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6)
- 2023(14258)
- 2022(12119)
- 2021(11614)
- 2020(10020)
- 2019(23115)
- 2018(23411)
- 2017(44490)
- 2016(24306)
- 2015(27813)
- 2014(27764)
- 2013(26866)
- 2012(24819)
- 2011(22269)
- 2010(22343)
- 2009(21111)
- 2008(21093)
- 2007(19000)
- 2006(16536)
- 2005(14783)
- 学科
- 济(94568)
- 经济(94433)
- 管理(74326)
- 业(68054)
- 企(56446)
- 企业(56446)
- 方法(45988)
- 数学(40911)
- 数学方法(40425)
- 财(29291)
- 中国(26938)
- 农(26283)
- 制(23845)
- 业经(20426)
- 贸(18403)
- 贸易(18393)
- 务(18245)
- 财务(18187)
- 财务管理(18138)
- 易(17950)
- 学(17908)
- 企业财务(17233)
- 银(16723)
- 银行(16692)
- 农业(16547)
- 体(16220)
- 行(15874)
- 地方(15626)
- 融(15126)
- 金融(15121)
- 机构
- 大学(349625)
- 学院(345938)
- 济(142468)
- 经济(139441)
- 管理(133519)
- 理学(114867)
- 理学院(113669)
- 管理学(111670)
- 管理学院(111033)
- 研究(109866)
- 中国(85120)
- 京(72344)
- 财(70855)
- 科学(64859)
- 财经(55786)
- 所(54099)
- 农(53098)
- 江(51835)
- 中心(51803)
- 经(50433)
- 业大(49176)
- 研究所(48573)
- 北京(45301)
- 范(44703)
- 经济学(44579)
- 师范(44268)
- 农业(41695)
- 财经大学(41426)
- 州(41117)
- 经济学院(40303)
- 基金
- 项目(226152)
- 科学(178085)
- 研究(167909)
- 基金(164197)
- 家(141416)
- 国家(140243)
- 科学基金(120751)
- 社会(106978)
- 社会科(101192)
- 社会科学(101161)
- 省(88372)
- 基金项目(86744)
- 教育(79475)
- 自然(76871)
- 自然科(75033)
- 自然科学(75011)
- 划(74190)
- 自然科学基金(73662)
- 编号(69295)
- 资助(66922)
- 成果(57827)
- 部(51414)
- 重点(50869)
- 课题(47654)
- 发(47481)
- 创(47273)
- 制(45134)
- 教育部(44680)
- 创新(44242)
- 国家社会(43913)
- 期刊
- 济(154644)
- 经济(154644)
- 研究(101986)
- 中国(67222)
- 财(57494)
- 学报(51226)
- 管理(49207)
- 农(47474)
- 科学(46733)
- 大学(40320)
- 教育(39483)
- 学学(37307)
- 融(31809)
- 金融(31809)
- 农业(31708)
- 技术(30475)
- 财经(28378)
- 业经(25007)
- 经济研究(24650)
- 经(24366)
- 问题(21228)
- 贸(17321)
- 图书(17272)
- 理论(17173)
- 技术经济(16808)
- 统计(16680)
- 版(16609)
- 业(16198)
- 财会(15693)
- 商业(15483)
共检索到510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连玉 李海霏
研究根据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1949-2018年间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变迁是一种兼具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范式特征的混合模式,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国家治理范式导致了如上制度变迁。研究反思70年来相关制度变迁的绩效发现,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创新完善应保持政治认同与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高校应真正走出"单位制"并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应以基于章程和法治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善治作为制度创新所追求的理想形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变迁。职称制度作为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看,其结构变迁的方向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的影响,并与教育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制度锁定"的路径依赖,延滞了制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行动集团的博弈均衡,突破历史否决点,才能实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转变和创新。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制度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
基层学术组织 制度逻辑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胡海青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建国6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经历了"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调控阶段和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市场调控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哲学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制度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资源的理性选择;政策变迁的动力是政府的立法行为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能力的提升。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哲
中国征地制度经历了初创、过渡、稳固和创新四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征地制度存在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维度的变迁。就结构性变迁而言,宏观制度背景决定征地制度的选择,中观政治变量影响征地制度的安排,微观主体行为推动征地制度的变迁。就历史性变迁而言,路径依赖维系征地制度的存续,历史否决点影响征地制度的变革,关键节点提供征地制度创新的时机。在结构性和历史性变迁中,中国征地制度呈现"利益驱动型的调试性变迁"特征,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后果。未来需从界定"成片开发建设"的适用范围、缩小"区片综合地价"与市场化补偿的差距以及深化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征地制度的良序变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元 俞海宝
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可分为渐进性(1949—1978年)、激进性(1979—2009年)、断裂性(2010—2016年)三个制度变迁阶段。这三阶段的特殊教育政策发展深受各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国家治理方式、社会政策理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分别呈现边缘—停滞、复苏—发展、提升—转型的阶段特征。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极强的路径依赖特点,政府主导与行政推动是其总体性发展所依赖的核心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民主化与改革深化等因素驱动下,其快速发展也受益于国际组织、国内残疾人组织、学者以及公众的政策倡导与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玲 金向鑫 李金耀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宇昕 王传毅
研究生教育恢复重建以来,我国硕士培养定位以前期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渐转变为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局面,历史制度主义为解释其变迁历程提供了适切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关键节点在关键前提下的作用力造就了我国硕士培养定位相关制度的变迁;路径依赖是我国硕士培养定位保持一定的内在稳定性与连贯性的重要解释机制;抓住变革契机、打破路径依赖,是我国硕士培养定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平剑 张立君
运用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方法,考察美、日等国家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历史进程,逻辑一致地给出了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理论解释。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是押随着某项资本重要性发生变化,该项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比例也相应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由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演进,而这一过程又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屈潇潇
我国对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政策经历了空白期、探索期、规范期的初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等四个演变阶段。研究发现:(1)在不同的阶段,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问题体现了政府与民办学校之间规制权的变化与反复;(2)教育权力经历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下放,并且地方政府在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政府对民办学校内部治理政策的摇摆和滞后导致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轨迹形成了内在的管理制度安排,当政府重新对其内部治理进行规范时,这种外在制度更多地是以强制性的方式作用于学校内部,因此,更多地表现为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制度内化。
关键词:
民办教育 内部治理政策 外在制度内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新翠
中小学教师配置标准政策对师资配置科学与否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政策变迁历程分析发现,在城乡二元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宏观背景下,教师配置编制标准也由城乡差别走向城乡统一,越来越突出公平取向。师资配置标准政策变迁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历经渐进式和决裂式。师资配置标准政策创新需突破政府编制管理在主观博弈格局下的单纯数量规划,实现从基于服务对象数量的制度到基于服务工作量的制度的决裂式制度变迁,突出质量逻辑和专业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晓飒 宋伟
建国7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间布局始终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失衡问题,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亦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建国70年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政策进行回顾,厘清历史政策脉络,追溯政策背后隐匿的制度逻辑,从而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布局未来的政策进行理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70年来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逻辑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变迁及制度逻辑
高校内部组织绩效评价类型分析——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从“家事”到“国事”: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变迁分析
从“冲突”到“调和”: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的逻辑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变迁分析与思考
论高校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财务风险的管理——基于内部治理的视角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初探——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分析
我国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