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4)
2023(11499)
2022(9380)
2021(8830)
2020(7194)
2019(16416)
2018(16226)
2017(29712)
2016(17228)
2015(19581)
2014(19778)
2013(18545)
2012(17146)
2011(15592)
2010(15937)
2009(14946)
2008(14557)
2007(13441)
2006(12141)
2005(11097)
作者
(45335)
(37532)
(37531)
(36151)
(23747)
(17792)
(17308)
(14476)
(14446)
(13644)
(12694)
(12482)
(11973)
(11810)
(11619)
(11501)
(11360)
(11133)
(11096)
(10842)
(9864)
(9258)
(8907)
(8648)
(8600)
(8520)
(8510)
(8419)
(7476)
(7436)
学科
(54530)
经济(54382)
管理(49701)
(41777)
(34213)
企业(34213)
中国(25270)
教育(22381)
方法(21583)
(19450)
数学(18687)
数学方法(18445)
(17953)
(16304)
业经(13247)
理论(12576)
(12392)
(12070)
(11822)
银行(11810)
(11648)
贸易(11631)
(11405)
(11357)
(10942)
财务(10884)
财务管理(10848)
企业财务(10289)
技术(10218)
(10153)
机构
大学(243782)
学院(235630)
(91890)
经济(89671)
管理(82563)
研究(80048)
理学(70287)
理学院(69414)
管理学(68102)
管理学院(67642)
中国(57022)
(52336)
(50016)
科学(44094)
(41046)
师范(40812)
(38494)
财经(38368)
(36953)
教育(36072)
中心(35264)
(34656)
研究所(34173)
北京(34139)
师范大学(33154)
(29619)
经济学(29454)
(29368)
(29308)
业大(28797)
基金
项目(146755)
研究(118951)
科学(117286)
基金(103021)
(86998)
国家(86153)
社会(74766)
科学基金(73716)
社会科(70465)
社会科学(70453)
教育(62844)
(57435)
基金项目(53316)
编号(51235)
(49958)
成果(46470)
自然(43203)
自然科(42143)
自然科学(42134)
自然科学基金(41357)
资助(40813)
课题(38764)
(35200)
重点(34306)
(33854)
(32533)
(32183)
(31963)
项目编号(31648)
教育部(31496)
期刊
(105309)
经济(105309)
研究(86278)
教育(62196)
中国(58672)
(39206)
管理(32128)
学报(30658)
科学(27983)
(26831)
大学(26003)
技术(22381)
(22191)
金融(22191)
学学(22064)
财经(19884)
农业(18034)
(17211)
经济研究(17135)
业经(16892)
职业(15130)
问题(14249)
图书(12891)
(12352)
(11603)
论坛(11603)
理论(10847)
(10456)
国际(9859)
商业(9821)
共检索到374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郭建如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博士教育扩散、博士质量分布与博士质量保障问题从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视角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的博士教育是源自西方的大学制度在全球扩散的一部分,博士教育的扩散过程、扩散特点对博士质量在高教系统的分布和质量保障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指出,博士质量标准的模糊性、博士训练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对博士质量的判断更多地依据培养单位所拥有的制度元素和制度形式与全球标准的符合程度;博士教育制度通过对资格、程序和结果的控制,对外解释博士教育过程,缓解外部压力,保护"技术内核",对内则起着引导、规范和制约博士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但博士教育制度符号系统的混乱以及博士教育制度某些象征功能的过分强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如  
近年来,博士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凸显了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我国现行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过于强调行政化管理,制度本身存在固有缺陷,同时还受嵌入的相关制度丛的影响;博士生教育培养活动的主要载体——师生教育科研共同体受其所在行政管理体系、学术共同体和社会体系三种不同逻辑的影响,这三种逻辑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此外,大学学术文化与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错位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相关保障制度的实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欣  刘元芳  
从制度的视角出发,认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稳定性、普适性、适应性的制度属性。指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着资格类质量保障制度和流程类质量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从选拔制度、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三方面出发,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以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成为构建我国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的必然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梦  王顶明  
香港大学博士生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制度融合了英美模式,现已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与服务平台,并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为依托培养世界拔尖的博士生人才。本文将香港大学博士生教育过程与相对应的管理组织与制度规章相结合,探究其大学内部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架构、制度特征与权责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辉  贺随波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在我国1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扩散历程包含三个阶段:缓慢扩散期(2007—2012年)、快速扩散期(2013—2015年)、稳步扩散期(2016—2018年)。整体而言,该政策的扩散遵循了自下而上的吸纳推广路径;不同高校往往基于不同的机制实施这一政策,具体包括模仿、强制、规范和竞争机制;该政策在扩散过程中发生了再创新,即不同高校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表现出多样性;各个高校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受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影响,具体包括学术逻辑、市场逻辑、行政逻辑和学科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俐  李祖超  黄杨  
