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5)
2023(6028)
2022(5519)
2021(5254)
2020(4848)
2019(11527)
2018(11690)
2017(23621)
2016(13427)
2015(15687)
2014(16063)
2013(16284)
2012(15614)
2011(14343)
2010(14807)
2009(14102)
2008(14482)
2007(13339)
2006(11721)
2005(10734)
作者
(40592)
(34016)
(33696)
(32631)
(21544)
(16305)
(15821)
(13370)
(12673)
(12142)
(11333)
(11240)
(10835)
(10775)
(10757)
(10663)
(10486)
(9956)
(9856)
(9762)
(8646)
(8637)
(8381)
(7783)
(7750)
(7701)
(7590)
(7506)
(6903)
(6836)
学科
(55897)
经济(55843)
管理(36338)
(34945)
方法(29003)
(26669)
企业(26669)
数学(26382)
数学方法(26188)
中国(18329)
(16166)
(16030)
(13463)
(12393)
贸易(12388)
(12082)
(11162)
教育(10417)
(10223)
银行(10195)
农业(9913)
业经(9749)
(9746)
财务(9731)
财务管理(9701)
(9663)
地方(9461)
(8848)
金融(8846)
企业财务(8844)
机构
大学(207438)
学院(201908)
(84861)
经济(82815)
管理(74239)
研究(70595)
理学(63102)
理学院(62354)
管理学(61342)
管理学院(60935)
中国(51875)
(44931)
(41562)
科学(41298)
(36573)
(34891)
研究所(32807)
财经(32704)
(31576)
中心(31477)
业大(29792)
(29379)
北京(29281)
(28292)
师范(28051)
农业(27749)
经济学(26731)
(24910)
(24830)
经济学院(24424)
基金
项目(121930)
科学(94139)
研究(91384)
基金(86058)
(74081)
国家(73449)
科学基金(60911)
社会(55502)
社会科(52469)
社会科学(52451)
(47930)
基金项目(45346)
教育(44805)
(41109)
编号(39098)
自然(38274)
自然科(37264)
自然科学(37247)
资助(36637)
自然科学基金(36577)
成果(33714)
(28732)
重点(28110)
课题(27675)
(26799)
(24534)
教育部(24525)
(23674)
科研(23550)
大学(23462)
期刊
(94722)
经济(94722)
研究(67371)
中国(40465)
(32886)
(30754)
学报(30556)
教育(30126)
科学(27140)
管理(24407)
大学(23202)
学学(21123)
农业(20575)
(19537)
金融(19537)
技术(17748)
财经(16586)
经济研究(15356)
业经(15198)
(14226)
问题(13527)
(11819)
理论(11170)
(10816)
技术经济(10688)
统计(10400)
商业(10335)
实践(10085)
(10085)
国际(9349)
共检索到30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连生  崔邦焱  
根据1952~2002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的数据,可以发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快速增加,但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缓慢提高;生均成本在短期内波动很大;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员成本比例相对稳定。运用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模型并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对高等学校生均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生均成本在缓慢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师比的提高,减缓了生均成本的上升;生均成本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收入的波动;伴随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预算外收入占成本的比重迅速提高;由于高等教育技术变化不大,高等学校运行成本中人员成本的比例长期基本稳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胡延品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均是需要花费成本的。作者从一个新的视角 ,即用成本分析的方法对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一种组织结构的总成本是由于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和由于目标不一致引起的成本之和 ,组织的最优分权程度对应着总成本最低的一点。通过对这两种成本变动规律的分析 ,高等学校适宜采用分权管理形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舒卫方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是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笔者总结了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行政化特征;对公办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的行政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降低行政成本的角度,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去行政化,并提出高等学校去行政化后实施依法治教、自主办学和绩效管理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亚荣  
本文在明确了高等学校生产效率的概念及其提高效率的途径 ,以及全面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生产效率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试用DEA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效率进行了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慧玲  丁志同  
文章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0年成人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指标,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成人高等资源分配的均衡状况,探讨成人高等教育财政中立性以及地方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投入的支持力度。研究表明,各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绝对差距在扩大,相对性差距在缩小,总体差距和局部差距改善不明显;成人高等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相关性较低,财政中立性较强,但地方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努力程度还很不足。对此,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史秋衡  宁顺兰  
本文从明确高校产权的意义及作用、高校产权界定与高校产权利益主体的明晰和高校运用产权理论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高等学校产权分析 ,对公办、民办高校的产权及产权利益主体作了明确的界定 ,阐明了高等学校产权的基本特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秀芹  范先佐  
高等学校的组织属性契约本质决定了其外部与内部复杂的行为关系,以及彼此间一系列的博弈行为。高校的博弈行为一般伴随着利益冲突而进行,这种利益冲突必然引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无效使用,从而对教育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淑霞  
本文从高等学校的自身特征、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方面,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持续上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等学校教育收费与特困生资助的调查分析●课题组提要大学特困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划分特困生的标准,特困的人数、比例和产生原因,特困生及其家庭对教育收费的态度、承度能力,特困生获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饶迪岗  陈海春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井冈  贺绍禹  邱国华  
普通高校布局结构变化显著 ,趋向更合理。——平均规模扩大到 40 1 9人 ,实现《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目标 ,但规模偏小的本专科院校仍有近 40 % ;——高校向综合型方向发展 ,综合型与多科型学校已有 2 /3;但新设学科较散 ,规模偏小 ,办学条件不足 ;——重视功能定位 ,涌现研究型大学 2 0余所 ,但有些学校高职称教师年龄老化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力量分散 ;——部委高校划归地方 ,增强地方高校实力 ,在校生比重上升到 6 6 % ,有力支持地区建设 ;但专业布局有待调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青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科研人力、财力资源投入及其在学术论文、专利及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科技活动产出的分析,揭示了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但投入结构不合理,并提出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爱娟  万威武  
在公共资助紧约束条件下 ,学费水平确定对高等教育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当前 ,我国大学学费标准确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家庭的支付能力、学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等因素。同时 ,应建立贫困生助学基金、奖学金、助学贷款、校内勤工助学等机制 ,以解决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井冈  邱国华  杜瑛  贺绍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设置和布局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分析高校布局结构的现状及特点,思考和谋划下一阶段我国院校设置、布局调整的发展大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院校设置重点、发展思路以及行动框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