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3)
2023(11175)
2022(10023)
2021(9738)
2020(8368)
2019(19420)
2018(19873)
2017(38174)
2016(21344)
2015(24861)
2014(25137)
2013(24492)
2012(22696)
2011(20455)
2010(20765)
2009(19250)
2008(19081)
2007(17104)
2006(15141)
2005(13302)
作者
(62482)
(51356)
(51301)
(48835)
(32668)
(24730)
(23474)
(20351)
(19464)
(18693)
(17609)
(17032)
(16230)
(16151)
(15832)
(15674)
(15611)
(15340)
(14768)
(14678)
(12921)
(12780)
(12579)
(11875)
(11630)
(11606)
(11424)
(11376)
(10495)
(10233)
学科
(79596)
经济(79497)
管理(60482)
(54881)
(45629)
企业(45629)
方法(38820)
数学(33628)
数学方法(33144)
中国(23405)
(20979)
(19915)
(18159)
业经(16747)
理论(16366)
(16136)
(15814)
贸易(15804)
(15341)
地方(14997)
教育(14139)
(13729)
农业(13464)
(13191)
银行(13149)
教学(12709)
(12536)
技术(12489)
(12254)
财务(12189)
机构
大学(311268)
学院(306478)
管理(118462)
(113606)
经济(110723)
理学(102295)
理学院(101096)
管理学(99041)
管理学院(98517)
研究(97896)
中国(72654)
(67182)
科学(62382)
(54766)
(49826)
(46316)
业大(45382)
研究所(45154)
(44692)
中心(44026)
(43802)
财经(43786)
师范(43397)
北京(43202)
(39515)
(37359)
农业(36451)
(35268)
师范大学(34659)
技术(33565)
基金
项目(200686)
科学(154920)
研究(149891)
基金(141178)
(121670)
国家(120591)
科学基金(102635)
社会(89201)
社会科(84188)
社会科学(84164)
(79157)
基金项目(75634)
教育(71727)
自然(67183)
(66318)
自然科(65564)
自然科学(65547)
自然科学基金(64350)
编号(63872)
资助(59253)
成果(54077)
课题(44617)
(44227)
重点(44192)
(41474)
(41018)
项目编号(39666)
大学(38956)
科研(38197)
创新(38017)
期刊
(127032)
经济(127032)
研究(93241)
中国(60070)
学报(48596)
教育(47771)
管理(44711)
科学(43419)
(41470)
(40181)
大学(37176)
学学(33802)
农业(29302)
技术(28321)
(24573)
金融(24573)
财经(21218)
业经(20838)
图书(20557)
经济研究(19586)
(17994)
问题(16941)
理论(16401)
实践(15166)
(15166)
技术经济(14635)
科技(14488)
(14312)
书馆(13875)
图书馆(13875)
共检索到452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本文认为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具有交往的积极性、交流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影响的相互性三个基本特点,并具有促进教学和育人两大功能.前者主要表现在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为教学提供动力、增进教学效果等方面;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春莉  马慧珍  吴加奇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涉及师生人际关系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对四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875个完整的"学生姓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方式"的研究样本的分析,考查了师生的人际关系对教师教学反馈和学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教师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被教师转化到教学行为中,表现出对待某些学生明显不同于对待其他学生的行为;(2)可根据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的行为表现归纳出师生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3)师生互动模式相比教师的态度更有助于解释师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主动寻求交流的行为比教师积极的教学反馈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回答与教师提问之间的认知一致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伟强  黄山  盛慧晓  
新课程对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师生的课堂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该文通过一项较大规模的数据调查来回答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师生课堂互动是如何影响师生关系的,而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又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研究发现,师生课堂互动越体现主体性和互动性,师生间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与学生主动参与相比,教师教学策略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更大;人际关系对学生非学术成就的解释力远远大于学术成就,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幸福感,其次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再次是学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静平  宋改敏  
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在关系网中进行。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搞好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合理处理也体现了教师自己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分析呈现了职业院校实训课堂教师将人际关系"初级化"理论付诸实践,并形成他们利用"初级化"关系解决问题的教育信念,同时,为新手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喜转  刘文  刘方  
目的: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53份。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检出率为13.7%。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待人接物:t=2.92,p<0.05)。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人际关系在性别、生源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对策:分别从大学生个体、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综合努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邱绪襄  
也谈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邱绪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教学论中历来存在着分歧和争论的问题,又是带有根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对多年来所发表的有关论著的学习中,虽已读到不少确有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广震  李玉运  
很多大学新生因人际关系不良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甚至因交友不善而误入歧途。文章依据影响人际关系的交往频率、态度的相似性、时空接近性的心理学原理,从高校的现实出发,提出要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需要在各学科活动中渗透改善新生人际关系的内容;要积极开展团体辅导;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各项集体活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行勇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探讨了解决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投机行为的主要四种激励方式:显性激励、隐性激励、监督激励、内在激励。并针对不同的激励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玉明  
作者认为,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阅读、思考、观察与交流”,“成人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丕国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人际关系调查量表》对500名不同年级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体的影响呈现一种倒U型的趋势,而大学阶段正处于顶点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时期是对个体进行人际关系引导与教育的关键时期,只有安全度过了这个时期,个体才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而健康的人际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月胜  胡艳红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少华  
本研究使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广西7所高校的502名本科生进行测量,比较了各类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体及在四个维度方面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接受过人际关系教育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较没有接受过人际关系教育的学生要好。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提出了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具体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治平  
目前,电大的开放教育已从试点转为常规办学,但我们对教学模式探索并没有停止。文章对电大现有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并将QQ群引入教学,试图通过QQ群强大、便捷的信息沟通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基于QQ群的教学模式体系,以期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学伶  白仲航  张慧敏  田丽萍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的加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以及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和改善的意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嵇炜  张炳生  赵会军  许丹丹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课程多、难度大,空余时间较少,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一是理工科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均分为(9.88±5.21)分,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为(145.42±23.57)分;二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20,p<0.01);理工科大学生时间管理在性别上、户籍、年级、经济、成绩上不存在差异;三是理工科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