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0)
2023(11719)
2022(9423)
2021(8973)
2020(7534)
2019(17033)
2018(17314)
2017(31532)
2016(18177)
2015(20459)
2014(20714)
2013(19620)
2012(18198)
2011(16165)
2010(17129)
2009(16075)
2008(16476)
2007(15556)
2006(13942)
2005(12852)
作者
(49792)
(41369)
(41131)
(38826)
(26302)
(19323)
(18758)
(15744)
(15659)
(15270)
(13894)
(13846)
(13309)
(13067)
(12590)
(12559)
(12404)
(12338)
(12056)
(11790)
(10596)
(10230)
(10005)
(9724)
(9527)
(9422)
(9231)
(9122)
(8332)
(8095)
学科
(77633)
(71150)
企业(71150)
(67691)
经济(67607)
管理(65586)
方法(29451)
业经(26021)
中国(25000)
(24088)
(23719)
教育(21868)
技术(21462)
数学(21383)
数学方法(21112)
理论(18282)
(17872)
财务(17856)
财务管理(17836)
农业(16875)
企业财务(16803)
(16508)
(14335)
(14007)
技术管理(13584)
(13170)
(12434)
(12144)
贸易(12133)
(11961)
机构
大学(261160)
学院(259047)
(101525)
经济(99310)
管理(98518)
理学(83576)
研究(82970)
理学院(82671)
管理学(81328)
管理学院(80808)
中国(61915)
(56809)
(51448)
科学(47507)
(42490)
(41453)
(41204)
师范(41196)
财经(39821)
(38143)
北京(37053)
研究所(36773)
中心(36342)
(35881)
教育(35030)
(33493)
业大(33349)
师范大学(32788)
经济学(30044)
农业(29909)
基金
项目(155374)
研究(125303)
科学(124848)
基金(108402)
(91134)
国家(90092)
科学基金(78430)
社会(77337)
社会科(73106)
社会科学(73089)
教育(64589)
(64137)
基金项目(56854)
(53657)
编号(53467)
自然(47510)
成果(46688)
自然科(46458)
自然科学(46443)
自然科学基金(45702)
资助(42782)
课题(39887)
(38479)
(35953)
重点(35629)
(35089)
(34976)
创新(34784)
项目编号(33490)
(33067)
期刊
(119459)
经济(119459)
研究(89302)
教育(61203)
中国(60893)
管理(43290)
(42701)
(35463)
科学(31495)
学报(31342)
技术(28697)
大学(26346)
农业(24750)
(23412)
金融(23412)
学学(22484)
业经(21490)
财经(20337)
经济研究(18056)
(17687)
(15615)
问题(15445)
技术经济(15382)
职业(14961)
图书(13293)
(13030)
论坛(13030)
(12995)
科技(12728)
现代(12585)
共检索到410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海波  
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但在实践中也呈现出一定的应用性误区,如对象上以创业精英代替全体学生、内容上以知识技能代替创业素养、过程上以效率驱动代替内涵建设、教学上以线性思维代替系统设计、模式上以短期成果代替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目标与创业目标、教育主体与创业主体、教育过程与创业过程、教育环境与创业情境之间的分离。为此,要超越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性误区,需要在目标取向上从注重外在价值向注重内在价值转变,在参与主体上从教创主体分离向多元主体协同转变,在教育过程上从游离分散状态向系统整合状态转变,在环境创设上从单一机械模仿向多元开放整合转变,在制度建设上从短期项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浩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需澄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认识误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创新,而非创业;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而非另起炉灶;推广项目本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而非固守课程本位的教育方式;应注重对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分类,而非千篇一律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系统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六个维度,即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准推进、精确落实、精育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兆信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转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构建分层分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军  焦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要在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在政府政策的促动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那么当前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进展包括普遍设置了创业类通识教育课程、整合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设置专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等。然而透过高校轰轰烈烈的创新创业教育表象,发现其普及效果并不理想,还远未达致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在对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困境认知的基础上,提供了"整体性"体系建构、"学科支撑"的教育模式、"实践理性"主导的知识生产三大发展取向选择,并指出了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功兴  
阐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建、基于KSAOs模型的学生发展模式建构、基于SWOT分析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于素质拓展训练的心理资本开发和基于"三位一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策略,有效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立事业、成就事业和服务社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飞  王忠勇  吴国新  张延彬  
以慕课(MOOC)为标志的在线教学模式推广与应用,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带来了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契机。郑州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类慕课课程,不仅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引发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优化,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为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慕课建设与实践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冬梅  王洪新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民创新素质提升,是高校的时代责任。高校应保持理性,实事求是,充分利用地方办学优势,围绕地方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推进政行校企联动、院系部门联动,突破瓶颈,激发动力,教科研综合推进改革,全方位服务创新创业,方能取得实效,促进更高质态的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彩生  
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11所应用型高校的2151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校学生创业意愿与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呈显著分化状态。面对不同学生人群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需求,着重强化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系统性构建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创新性研究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自适应学习,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海玲  吕坤  徐嘉  
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战略地图理论,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地图。通过健全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创业全方位平台、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活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耀  李远煦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变迁的主线可分为酝酿期、萌芽期、自主探索期和全面建设期四个阶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文化推动、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组织变革的成本控制等内部动因的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学院产生并以蓬勃之势发展起来,但其只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变革轨迹中的一点,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将持续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暴露出理念功利化、定位模糊化、模式单一化、课程分割化、体制碎片化等问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着眼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实一体育人、构建内外协同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优化推进策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提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适应市场多变需求,拥有跨界思维方式,满足生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储学  
国家政策大力引导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民办高校跨越发展带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未来高校的竞争将是生态圈的竞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包含三个层次:合作、互利、共生。民办高校加快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战略有四个着力点:筑牢教育教学子系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扩展实践平台子系统,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打造协同创新子系统,汇聚多元要素形成合力;完善公共服务子系统,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曦  
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作为一项教育活动,还是一种国家战略,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政府扶持困境、高校办学困境、个人实践困境三重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要政府、高校、创业者个人等多个系统的协同配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超  郑佳薇  郑大明  
当前,我国改革正朝向更深层次进行,我国经济结构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动,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从资金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而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身其中、服务其中,以满足高质量发展所需。新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不仅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还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重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经济增效的现实需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费志勇  冀宏  
基于一般与特殊、知行统一的视角,剖析了践行"创新致于创业、创业基于创新",即"双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观的理论逻辑依据及其必要性。从目标融合、课程渗透和协同保障层面,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层次化、统一化耦合路径,并在"双创融合"视域下,结合"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及"统一性"等多元特征,从制度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方面,提出了健全机制体制、营造特质的校园环境和推崇创新创业价值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常态下,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文化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