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6)
- 2023(12878)
- 2022(11243)
- 2021(10780)
- 2020(9241)
- 2019(20937)
- 2018(21255)
- 2017(40864)
- 2016(22426)
- 2015(25645)
- 2014(25290)
- 2013(24608)
- 2012(22665)
- 2011(20472)
- 2010(20665)
- 2009(19012)
- 2008(18658)
- 2007(16644)
- 2006(14671)
- 2005(12846)
- 学科
- 济(83445)
- 经济(83351)
- 管理(68061)
- 业(64983)
- 企(54680)
- 企业(54680)
- 方法(38902)
- 数学(33265)
- 数学方法(32888)
- 中国(25927)
- 农(22539)
- 财(21505)
- 技术(20887)
- 业经(19397)
- 学(17552)
- 制(16967)
- 地方(16493)
- 贸(15999)
- 贸易(15987)
- 理论(15682)
- 易(15561)
- 银(15069)
- 银行(15029)
- 农业(14993)
- 和(14488)
- 行(14368)
- 教育(13716)
- 技术管理(13588)
- 融(13500)
- 金融(13499)
- 机构
- 大学(317974)
- 学院(313748)
- 管理(126883)
- 济(122624)
- 经济(119814)
- 理学(109690)
- 理学院(108522)
- 管理学(106762)
- 管理学院(106197)
- 研究(100442)
- 中国(75151)
- 京(67928)
- 科学(61724)
- 财(58214)
- 所(49515)
- 财经(46348)
- 江(45363)
- 中心(45252)
- 农(45082)
- 业大(45039)
- 研究所(44868)
- 北京(43538)
- 范(42595)
- 师范(42231)
- 经(41949)
- 州(37605)
- 院(36574)
- 经济学(35896)
- 农业(35188)
- 财经大学(34414)
- 基金
- 项目(209868)
- 科学(164759)
- 研究(158916)
- 基金(149309)
- 家(128132)
- 国家(126999)
- 科学基金(109534)
- 社会(97779)
- 社会科(92513)
- 社会科学(92490)
- 省(83346)
- 基金项目(79961)
- 教育(73827)
- 自然(69969)
- 划(69232)
- 自然科(68335)
- 自然科学(68319)
- 自然科学基金(67090)
- 编号(66498)
- 资助(60884)
- 成果(55331)
- 创(47470)
- 部(46238)
- 重点(46159)
- 课题(45975)
- 发(44680)
- 创新(43503)
- 项目编号(41750)
- 大学(40045)
- 教育部(39905)
- 期刊
- 济(133816)
- 经济(133816)
- 研究(95770)
- 中国(62068)
- 管理(48430)
- 学报(45637)
- 教育(44073)
- 科学(42640)
- 财(42375)
- 农(39849)
- 大学(35216)
- 学学(32044)
- 农业(28223)
- 技术(28182)
- 融(26852)
- 金融(26852)
- 业经(22701)
- 财经(21966)
- 经济研究(21216)
- 图书(20471)
- 经(18663)
- 科技(18314)
- 问题(17657)
- 理论(16726)
- 技术经济(16207)
- 实践(15430)
- 践(15430)
- 业(14622)
- 现代(14428)
- 坛(14423)
共检索到461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才云 周丽萍
高校科技创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力量支撑。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我国省际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项比较,结果表明:北京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最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间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到西逐步递减的特点;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优于经济落后地区;高校资源丰富地区普遍好于资源欠缺地区。最后,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无疑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省际比较 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玉春 黄增健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欠佳,而且区域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强的内在关系;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发展极不均衡。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钰 李泽涛 马瑞
获取和开发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基本驱动力量,培育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该城市获取了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的引擎。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计算出我国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并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由此给出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鑫 余兴厚 罗佳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彦博 姚黎
在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我国31省区市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各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两极化严重,共分为4个梯队,北京位居榜首,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次之,安徽等中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区市紧随其后,而青海、西藏等内陆不发达省区市则较为落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省区市的共有特征表现在四方面,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原始创新能力强、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杰 刘希宋
创新能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各省区之间的创新能力差距也很大。为获全国各省份的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本文通过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落后省份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聚类分析 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 李汉邦 张水潮 王继娜
通过采用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和分类对比三类诊断分析法,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总体能力指标、河南省高校的综合评价指标及不同部属高校的总体态势展开实证研究,并在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对策,为地方高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山河
文章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2000年和2005年各省发表文章的数量,利用创新区位商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省际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强的核心区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虽然各省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处于缩小的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区位商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梅轶群 张燕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比较分析 趋势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康 赵旭杰 童恒庆
本文利用"欧洲创新记分牌"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首先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可行的评价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指数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参加"欧洲创新记分牌"比较的33个国家相比,排名第22位,仅强于大多数东欧国家。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科技创新指数 指标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黄菊萍
江西省近几年加快了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提高江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大对专利产业化项目的专项奖励,提高科技产出水平;发挥科技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联效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燕 苏博谦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并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高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地区间及地区内部间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差距。(3)全国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并具有较强稳定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哲根 杨璐 栾绍娇
结合接力创新,以2017年教育部62所直属高校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DEA—BCC模型,分别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6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异大;多数高校为非DEA有效,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并不完全匹配,存在低匹配和不匹配情况。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效率 接力创新 数据包络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