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4)
- 2023(9427)
- 2022(7955)
- 2021(7682)
- 2020(6292)
- 2019(14377)
- 2018(14508)
- 2017(27320)
- 2016(15712)
- 2015(17995)
- 2014(18276)
- 2013(17149)
- 2012(16218)
- 2011(14844)
- 2010(15283)
- 2009(14002)
- 2008(13750)
- 2007(12617)
- 2006(11532)
- 2005(10383)
- 学科
- 济(50695)
- 经济(50526)
- 管理(38016)
- 业(33990)
- 企(27732)
- 企业(27732)
- 中国(23705)
- 教育(21423)
- 方法(20912)
- 农(16592)
- 数学(15906)
- 数学方法(15721)
- 财(15612)
- 制(15185)
- 理论(14794)
- 学(13074)
- 业经(12704)
- 贸(11864)
- 贸易(11858)
- 易(11629)
- 体(11458)
- 银(11427)
- 银行(11404)
- 融(11182)
- 金融(11175)
- 行(11041)
- 和(10445)
- 农业(9616)
- 技术(8617)
- 地方(8535)
- 机构
- 大学(220748)
- 学院(215436)
- 济(82658)
- 经济(80616)
- 研究(77901)
- 管理(74141)
- 理学(62743)
- 理学院(61976)
- 管理学(60974)
- 管理学院(60542)
- 中国(54840)
- 京(48511)
- 财(43764)
- 科学(43220)
- 所(38636)
- 范(37739)
- 师范(37467)
- 研究所(34588)
- 教育(34227)
- 财经(33894)
- 中心(33821)
- 江(33507)
- 北京(31933)
- 农(31328)
- 经(30617)
- 师范大学(30568)
- 院(28020)
- 业大(27306)
- 州(26730)
- 经济学(25791)
- 基金
- 项目(131772)
- 研究(107869)
- 科学(104008)
- 基金(91155)
- 家(77784)
- 国家(76956)
- 社会(67286)
- 科学基金(63986)
- 社会科(62452)
- 社会科学(62432)
- 教育(56627)
- 省(51376)
- 编号(47506)
- 基金项目(46788)
- 划(45684)
- 成果(43551)
- 资助(36588)
- 自然(36411)
- 课题(35956)
- 自然科(35511)
- 自然科学(35498)
- 自然科学基金(34856)
- 部(31941)
- 重点(30886)
- 年(29951)
- 发(29497)
- 性(29263)
- 项目编号(29097)
- 教育部(28239)
- 创(27351)
共检索到34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杨尊伟
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通过委员会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高等学校决策的机制,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问责制度等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政府和高校间的缓冲作用。为此,我国还必须调整政府角色定位,改变政府的治理方式;完善国家立法和大学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社会问责和监督制度。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社会参与 制度保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乌尔里希·泰希勒
《迈向教育高度发达的社会:国际比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一书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多样化与同质化、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高等教育体系变革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及其对工作世界的影响,描绘了经由高等教育体系变革达到教育高度发达社会的路径,是乌尔里希·泰希勒教授数十年来对高等教育体系研究的思想结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从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迈进,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进程迅速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入大众化的轨道,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1]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曼丽 许明
近年来,伴随着跨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以保证跨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已经引起跨国高等教育输入国、输出国和国际组织机构层面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就跨国高等教育监管体系构建的背景和动因、输入国、输出国以及国际组织和机构等多个层面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监管和指导基本情况作一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跨国高等教育 监管体系 国际比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忠华 单维锋
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完善,拥有高校4000多所。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并存,营利性私立大学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共生,各类大学定位明确、层次清楚。虽然办学目标多种多样,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其治理体系却基本相同。分析研究美国高校治理体系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新一届政府把转变职能作为一件大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教育部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在201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对于教育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善霞 许学梅
高等教育资源重组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从社会适应性角度进行分析,梯次配置是高校资源重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对高等教育资源重组方案的系统性、互补性整合产生强有力的推动,软硬兼顾、复合优化是高校教育资源体系重组的基本要求,强调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以全方位深化、优化为基础,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针对性开发,多元化构建资源体系方案,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体系 重组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素平 周航
受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新行政法的影响,英、美、德、法、日五国高等教育法治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功能主义趋向,"治理实效"成为法治衡量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在:高校法律性质与目标的法人化、市场化与职业化;政府与高校间关系的平等化、契约化与绩效制;高校内部治理的行政化、外部化与合作化。但是,五国法治传统与整体法秩序构成对功能主义的体系性控制,使得高校师生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总体平衡并获得实质性保障,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权益、学生参与治理权益与学习成功权等方面。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构建"治理的法",突出教育法律规范与制度的效能;另一方面,应坚持"法的治理",从体系思维与权利本位出发,为高校师生权益提供体系化的法秩序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昌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体系基本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个人和社会等多渠道筹资为辅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初现。但从目前的情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锦奇 何平 李连梅
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此为出发点,从高等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可实现性研究角度,论述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发展问题。首先,提出并论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决定论,得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与它的科技功能一样是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次,提出并论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论,通过我国高等教育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得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最后,对如何通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给出初步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编者按: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高等教育界必须回应的历史命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立平 刘承波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高等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左崇良 胡劲松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总目标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依据系统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分工理论的观点,校企双主体办学是社会总系统中教育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两个利益相关者即高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一项育人工作。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治理可理解为"跨越教育界和工商界的校企间关系的制度设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总目标的趋同,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形成新的治理关系。校企双主体治理关系的形成需要加强文化融合和利益协调,遵循"政策先导、制度为基、责权相配、共治双赢"的逻辑,通过协同互利的路径,走向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主体办学 高等教育 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骆徽
当前国内对教育现状的统计和评价存在教育公平维度的缺失,并且尚未建立起可实际操作的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官方评价体系。本研究借鉴CIPP模式,在分析和研究CIPP模式的选择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评价的契合性的基础上,建立"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成果"的系统分析框架,尝试从教育背景、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及成就等方面,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左崇良 胡劲松
美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具有多元共治的结构特征,具体表现在法权主体的多元性,法权结构的多维性,法权系统的协同性等方面。总体上,美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表现为三角权力的横向结构和六个层级的纵向结构。美国的公共治理注重分类规则的运用,其优势特征体现在治理文化、治理制度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用知识共同体标准塑造大学治理文化,构建合作、共治、平衡的网状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多方协同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