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5)
2023(11816)
2022(10341)
2021(10026)
2020(8476)
2019(19618)
2018(20265)
2017(38442)
2016(21653)
2015(24870)
2014(25357)
2013(24516)
2012(22651)
2011(20511)
2010(20683)
2009(18891)
2008(18402)
2007(16399)
2006(14511)
2005(12817)
作者
(62571)
(51242)
(51220)
(48829)
(32527)
(24525)
(23374)
(20332)
(19559)
(18536)
(17546)
(17102)
(16459)
(16153)
(15792)
(15632)
(15623)
(15254)
(14710)
(14619)
(12852)
(12835)
(12426)
(11746)
(11745)
(11517)
(11436)
(11343)
(10379)
(10214)
学科
(76906)
经济(76808)
管理(60097)
(53005)
(43223)
企业(43223)
方法(35959)
数学(31112)
数学方法(30772)
中国(24304)
(21639)
(20013)
(18278)
(17598)
业经(16645)
地方(15418)
理论(14860)
(14485)
贸易(14471)
教育(14146)
(14071)
(13960)
银行(13918)
农业(13803)
(13407)
(13334)
(12411)
技术(12283)
(12272)
金融(12264)
机构
大学(305140)
学院(300967)
管理(116820)
(111720)
经济(108879)
理学(100494)
理学院(99337)
研究(98823)
管理学(97517)
管理学院(96979)
中国(73541)
(66303)
科学(62627)
(54714)
(50009)
(48001)
研究所(45409)
业大(45281)
(44911)
中心(44531)
(43885)
师范(43494)
财经(42916)
北京(42554)
(38814)
农业(37697)
(36949)
(36041)
师范大学(34640)
技术(33866)
基金
项目(200701)
科学(155770)
研究(151097)
基金(141238)
(122094)
国家(121014)
科学基金(102679)
社会(90288)
社会科(85222)
社会科学(85197)
(79645)
基金项目(75546)
教育(71889)
(67369)
自然(66665)
自然科(65025)
自然科学(65009)
编号(64719)
自然科学基金(63801)
资助(58435)
成果(55056)
课题(45544)
重点(44573)
(44368)
(42462)
(41374)
项目编号(40084)
创新(38404)
科研(38229)
大学(38083)
期刊
(125383)
经济(125383)
研究(92921)
中国(62524)
学报(48303)
教育(47697)
管理(43343)
(42913)
科学(42715)
(39872)
大学(36441)
学学(33126)
农业(29951)
技术(26705)
(25540)
金融(25540)
业经(21343)
图书(21215)
财经(20312)
经济研究(19404)
(17198)
问题(16780)
理论(16394)
实践(15239)
(15239)
科技(14622)
(14608)
书馆(14377)
图书馆(14377)
技术经济(13722)
共检索到45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鹏  高峰强  李鹰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部属、省属和市属院校22所,使用原创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等对高校教师施测,得到有效被试1983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根据工作倦怠特点可分为四种群体类型,即外源倦怠型、内生倦怠型、高倦怠型和低倦怠型,各类型之间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不同性别、职称、院校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区分的群体中,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有离职倾向的高校教师被归为高倦怠型、外源倦怠型和内生倦怠型的比例高于没有离职倾向的教师。因此,科学甄别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类型,是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前提。同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特征高校教师群体的工作倦怠类型差异,开展差别化的心理援助计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宁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几所自2001年以来新升本高校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及工作倦怠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对专升本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预防与干预措施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孟勇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CMBI),工作投入量表(UW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情绪智力量表(WLEIS),从河南省五所地方本科高校整群抽取650名教师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61份,占86.3%。使用SPSS15.0和AMOS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选取几名不同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的教师进行个案访谈,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顺腾  黄昶生  
在高职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民办高校所承担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相比公立高校,其教师高流失率问题十分严峻。基于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留职意愿的关系和作用路径,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最终稳定教师队伍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具有正向影响(β=0.244,p<0.05),职业倦怠在工作满意度对留职意愿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奇志  
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文章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预防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玉焕  
文章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来自不同高校的29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探讨了职业倦怠各纬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高校类型的教师,在职业倦怠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上存在差异,职业倦怠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虹  勾四清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压力随之增加。随之带来了职业倦怠,对教师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和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倦怠的防控措施,利用系统工程学的三维组织结构理论,建立职业倦怠的防控工作实施体系。这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控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学义  周益斌  
21世纪以来的头十年,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和突出,诸多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文献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升;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有明显的拓展;对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呈现出多学科、多理论、多视角的解释,并能根据其原因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江红艳  孙配贞  余祖伟  
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大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550名电大教师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①电大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3.2%,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5.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②不同性别、教龄类型电大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存在显著差异;③心理资本总分及其四个维度—自信、希望、坚韧性、乐观都与工作倦怠的总分及三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④分层回归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坚韧性、乐观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3、-0.17,P<0.05、0.01)。文章最后提出可以通过提升电大教师的心理资本以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丽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受到社会日益关注。本文从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历史、含义、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有关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的教师工作倦怠研究能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芳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有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主要方面。因此,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消极心理状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渭生  韩海燕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在探索性因素分析(n=321)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疲劳、认知衰竭、人际疏远和价值衰竭"四个因素;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维度构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稳定且可靠,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晓军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备受教师及社会关注。本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心理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进行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规划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桂娥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指数在15个行业中高居第三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教师个人因素,也有外在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要改变这一不利状况,教师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教师有成就感;社会也要理解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雨平  
由于社会、职业、个人和学校因素的共同作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研究学校因素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从可控性较强的组织角度出发,引入 CHAID 方法,挖掘出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