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16)
2023(18172)
2022(15543)
2021(15025)
2020(12599)
2019(29142)
2018(28866)
2017(54666)
2016(30011)
2015(34600)
2014(34338)
2013(33215)
2012(30609)
2011(27726)
2010(27799)
2009(25323)
2008(24676)
2007(21559)
2006(18973)
2005(16905)
作者
(83879)
(69643)
(69018)
(66188)
(44227)
(33143)
(31676)
(27242)
(26499)
(24723)
(23518)
(23513)
(22007)
(21871)
(21420)
(21215)
(20769)
(20679)
(19975)
(19927)
(17383)
(17026)
(16684)
(15830)
(15610)
(15525)
(15344)
(15213)
(13905)
(13688)
学科
(116096)
经济(115958)
管理(82354)
(76203)
(61395)
企业(61395)
方法(54523)
数学(48255)
数学方法(47638)
中国(37256)
(31657)
(28947)
业经(24554)
(24544)
(23802)
贸易(23788)
(23229)
(22626)
农业(20564)
地方(20116)
理论(19394)
(19155)
银行(19114)
教育(18777)
(18390)
(18224)
(17850)
金融(17848)
环境(17395)
技术(17225)
机构
大学(428127)
学院(419752)
(171913)
经济(168416)
管理(162077)
研究(142254)
理学(140507)
理学院(138926)
管理学(136237)
管理学院(135499)
中国(106893)
(91722)
科学(86097)
(78840)
(69988)
研究所(63976)
(63847)
财经(63717)
中心(63703)
业大(60457)
(59120)
北京(58882)
(58709)
师范(58174)
(58154)
经济学(52809)
(51844)
农业(49988)
(47963)
经济学院(47722)
基金
项目(283538)
科学(223273)
研究(210892)
基金(205609)
(178744)
国家(177072)
科学基金(151683)
社会(132562)
社会科(125512)
社会科学(125478)
(108297)
基金项目(108264)
教育(99345)
自然(97313)
自然科(95066)
自然科学(95038)
自然科学基金(93326)
(92167)
编号(86777)
资助(85560)
成果(72138)
(63921)
重点(63489)
课题(60200)
(59879)
(58552)
大学(55603)
教育部(55284)
国家社会(54594)
创新(54494)
期刊
(182901)
经济(182901)
研究(130294)
中国(82055)
学报(65355)
管理(59896)
教育(59820)
科学(59714)
(57945)
(56915)
大学(51592)
学学(46601)
农业(40342)
技术(36531)
(34705)
金融(34705)
财经(31271)
经济研究(31015)
业经(29049)
(26872)
图书(25729)
问题(24208)
(21390)
(20866)
理论(20032)
科技(19667)
技术经济(19549)
统计(18702)
(18699)
商业(18249)
共检索到620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佳佳  董书萱  李秀婷  董志  董纪昌  
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家庭关系网络开展家庭膳食消费调研。此次调研采用城乡交叉分层抽样,首先从国科大在学的4万余名学生中抽取来自全国31省市、符合城乡比例的813名学生作为调查员。由学生调查员按照调研方案的要求从家属及亲朋中抽选8130名被调对象进行膳食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粮食、蔬菜和水果、畜禽肉、蛋类和水产品、乳类、食用油、酒类及饮料等各类食物摄入量,以及周末在外就餐的次数、就餐地点、食物重量、就餐人年龄、城乡、性别、收入、工作、教育程度、使用美团平台的次数、在其他家庭就餐次数和同吃同住人数对居民膳食消费行为的影响。调研时间为2017年8月15日至2017年9月15日期间的任选五天,包括三个工作日和两个周末。本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周末在外就餐的次数、城乡、居民收入和同吃同住人数对我国膳食结构的优化具有稳健的影响;(2)高校学生及家庭周末在外就餐次数与膳食消费结构的优化正相关,说明周末在外就餐是改善饮食的较好选择;(3)就餐人年龄与膳食结构的优化呈倒U型关系,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所在的家庭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和老年人。此外,居民日常生活也应重点关注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日常饮食营养。最后,本文从建立健全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和监测体系,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食品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关心农村青少年营养结构,加强膳食营养宣传力度和保障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瞿锴  
本文基于多部门增长模型和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估计消费者的偏好特征并分析消费需求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逻辑。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每增加1%,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业产品的需求量各增加约0.51%、1.11%和1.31%。相比于服务业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低偏好更为明显,这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有重要影响。反事实实验表明,1978—2018年需求侧因素(家庭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贡献比例大约为80%。最后,基于理论模型,本文探讨了消费需求对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盛来运  方晓丹  冯怡琳  刘洪波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盛来运  方晓丹  冯怡琳  刘洪波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强  吴庆跃  张柏杨  
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1)商业财产保险对家庭投资水平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为正,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家庭消费水平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2)以低消费水平为基准,家庭缴纳越多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中低消费水平、中高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意愿就越强烈,且商业财产保险对中高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以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为基准,家庭缴纳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水平越高,家庭进行各种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因此,扩大商业财产保险覆盖面、提高其保险保障力度,将有助于家庭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强  吴庆跃  张柏杨  
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1)商业财产保险对家庭投资水平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为正,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家庭消费水平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2)以低消费水平为基准,家庭缴纳越多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中低消费水平、中高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意愿就越强烈,且商业财产保险对中高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以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为基准,家庭缴纳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水平越高,家庭进行各种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因此,扩大商业财产保险覆盖面、提高其保险保障力度,将有助于家庭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进而增加相应支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谭浩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因素与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表现出"驼峰型"的变化关系,而这种影响可能与家庭结构有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谭浩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红凤  黄璐  
