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1)
2023(19421)
2022(16800)
2021(15794)
2020(13415)
2019(31073)
2018(31081)
2017(59112)
2016(32669)
2015(37552)
2014(38080)
2013(37414)
2012(35174)
2011(32013)
2010(32413)
2009(29850)
2008(29718)
2007(26945)
2006(23689)
2005(21143)
作者
(97449)
(81059)
(80682)
(76798)
(51543)
(39008)
(36943)
(31856)
(30833)
(29311)
(27505)
(27342)
(25973)
(25827)
(25121)
(25012)
(24722)
(23932)
(23327)
(23306)
(20303)
(20251)
(19782)
(18473)
(18420)
(18235)
(18155)
(18097)
(16667)
(16251)
学科
(133756)
经济(133610)
管理(90696)
(86432)
(69097)
企业(69097)
方法(58892)
数学(51127)
数学方法(50473)
中国(40190)
(38699)
(33163)
地方(31935)
业经(29644)
(28926)
(26352)
农业(25680)
(24810)
贸易(24791)
(24002)
理论(22406)
(22270)
银行(22207)
(21259)
(21103)
(20994)
金融(20990)
环境(20606)
技术(20207)
(20075)
机构
大学(473093)
学院(469490)
(184272)
经济(179861)
管理(179275)
研究(161229)
理学(153319)
理学院(151501)
管理学(148610)
管理学院(147755)
中国(121184)
(103028)
科学(101278)
(86551)
(82974)
(81754)
研究所(74961)
中心(74071)
(72624)
业大(71810)
财经(68077)
北京(66034)
(65332)
师范(64679)
农业(63873)
(61608)
(58726)
(58446)
经济学(54592)
师范大学(51934)
基金
项目(309537)
科学(240457)
研究(226930)
基金(219262)
(191117)
国家(189437)
科学基金(160818)
社会(138871)
社会科(131312)
社会科学(131275)
(123327)
基金项目(116058)
教育(106589)
自然(104768)
(103640)
自然科(102238)
自然科学(102206)
自然科学基金(100308)
编号(94949)
资助(91501)
成果(78938)
重点(69807)
(68297)
(67941)
课题(66789)
(63414)
科研(59280)
创新(59117)
大学(58523)
教育部(57629)
期刊
(209250)
经济(209250)
研究(142156)
中国(99674)
学报(76852)
(74760)
科学(68343)
(65926)
管理(65682)
教育(64018)
大学(58180)
学学(53435)
农业(51405)
(43245)
金融(43245)
技术(42995)
业经(35399)
财经(32854)
经济研究(32293)
(28035)
图书(28033)
问题(27737)
(26568)
技术经济(22857)
理论(22595)
(22105)
科技(22020)
统计(21708)
商业(21282)
(21160)
共检索到713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华伟  
交叉学科进入学科目录,标志着交叉学科在制度上获得正式学术身份。为了解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交叉学科建设情况,在2021年对46所研究生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 893个有效样本。结果显示,受国家学科政策驱动,高校教师对交叉学科未来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学科交叉跨度集中于学科大类;交叉学科设置兼具多维向度目的;交叉学科组织形式多样;大学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交叉科研,交叉学科科研产出以学术论文为主。为促进交叉学科内涵式发展,大学深化大类学科交叉融合,完善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创设多元激励机制,为交叉学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交叉学科科研合作国际化水平;探索交叉学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耦合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贞  牛梦虎  
基于全国研究生院高校师生合作发表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合作发表的学科差异。研究发现:师生合作发表的频次在硕士生教育中无显著的学科差异,但在博士生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性;师生双方的责任感、信任感和互助性是研究生在科研合作中最为看重的因素。此外,不同学科看重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对合作中角色和身份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了解署名规范的仅为五成,且不同学科间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茹  
在阐述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研究型大学发展交叉学科的有利条件,探讨了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海燕  
在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中,科学和技术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快速、大量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也即成为了一个必要而且重要的途径。与美国的交叉学科发展相比,我国交叉学科教育和科研在学科交叉的水平和深度上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分析美国1970-2006年研究生阶段交叉学科的数量发展及其管理制度的改革,认为我国应加强高等院校交叉学科教学与科研基层组织单位建设,改革创新交叉学科学者人事管理制度,以此来促进我国交叉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钋   金红昊   蔡旻恩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瑜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具有良性互动效应:交叉学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研究生教育又是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奇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培养世界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开放的重要形式。对公派研究生项目4年以来的实施效果,包括对其被认同程度、运行情况、实施效果、学生学业提升情况以及培养类别的差异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借助SPSS16.0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公派研究生项目发展的六方面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建卫  赵辉  罗庆生  周洁  
在系统考察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模型。该模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科学发展前沿,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为核心,揭示了培养实践的基本内涵;最后提出了我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牛梦虎  
在普通招考方式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在不同的学科试行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如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和申请考核方式。研究发现,最适合采用直接攻博方式的学科是理学和医学,但经济学和管理学也有强烈吁求;最适合硕博连读的学科是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呼声也很高;最适合试行申请考核的是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但教育学、经济学和法学也有较强的诉求。因此,有必要在相关学科领域展开试点并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对48所研究生院8 064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原"985工程"高校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高于原"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人文社科类跨学科博士生比例较高,其次分别是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跨学科比例最低;院士、长江学者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普通教授和普通副教授;源于内部动机读博的学生跨学科比例要高于源自外部动机的读博生。跨学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独立研究能力提升和入学前科研产出均显著高于非跨学科者,但在入学后科研产出上,跨学科与非跨学科博士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发展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充分考虑博士生与导师知识的匹配度,跨学科配置师资,加强对跨学科博士生的引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海生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可知,博士生能否按期完成学业在人口统计变量特征等方面不存在差异,而在学科、学习方式等维度上存在明显不同。博士生延期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归因为个体因素和制度因素两类,个体因素主要体现为博士生专业基础与科研能力、读博动机以及学习方式;制度因素则包括导师指导方式、论文选题工作、科研成果发表要求、学业考核制度、科研资助政策、资助方式、国家公派政策等方面。认为改进的切入点在于改革招生政策、完善培养制度以及切实落实院系和导师的职责。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希  李媛  陈天凯  张立迁  汪怀远  杜青  
交叉学科成为推动科技源头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立足加快发展交叉学科的时代背景,运用ROSTCM6、UCINET、 SPSS等分析工具,对我国二级交叉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交叉学科设置的基本特征,研究提出交叉学科发展的建议:在发展理念上,以育人为核心,培养交叉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在发展模式上,以改革为动力,完善机制体制,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以融合递进为牵引,建立三层次交叉学科生态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2020年,针对交叉学科这个热点议题,我们对国内40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生及其导师做了大范围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人们对于交叉学科究竟如何理解,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实践领域如此,其实理论界也有众多困扰,尽管多年来不乏与之相关的各种探究,也提出了众多概念,但是对于交叉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至今也没有清晰和明确的定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建飞  吴太山  吴书光  尹承梅  
通过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燕  房雯  邓宇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素质,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体现。多学科交叉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愈发成为当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探究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和政策方面分析了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优势及其转化为科研能力优势的可能,并运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实证分析方法对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与传统单一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学术志趣、导师指导、跨界交流构成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科研能力优势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