。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系统发生的深刻变革,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政策 特点 走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龙春阳 张得才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性手段,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加强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制度伦理建设,完善和健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信息公开制度,树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权威,切实推行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公共治理,重塑并弘扬大学精神有助于提高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友荣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永恒主题。运用文本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出台的82份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文件为样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我国教育政策始终关注着教育方针、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等;高校社会服务、自主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目标存在着"阶段性",表现为"模仿探索阶段""职能接轨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和"中国特色"4个发展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应在党的领导、立德树人、本科教育、分类发展、教育信息化上进行更加高效的推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鸽
伴随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逐步提升,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各国纷纷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政策的完善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我国高等教育还须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从明确政策主体定位、促进政策目标协调统一以及建立民主运营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政策,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转型。
关键词:
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 质量保证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烨
我国高等教育大体经历了从阶级内权利公平经机会公平到质量公平的制度建构轨迹。在这一进程中,质量与公平的协调与平衡始终是一个难题。在当前凸显质量提升与和谐公平的整体政策诉求和制度建构中,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目标的提出现实而迫切。推动这一进程需要从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的各层次政策要点、多主体质量观念表达机制以及补偿性教育政策模式的生成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
质量公平 补偿性政策模式 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窦现金
欧洲是近现代大学的发源地,是19世纪及20世纪初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欧洲目前拥有4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3300多所在欧盟,部分高等院校今天也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大学的位置。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欧洲大学,与其他一些非欧盟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美国2000年从世界各地吸引了54万人,而欧盟仅吸引了45万名留学生。同时,欧盟内部各国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恩舜
我国现有的以政府控制为显著特征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应逐步实行市场化策略,培育与建立评估市场。政府应变“行政管理”为“政策调控”,变“统包统揽”为“多边共识”,高校应从他律走向自律,社会则应从缺席到参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政府 高校 社会 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平
文章以1987-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了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政策关注点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政策话语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师资建设"是关注点的集中所在,"科研质量"、"学科建设"和"学校建设"受到了持续、稳定的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而"社会服务质量"却呈越来越不重要趋势,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历史事实,揭示了教育行政在高等教育质量调控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观 价值取向 主体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知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王志芳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保障 社会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晖 孟卫青 汤晓蒙
从政策、研究与实践三个层面回顾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行动25年的发展历程,发现欧洲质量保证模式具有典型的质量控制取向和民族国家中心特征,促进欧洲协调、提高区域竞争力和责任制是质量保证的基本功能;基于认证的多阶段评估程序是国家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机制,院校内部质量保证多采取整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并发展了一个妥协性的认证机构注册元评估机制。目前,欧洲质量保证行动呈现出从质量控制转为质量改进、从外部审计转为院校质量管理为本、从单向责任制转为多方社会建构、从满足外部质量要求转向促进学生学习的改革动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龙春阳 张得才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是指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制定上的资源节约程度、执行上的效率优劣、政策目标的实现价值以及公众对政策的满意度的整体状态。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与效率的统一性、效益与满意度的融合性、政策过程与政策结果的依赖性以及法治精神显示度与执行手段的契合度的兼顾性,资源的节约性、结果的效益性和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构成了其基本维度。
关键词:
法治精神 利益相关者 公共政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饶燕婷
在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多元价值"教育评价思想以及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纷纷出台了有关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通过对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权利给予立法保障,吸纳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各级质量保障机构,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等政策措施,欧洲国家在质量保障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充分参与。
关键词:
学生参与 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