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1)
- 2023(10329)
- 2022(8990)
- 2021(8650)
- 2020(7449)
- 2019(17309)
- 2018(17390)
- 2017(34376)
- 2016(19463)
- 2015(22244)
- 2014(22534)
- 2013(22239)
- 2012(21163)
- 2011(19516)
- 2010(20060)
- 2009(18973)
- 2008(19207)
- 2007(17843)
- 2006(16055)
- 2005(14451)
- 学科
- 济(79618)
- 经济(79543)
- 业(56761)
- 管理(48146)
- 农(47483)
- 企(34287)
- 企业(34287)
- 方法(32895)
- 农业(31109)
- 数学(29850)
- 数学方法(29522)
- 中国(25006)
- 业经(19650)
- 财(19627)
- 制(18726)
- 贸(16713)
- 贸易(16705)
- 易(16325)
- 地方(16241)
- 银(14527)
- 银行(14496)
- 学(14480)
- 策(14419)
- 行(13924)
- 理论(12755)
- 融(12390)
- 金融(12388)
- 发(12197)
- 体(12068)
- 及其(11769)
- 机构
- 学院(283615)
- 大学(279279)
- 济(119432)
- 经济(116763)
- 管理(105313)
- 研究(98094)
- 理学(89479)
- 理学院(88547)
- 管理学(87103)
- 管理学院(86580)
- 中国(76155)
- 农(64925)
- 京(59148)
- 科学(58145)
- 财(56345)
- 所(51042)
- 农业(50051)
- 业大(46013)
- 中心(45975)
- 江(45811)
- 研究所(45670)
- 财经(43428)
- 经(39196)
- 范(38309)
- 师范(37997)
- 北京(37727)
- 州(36036)
- 经济学(35579)
- 院(33826)
- 经济学院(32304)
- 基金
- 项目(174236)
- 科学(135210)
- 研究(134005)
- 基金(121685)
- 家(104260)
- 国家(103251)
- 科学基金(86805)
- 社会(81711)
- 社会科(76941)
- 社会科学(76915)
- 省(70826)
- 基金项目(63961)
- 教育(63126)
- 编号(58724)
- 划(58491)
- 自然(53408)
- 自然科(52047)
- 自然科学(52030)
- 自然科学基金(51075)
- 资助(50572)
- 成果(49343)
- 课题(40948)
- 部(39809)
- 发(39576)
- 重点(39382)
- 创(35964)
- 农(35495)
- 性(35108)
- 教育部(33598)
- 创新(33548)
- 期刊
- 济(140163)
- 经济(140163)
- 研究(89127)
- 农(66920)
- 中国(61393)
- 农业(45041)
- 学报(42319)
- 财(41390)
- 教育(39217)
- 科学(38759)
- 管理(34016)
- 融(33321)
- 金融(33321)
- 大学(32985)
- 学学(30618)
- 业经(28263)
- 技术(25593)
- 业(21929)
- 财经(21155)
- 经济研究(20607)
- 问题(20287)
- 经(18154)
- 农村(15306)
- 村(15306)
- 贸(15034)
- 版(14844)
- 农业经济(14764)
- 技术经济(14550)
- 世界(14403)
- 理论(14153)
共检索到440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农科人才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认为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应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我国农科人才培养工作。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高等农业教育政策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应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
关键词:
农科人才 培养 对策分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利用2004—2008年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相关数据,对农科人才培养机构、农科学科专业、农科各层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阐述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高等农业教育机构宏观决策、制定农科人才培养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科人才 培养 总体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晓阳
农业院校在经过以扩大招生规模、增设边缘专业为标志的数量式发展之后,正处于逐步向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过渡阶段。与其他专业相比,以农学、植物保护、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茶学等为代表的传统农科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艰难。华南农业大学立足于"未来三角"分析,适应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广东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内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默 张艳 周明亮
在分析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背景的基础上,将影响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因素划分为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从而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即: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力求着重培养以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热爱农业为基础的,品德优良的农科人才;以具有扎实农业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农科专业性人才;以具有较强独立分析与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特色的农科特色性人才;以品德优良、知识扎实、能力特色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农科类 创新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曹广祥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农业部为加强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存在"建""用"脱节、基地方面主动性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原因在于对基地的功能和价值认识差异、制度环境的支持不足、投入保障机制不畅、驱动合力不足等方面。具体对策包括:需要树立新的实践教学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耦合,并构建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农科教合作 人才培养基地 实践教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传信
创业型农科人才是在农业领域能生产、会管理、懂经营的创业型人才。推进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林院校走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观需求。农林院校应结合创业型大学建设理论和已有的创业教育实践,明确创业型农科人才的内涵、特质和培养定位,积极探索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振明 白玉文 赵丽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科教育又是各类教育的难点,电大如何打开农科教育的局面?本文分析了多年来农科招生难、办学难的现状和原因,介绍河北电大在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允成 韩娟 海江波 刘斌让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研究型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研究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满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多、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剑锋 孙伟 陈晗 于长志
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层次,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对农业科技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三所农业高校农科硕士研究生及导师的调查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校内学术交流氛围不浓等问题。提出注重大师精神教育、适当提高科研补助、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农科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
通过对我国六大行政区的8所博士院校、7所硕士院校、7所本科院校和6所专科院校农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率的调查分析,认为农科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专科毕业生最低;同时我国农科人才在就业层次分布上呈现逐渐下移趋势,在就业行业分布上,到企业就业的农科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多,比重也越来越大。通过对六大行政区的424家涉农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认为用人单位对我国农科人才评价总体较好,但企业的评价要低于机关事业单位。
关键词:
农科人才 使用 调查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新忠 郭广霞 朱晓燕
理工农医紧缺人才培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而农科紧缺人才培养尤为基础和重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但拔尖创新人才匮乏,内源性动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弱,农业现代化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最大短板。本研究构建农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IPOE理论框架模型,基于对504位农科专家的调研访谈,从输入、过程、输出和效应4个方面展开分析,发现农科教育与农业产业“两张皮”是目前农科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体现在农科人才培养中就是教师产业实践能力不强、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平台不足、培养模式偏离产业需求、教育评价呈现“五唯”导向、农科生面向产业的能力趋弱、毕业生促进产业的社会效应不佳。面向未来培养紧缺的“顶天”“立地”型科研人才和产业应用型人才,农科亟需在减控总量中重构面向产业的产教一体化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秀兵 姚秀颖 何振雄 李玉兰 邵福球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培养质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得出结论,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要调整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引入专业认证制度。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海霞 李天 傅新红 丁春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四川农业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和转专业政策、加强实践环节和实施五大计划等措施,力图在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中探索基于兴趣和自主选择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
农科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玉磊 王升星 宋贺 宋有洪
随着新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学专业培养模式亟须改革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在新农科背景下,为了探讨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农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性项目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策略,并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展示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跨学科融合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对农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实践性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些改革措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农科的发展趋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