介绍了英国高校经过长期探索建立的较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包括资格认定与任职、角色培育与培训以及考核评估等,指出其运行过程中有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中介机构的有力监督、高校机制环境的主导及导师个人意志的驱使,上述因素共同推动着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认为该机制在保障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英国的这些做法对我国高校完善博士生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借鉴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永建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正式的制度安排,也正在成长为一种新兴的、专门化的职业。强调问责、设置专门机构以及遵循近似的原则与实施程序等是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共同特征。在出现趋同化的同时,不同制度环境中的质量保障还呈现出一些本土特征。寻求问责与改进之间的平衡、学生在质量保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通过范式变革形成质量文化、加强质量保障机构自身的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如何将质量提高的理念内化为院校的质量文化意识,如何优化现有的调查工具及过程以服务于质量的持续提高,则是当今高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扬   郑高明   马近远  
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和教学科研水平,拥有比较规范的质量保障机制。以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两所大学为例,以“环境、投入、过程和产出”为框架,分析香港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机制,并对内地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提出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詹宏毅  
本文考察了中美两国博士生教育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从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和就业等角度分别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的合理性。通过分析生师比和硕博比等博士培养支撑条件,讨论了我国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云飞  
德国博士教育质量水平高与本国教育质量内外部保障体系密切相关。联邦政府、州政府、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社会评估和学术认证机构所组成的外部保障体系与传统学风、招生选拔制度、导师聘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学位考试制度所组成的内部保障体系一道筑成了联邦德国高质量博士培养的独特体系。根据德国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完善研究生院功能、建立完备的内外部保障体系可以为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苏春景  韩延伦  
通过建立项目质量保障责任制,明确博士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课程体系设置既要强调学术导向,也要强化实践应用,把理论与实践融入课程体系。把导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培养模式中,对于确保博士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自2011年开始启动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是我国博士教育类型结构和学位制度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探索形成以国家需求为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戚兴华  高久群  宁黎  谢旭彤  
认为博士生资助,尤其是对博士生科研工作的直接资助,对博士质量具有直接的促进提升作用和正向保障价值。分析和揭示了在时间上具有线性但在效应上具有非线性的资助—质量保障的一体化演进逻辑,阐明了资助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体高效自治的博士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海刚  
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经过了声望评估、客观指标研究和相关定量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后,博士生教育评估也逐渐完成了从"辨别优劣"以获取资源的工具理性向"发现问题"以提高质量的价值理性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鹏生   卞翠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影响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在第二、三代知识生产模式影响下,法国不断加强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博士生院,重组培养组织;打破学徒制模式,推广协作培养制度;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多元能力;完善评估制度,强化培养过程监控;签订工作合同,提高经济保障能力;开拓就业渠道,助力职业发展。以上改革措施促进了法国博士生培养从“高校逻辑”向“社会逻辑”、从“个人逻辑”向“协作逻辑”的转变。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也要注重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影响,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培养模式、提高科研资助等方面对法国经验加以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霞  
博士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进一步深化内涵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是实现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需要健全的和创新的培养制度保障。当前,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迫切需要完善的培养制度包括:课程开设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跨学科课程修读制度;专业游学或轮转学习制度;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制度;逐级分流考核与淘汰制度;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