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3)
- 2023(6475)
- 2022(5756)
- 2021(5483)
- 2020(5114)
- 2019(11946)
- 2018(12263)
- 2017(24334)
- 2016(14023)
- 2015(16514)
- 2014(16965)
- 2013(16651)
- 2012(15921)
- 2011(14608)
- 2010(15028)
- 2009(14349)
- 2008(14498)
- 2007(13706)
- 2006(11953)
- 2005(10895)
- 学科
- 济(54927)
- 经济(54869)
- 管理(34712)
- 业(33473)
- 方法(27858)
- 数学(25292)
- 数学方法(25110)
- 企(24038)
- 企业(24038)
- 中国(18802)
- 农(17695)
- 财(14234)
- 制(13642)
- 贸(12073)
- 贸易(12068)
- 易(11758)
- 农业(11236)
- 学(10932)
- 教育(10758)
- 银(10365)
- 银行(10338)
- 地方(9979)
- 业经(9975)
- 行(9855)
- 融(8997)
- 金融(8994)
- 和(8579)
- 度(8210)
- 制度(8204)
- 理论(8158)
- 机构
- 大学(211830)
- 学院(206061)
- 济(84538)
- 经济(82437)
- 管理(74648)
- 研究(69879)
- 理学(63074)
- 理学院(62345)
- 管理学(61203)
- 管理学院(60812)
- 中国(53114)
- 京(45351)
- 科学(41576)
- 财(41370)
- 农(37037)
- 所(36190)
- 江(33076)
- 中心(32489)
- 研究所(32470)
- 财经(32389)
- 业大(31386)
- 北京(29298)
- 农业(29274)
- 范(29189)
- 经(29062)
- 师范(28935)
- 经济学(26562)
- 州(26456)
- 院(24520)
- 经济学院(24296)
- 基金
- 项目(125175)
- 科学(95488)
- 研究(95280)
- 基金(86553)
- 家(73884)
- 国家(73199)
- 科学基金(60692)
- 社会(56922)
- 社会科(53641)
- 社会科学(53622)
- 省(50318)
- 教育(46716)
- 基金项目(45923)
- 划(42135)
- 编号(41906)
- 自然(37540)
- 成果(36612)
- 资助(36559)
- 自然科(36543)
- 自然科学(36524)
- 自然科学基金(35853)
- 课题(29545)
- 部(28782)
- 重点(28368)
- 发(27263)
- 创(25591)
- 大学(25120)
- 性(24875)
- 项目编号(24617)
- 教育部(24513)
共检索到317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段敏芳 田恩舜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待就业基本现状2009年2月,笔者在湖北、湖南、广西等12省市进行了待就业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55份,下面是其基本信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文跃玲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特征,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获得职业指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通会产生困惑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很少获得专业的就业指导,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毕业院校职业指导的意愿较强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务实的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忠
毕业生对待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当前毕业生对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加强就业立法等政策的态度不一。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仍然是任重道远。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政策 态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闵维方 丁小浩 文东茅 岳昌君
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有所提高;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值得关注。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起薪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尧飞
高校初就业毕业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生存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社会关注和关心。通过对江苏省12所高校566名2010—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薪资收入随工作年限逐步增长,并趋于稳定;社会保障情况普遍较好,但也有一部分令人堪忧;生活环境表现得一般,大部分毕业生收支结余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入不敷出,特别是在住房和婚恋方面,经济问题成为首要制约因素,且男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就业的社会环境,毕业生普遍感受一般。总体来看,高校初就业毕业生面临生存贫困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及时加以解决。
关键词:
初就业 毕业生 生存状况 生存贫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本刊讯记者幽向丽)2009年10月29日,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中关村人才市场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2009)"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硕 肖希明
对我国LIS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分布于各类信息行业,大多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大多数毕业生认为LIS教育应该面向更宽广的信息职业,但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让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信息方面的优势,培养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据此,文章从学科整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LIS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 图书情报学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戚林 苏盛通 吴炳锐
对玉林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前在校生的择业意向及同年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学生的择业意向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而实际就业却是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基层单位,主观就业愿望与就业现实矛盾突出,而且就业逐渐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校应根据就业市场实际需求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客观定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顺应市场需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教育,通过实行分段实习模式,实现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的良好对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文钦 左玥 陈洪捷
博士毕业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也是企业研发的重要力量。基于2016年中国13所高校博士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对他们到企业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比例均不高。对于理工农学科背景的博士生而言,男性和在读期间获得过专利的博士生更倾向于去企业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博士在读期间学术发表数量更低。此外,到企业就业的博士从事研发工作的比例较低。与到其他部门就业的博士相比,到企业就业的博士认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比例显著更低。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博士到企业就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 企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杨中超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起薪 工作满意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本刊讯记者幽向丽)为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中关村人才市场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组建项目组,在去年调查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大建 高庆波
大学生就业是从非劳动力状态转变为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要求是什么呢?特别是作为高校扩招后首届毕业的大学生,2003届毕业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于2003年4月以大学生就业意愿为主题对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大型抽样调查。本报告是对此次调查数据的汇总与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生就业意愿与预期、就业价值判断和就业指导机制等方面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调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刚 王海英
利用2015年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数据,对毕业生工作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工作流动的平均次数为1.19次,在教育背景上呈现出弱者流动多、强者流动少的特征,即专科和本科高于硕士和博士,高职高专和普通本科高校高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在专业类型上表现为硬学科流动少、软学科流动多的特点,即专业技能取向的学科(工科、理科)低于注重通用性能力发展的学科(人文、社科);在制约因素方面,劳动力市场分割、人力资本拥有量和个体能力等变量是影响毕业生工作流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