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9)
2023(15596)
2022(13158)
2021(12667)
2020(10694)
2019(24742)
2018(24854)
2017(47104)
2016(26066)
2015(29860)
2014(29990)
2013(29151)
2012(26889)
2011(24426)
2010(24714)
2009(22959)
2008(22802)
2007(20581)
2006(18157)
2005(16411)
作者
(72765)
(60794)
(60608)
(58294)
(38440)
(29077)
(27882)
(23774)
(23134)
(21655)
(20515)
(20436)
(19309)
(19091)
(19089)
(18697)
(18566)
(17905)
(17727)
(17509)
(15272)
(14987)
(14694)
(13956)
(13800)
(13662)
(13630)
(13628)
(12274)
(12026)
学科
(100007)
经济(99809)
管理(74532)
(68902)
(57280)
企业(57280)
方法(48455)
数学(42012)
数学方法(41460)
中国(32865)
(29893)
(27925)
(23835)
教育(22352)
业经(22258)
(21642)
理论(19651)
(18705)
贸易(18696)
(18241)
(18062)
财务(18001)
财务管理(17955)
农业(17638)
企业财务(17028)
(17010)
银行(16979)
地方(16826)
(16728)
(16159)
机构
大学(376441)
学院(370517)
(148584)
经济(145272)
管理(138963)
研究(123527)
理学(119642)
理学院(118255)
管理学(116015)
管理学院(115304)
中国(90129)
(79688)
(73453)
科学(72912)
(61185)
财经(57903)
中心(56879)
(56393)
(55650)
(55608)
师范(55151)
研究所(55094)
(52368)
业大(51354)
北京(50839)
经济学(46370)
师范大学(44911)
(44507)
(44281)
农业(43630)
基金
项目(240869)
科学(191174)
研究(181902)
基金(173756)
(149721)
国家(148388)
科学基金(127260)
社会(115615)
社会科(108659)
社会科学(108627)
(94150)
基金项目(90954)
教育(90461)
(80928)
自然(80242)
自然科(78329)
自然科学(78307)
自然科学基金(76899)
编号(75969)
资助(70873)
成果(64454)
(55804)
重点(55204)
课题(54242)
(51488)
(50144)
教育部(48697)
(47597)
国家社会(46830)
创新(46698)
期刊
(161515)
经济(161515)
研究(117704)
中国(77608)
教育(64785)
(58694)
学报(54104)
管理(50610)
科学(50199)
(49609)
大学(42971)
学学(39048)
技术(35685)
农业(33266)
(32324)
金融(32324)
财经(29374)
业经(25834)
经济研究(25678)
(25207)
问题(21968)
统计(18468)
(17753)
技术经济(17586)
理论(17477)
(17329)
(16903)
职业(16796)
图书(16472)
(16435)
共检索到555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晓飒  宋伟  
建国7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间布局始终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失衡问题,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亦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建国70年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政策进行回顾,厘清历史政策脉络,追溯政策背后隐匿的制度逻辑,从而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布局未来的政策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符琼霖  
荣誉教育是美国现代大学精英本科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探寻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梳理荣誉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可见荣誉教育发展是在宏观经济、国家战略与治理结构等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关键行动者遵循特定的选择路径,进而采取行动策略的结果。总体上,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历次发展呈现出以高校为主体的制度发展逻辑。分析荣誉教育的发展脉络,启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仅应当关注并推动深层次的教育体制变革,允许市场等多种力量作用的发挥,更要从根本上重视并培养高校的自主性,发挥关键人物在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李君筱  
高等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探索初创、巩固发展、内涵丰富和深化拓展四个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变迁,其变迁的路径深受政府和高校理性选择的影响。政府的立法手段、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社会的参与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变迁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后扶贫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在扶贫方面,需要持续推进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创造良好的高等教育扶贫环境氛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鼓励高等院校承担教育扶贫责任,大力弘扬高等院校师生奉献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双一流"建设可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具体内容。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具有"后发外生型"和"集中管理型"的特征,两种制度共同作用表现为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模式,两种制度约束导致在大学制度建设上表层目标与深层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步,即出现所谓的"脱序"现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烨  
从"政府主导下的合规格性单向度质量观"向"多主体介入表达的合需要性复合质量观"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演进路向。单向度的质量观与我国社会整体的精英主义制度化有密切关联。并且,标准单一的、精英主义的制度基础与市场结合产生的实践机制进一步诱导了质量的趋同和单一性。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席卷而来的市场力量以作用于基层教育组织上的"体制性的市场化逻辑"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同时,由"客体性"合规格质量观走向"客体—主体性"合需求性质量观的发展态势也很有可能预示着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基础正在发生着潜在而深刻的"复合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李自茂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始终兼具福利性与市场性,贯穿其变迁的主线索是效率与公平。这一制度的变迁逻辑可以由支持联盟分析框架做出很好的解释。受高等教育权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福利派联盟和市场派联盟的深层核心信仰。制度的变迁源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福利派与市场派在政策子系统外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通过政策取向学习,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成新的信仰体系,从而形成新的支持联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联进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往往被其市场化、多样性、竞争性等丰富多彩的光环遮蔽了其历史生长逻辑的真实性。美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美国人独特的文化特质及理性选择赋予了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创造性、相对独立性、内生性的特征。考察高等教育的制度逻辑,借鉴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但要与自身的内部环境相结合。对高等教育制度逻辑生长而言,理性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高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高职衔接培养经历初步探索、试点推动、调整推进、多样发展等多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在结构逻辑上受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等多元结构因素影响,在历史逻辑上呈现出路径依赖现象,同时经济体制与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政策变迁。进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阶段,要求中高职衔接培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动态协调多元结构要素的衔接培养政策,消解因路径依赖而造成的中高职衔接乱象,提升政策从制订到执行的效能,为高层次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德鑫  
本研究力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探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历史演变的基本逻辑。研究发现:从历史观来看,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内外因结合催发下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结构观来看,集权治理的政府控制逻辑一直贯穿始终,大学缺乏自主发展的内在土壤,市场的中介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制定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矛盾冲突。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上述矛盾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