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46)
- 2023(6394)
- 2022(5193)
- 2021(5050)
- 2020(4406)
- 2019(10130)
- 2018(10683)
- 2017(20487)
- 2016(11478)
- 2015(13626)
- 2014(14028)
- 2013(13619)
- 2012(12757)
- 2011(11676)
- 2010(12268)
- 2009(11423)
- 2008(11322)
- 2007(10456)
- 2006(9584)
- 2005(8795)
- 学科
- 济(38782)
- 经济(38725)
- 管理(29956)
- 业(25869)
- 企(20216)
- 企业(20216)
- 中国(16943)
- 方法(16196)
- 数学(13801)
- 数学方法(13516)
- 制(12623)
- 农(12409)
- 财(10712)
- 学(10078)
- 银(9856)
- 理论(9837)
- 银行(9832)
- 行(9461)
- 体(9102)
- 教育(9079)
- 贸(8549)
- 贸易(8540)
- 业经(8415)
- 易(8356)
- 融(8002)
- 金融(7995)
- 农业(7245)
- 教学(6999)
- 和(6955)
- 技术(6617)
- 机构
- 大学(167774)
- 学院(166904)
- 济(60903)
- 经济(59133)
- 研究(58340)
- 管理(57932)
- 理学(48016)
- 理学院(47417)
- 管理学(46378)
- 管理学院(46060)
- 中国(45373)
- 京(38135)
- 科学(35628)
- 财(32990)
- 所(30775)
- 农(27903)
- 研究所(27440)
- 江(27343)
- 中心(25979)
- 北京(25206)
- 范(25036)
- 财经(24943)
- 师范(24748)
- 业大(23840)
- 经(22267)
- 农业(22134)
- 州(21839)
- 技术(21591)
- 院(21339)
- 师范大学(19547)
- 基金
- 项目(98845)
- 研究(76210)
- 科学(75218)
- 基金(66519)
- 家(58195)
- 国家(57662)
- 科学基金(46948)
- 社会(43634)
- 社会科(41104)
- 社会科学(41090)
- 省(39833)
- 教育(37730)
- 划(34341)
- 编号(33980)
- 基金项目(33830)
- 成果(30593)
- 自然(29068)
- 资助(28741)
- 自然科(28335)
- 自然科学(28323)
- 自然科学基金(27747)
- 课题(25376)
- 重点(22727)
- 部(22098)
- 发(21633)
- 项目编号(20596)
- 年(20582)
- 创(20020)
- 性(19479)
- 创新(18744)
共检索到268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楠
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分类方案还存在分类与分层界限模糊、利益主体参与有限、分类标准过于偏向科研导向等问题,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相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范式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应将高等学校分类方案置于院校多样化发展的分析框架之下,遵循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强制走向自治、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路径,构建基于分类学范式、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的高等学校分面分类体系,鼓励和强化高等学校的多样性,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康敏
分类管理,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办学规律的体现,有利于激发高校自主办学主动性。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要根据未来新型人才分类的需要来进行分类办学和特色定位。建立中央指导性与地方规定性相结合的高等学校国家三大类、分区域多路径发展的分类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已经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扩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在此背景下,促进高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时期,在2020年之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加强高等学校的体系建设,努力促进体系内每所学校的卓越发展。但在发展中存在着重点学校建设模式的局限性和相关问题,必须警惕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膨胀的潜在隐患。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应由一流的学校建设转向一流的体系建设,促进体系与社会的匹配性及体系内每所学校的卓越发展。对于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理论上可按分层、分类的思想设计,实践中可根据管理体制规划学校使命来操作,最后构建出一个"层次、类型、使命"三维的模型。即在"教学型学院——研究型大学"框架、"学科性人才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框架之上,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在《中国高教研究》第9期撰文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目前分层办学的格局。分层办学可以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及学科,具有迅速动员社会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并使高等教育主动按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邓春林 肖冬梅 周佳贵
指出网络环境下的现行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就《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初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构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应着重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恒敏
"金砖国家"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各具特色。印度和巴西属弱管治型国家,印度去中心化的分类体系带来了中央、地方以及教学、科研的对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发达,但因其多元并立、高度分散的体系构建而面临一定发展危机。俄罗斯和南非自20世纪末起开始高等教育转型,俄罗斯凭借多元互通的分类体系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格局,南非则建立起大学、综合型大学、技术型大学三足鼎立、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交汇发展的分类格局。四国实践启示我国在高校分类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厘清高校职能分工,激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学校办学活动。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高等学校 分类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戚业国 杜瑛
高等学校分类是以高等学校的某些侧面、属性或特征为依据的。高等学校分类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定的规则,促进高等教育职能的分化和高等学校系统化,使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高等学校展开公平竞争,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办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效益。和所有别的分类一样,高等学校分类也不可能穷尽高等学校的所有特点和属性,而只能是根据某些侧面和属性来进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婷婷 汪乐乐
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和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分别是规划性分类及描述性分类的典型代表,两者在分类的目的、机构、标准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两者出台的背景和原因却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从研究这两种分类入手,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出如下结论:高等学校分类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的必然要求,分类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分类所要达到的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立鹏 聂建峰
随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高等学校章程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主体不明确等多方面原因,现实中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工作没有很好地展开。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主体为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即公办高等学校主要为政府,民办高等学校为投资举办民办高等学校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这对于推进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与研究工作,加强和完善我国依法治校及现代大学制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章程 制定主体 举办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飞
道德主体的自治或自治的"道德人"既是道德的本质内涵,也是现代德育理论的基本"共识"。从自我意义上的道德主体的理性建构,走向主体间性层面的道德主体的生成,是决定现代德育从主体范式向言语范式变革的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尽管两种范式的取向不同,但变革并非完全建立在后者对前者的否定之上。联接两者的中介就是道德主体自治的回归与重构,这也成为理解和推动本土变革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道德主体 主体自治 德育范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淑馨 李明
对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构和制定是在众多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突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注重经济管理实务分析、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融合,突出交叉性学科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具有从事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和计算机程序开发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珏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指导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对于落实好完成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有力驱动未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前瞻性引领作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教育适应新挑战、破解突出问题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入推进,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红霞 刘方林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大学内在逻辑要素与外在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它以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为旨归,给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带来新的挑战。大学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的移位必然对大学课程内容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实现大学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必然要进行课程改革、重新建构课程体系。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行动体系课程构建范式为基础,实现学科发展趋势与地方行业对接相结合、学科知识与应用知识相融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渗透,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基本条件。
关键词:
教学服务型大学 社会服务 课程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建奎 岳慧霞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信用基础缺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极不利于我国消费经济的顺利实施。美国是世界上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最具效率的国家之一,面对我国个人信用基础缺失的现状,我们应借鉴美国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先进经验: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采用先进的信用评分模型、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个人信用体系模式———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即建立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以股份制资信公司为支撑,以现有信用中介公司为主体,以地区会员制为框架的全国个人信用体系。
关键词:
个人信用体系 信用局制度 地区会员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