在新发展格局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是实现供需两侧有效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7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和地级市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具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家庭文娱教育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而抑制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随分位数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对家庭消费水平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而对家庭消费结构的边际效应呈逐步增加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仅对东中部地区家庭消费结构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高收入家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增长的中介渠道促进家庭消费水平提高,并通过互联网发展效应、文化传播效应和健康服务效应间接促进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据此提出发挥需求侧对供给的牵引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居民消费升级渠道,以供需两侧协同发展助推新发展格局构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聪  杜奕璇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作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正对家庭消费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不容轻视的长远影响。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2016),从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结构三个层次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家庭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比上升显著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其中收入最低组、中下组及最高组受影响程度明显;少儿人口比上升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率,收入中上组受影响程度明显。随着老年人口比上升,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衣着、日用、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支出占比下降;随着少儿人口比下降,家庭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支出占比下降,交通通讯、居住及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对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重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度建设和金融创新来顺应家庭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积极提升家庭消费率,引导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层次升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邓玉  张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为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本文在综合中科院大学图书馆问卷调研和其他高校图书馆网络调研的基础上,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环境氛围、体验性等方面总结了当前用户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文章结论从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创新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永  曹红  
本文基于我国首次较详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房屋价值、金融资产及其他财富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拥有自有住房、房屋价值高低和金融资产规模等对家庭消费都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房地产总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且住房价值对家庭非耐用品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耐用品;金融资产中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无风险资产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而风险资产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此外,结果表明年轻的低收入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财富效应较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小丹  李俊文  
本文将流动性约束和社交网络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中,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微观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影响机制和实证模型两种方式,研究社交网络和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动性约束会显著降低家庭的总消费水平,并且对耐用品消费、教育类消费和服装类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2)社交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文娱类消费、耐用品类消费和服装消费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小丹  李俊文  
本文将流动性约束和社交网络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中,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微观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影响机制和实证模型两种方式,研究社交网络和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动性约束会显著降低家庭的总消费水平,并且对耐用品消费、教育类消费和服装类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2)社交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文娱类消费、耐用品类消费和服装消费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明清  臧志谊  张典  
本文以我国城镇家庭为样本,测度通货膨胀预期对家庭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并考虑到家庭资产和收入的差异进行子样本回归。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物价上涨预期增强会刺激家庭当期的耐用品消费、抑制当期的非耐用品消费;不同资产、不同收入家庭的当期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