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6)
2023(16157)
2022(13837)
2021(13224)
2020(11055)
2019(25665)
2018(25613)
2017(49407)
2016(27212)
2015(30686)
2014(30794)
2013(29708)
2012(27244)
2011(24612)
2010(24694)
2009(22136)
2008(21388)
2007(18791)
2006(16435)
2005(14266)
作者
(74838)
(61919)
(61555)
(58852)
(39214)
(29560)
(28279)
(24316)
(23646)
(22001)
(21022)
(20481)
(19488)
(19326)
(19304)
(18702)
(18680)
(18479)
(17691)
(17632)
(15361)
(15169)
(14967)
(14135)
(13878)
(13805)
(13677)
(13614)
(12376)
(12163)
学科
(103844)
经济(103736)
管理(73935)
(70449)
(57848)
企业(57848)
方法(49654)
数学(43711)
数学方法(43074)
中国(32551)
(28714)
(26298)
业经(23368)
教育(23296)
(22728)
地方(20334)
(19857)
理论(19764)
(18895)
贸易(18885)
农业(18555)
(18377)
技术(17975)
(16420)
财务(16339)
财务管理(16303)
(15990)
(15639)
银行(15597)
环境(15465)
机构
大学(382172)
学院(377713)
管理(148263)
(147431)
经济(144176)
理学(129400)
理学院(127970)
管理学(125654)
管理学院(124954)
研究(123270)
中国(86358)
(81398)
科学(74920)
(67782)
(59653)
(56993)
师范(56539)
中心(55315)
财经(55315)
(54526)
研究所(54507)
业大(54148)
(53845)
北京(51845)
(50331)
师范大学(46144)
(45189)
经济学(44679)
(43828)
农业(42674)
基金
项目(258471)
科学(204841)
研究(195236)
基金(185494)
(159789)
国家(158391)
科学基金(136661)
社会(121406)
社会科(114964)
社会科学(114934)
(101657)
基金项目(98334)
教育(95438)
自然(87568)
(86606)
自然科(85501)
自然科学(85481)
自然科学基金(83938)
编号(81880)
资助(76452)
成果(67484)
(58655)
重点(58489)
课题(57600)
(56105)
(53893)
教育部(51182)
项目编号(50458)
创新(50041)
人文(49419)
期刊
(154740)
经济(154740)
研究(117287)
中国(69904)
教育(65745)
学报(55456)
管理(53253)
科学(51242)
(49635)
(48618)
大学(43995)
学学(40112)
技术(36671)
农业(34196)
(28199)
金融(28199)
业经(27091)
财经(26424)
经济研究(25170)
(22648)
问题(20929)
图书(19108)
理论(18008)
技术经济(17685)
科技(17360)
商业(17141)
实践(16454)
(16454)
现代(16363)
(16295)
共检索到540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永涛  
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关系,研究发现,文学学科招生比例变化在长期与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所引致的劳动力需求不协调;经济学学科招生比例的变化长期来看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相适应,但是短期内不协调;其它学科的招生比例变化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而言,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需要增加招生比重,而哲学、历史学、农学等学科则需要减少招生比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昕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和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人们的终身教育意识更加强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也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需要更高层次,教育内容需要更加丰富,教育形式需要更加灵活,教育主体需要更加多样。通过分析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结构、专业结构、主体结构和区域结构等结构因素,提出应从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立知识动态更新和学历提升机制、建立多元化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区域性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均衡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结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丽建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一种体现。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既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制约,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2000—2012年间福建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陈祥碧  
通过建立吻合度和偏离度指标,从教师和学生视角测算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情况,实证结果显示,6项适应性计算结果仅3项合格,职业学校教师及其培养的学生专业结构与行业就业适应性明显不足,文化艺术类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和学生表现突出。应积极引导教师转型,增加职业学校与地方产业结构适应程度的考核,强化企业、学校对职业学校师生的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林  陈书全  韩科技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协调度下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分学科专业协调度呈"偏振型",学科专业结构平衡度有待增强。鉴于此,文章认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应适应新常态,形成协同调整促进机制;把握新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教育资源,加强宏观,以提升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适配度、均衡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筠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培养区域紧缺人才。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学科专业,增强高校竞争能力。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结构是否合理。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会宁  于维洋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河北省三个产业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二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同其他两个产业相比都是最大的;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的碳排放量总量和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比建筑业大。为此,加强对河北省碳排放强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河北省工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桑雷  尹玉珍  马蕾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职教育地方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服务的关键。高职院校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宏宇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了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也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农村的影响长远来看是双向的,但是近期来看是单向的,尤其从教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带动农村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明明  陈丹  
一、文献综述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文献硕果颇丰。但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结构的研究,多以某省或地区为例展开,如吴江、封晓庆(2006)以四川省,徐向龙(2009)以广东省,常丽(2010)以辽宁省,史常亮(2010)及杨秋明、姜海荣等(2013)以江苏省,李琳、阳吉运等(2010)以湖南省,王姝、管超等(2011)以陕西省,吴江、祝云等(2007)以成渝经济区,穆怀中、闫琳琳(2009)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张本波  
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促进就业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我国就业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多极化特征,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三产并举,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并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和就业增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东  
201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营改增"、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是必然选择。文章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特点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点,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