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3)
2023(8512)
2022(7188)
2021(6740)
2020(5815)
2019(12978)
2018(13220)
2017(25784)
2016(14537)
2015(16290)
2014(16471)
2013(15897)
2012(14719)
2011(13393)
2010(13593)
2009(13081)
2008(13039)
2007(11989)
2006(10687)
2005(9948)
作者
(40811)
(34039)
(33905)
(32560)
(21582)
(16161)
(15450)
(12959)
(12676)
(12413)
(11582)
(11246)
(11103)
(10732)
(10691)
(10414)
(10292)
(10011)
(9934)
(9747)
(8700)
(8425)
(8117)
(7775)
(7693)
(7665)
(7631)
(7599)
(6924)
(6660)
学科
(50807)
经济(50710)
管理(45618)
(39838)
(33046)
企业(33046)
方法(22446)
数学(19807)
数学方法(19595)
(18215)
(17901)
中国(17470)
(13682)
(12177)
银行(12162)
(11957)
(11660)
业经(11372)
(10843)
财务(10819)
财务管理(10788)
(10600)
贸易(10593)
(10426)
(10424)
金融(10424)
(10326)
企业财务(10314)
体制(10078)
技术(8590)
机构
大学(210585)
学院(205618)
(84618)
经济(82724)
管理(74621)
研究(68033)
理学(63515)
理学院(62814)
管理学(61674)
管理学院(61297)
中国(53052)
(46577)
(43908)
科学(39193)
财经(35730)
(34285)
(32285)
(31483)
(31094)
中心(30542)
研究所(30471)
业大(28083)
北京(27969)
(27180)
经济学(27096)
师范(26911)
财经大学(26630)
(25159)
(24584)
经济学院(24440)
基金
项目(128708)
科学(101074)
研究(96609)
基金(93063)
(80256)
国家(79615)
科学基金(67645)
社会(61638)
社会科(58426)
社会科学(58411)
(49739)
基金项目(48802)
教育(46431)
自然(42180)
(42081)
自然科(41170)
自然科学(41157)
自然科学基金(40451)
编号(39108)
资助(38194)
成果(34778)
(29974)
重点(29180)
(29173)
课题(28234)
(27252)
(26976)
(26704)
教育部(26115)
国家社会(25348)
期刊
(95316)
经济(95316)
研究(66662)
中国(44420)
(37251)
学报(31397)
管理(29945)
(28022)
科学(27867)
教育(27690)
大学(24848)
(22832)
金融(22832)
学学(22654)
财经(18861)
农业(18448)
(16160)
技术(15998)
经济研究(15711)
业经(14850)
问题(13259)
(11558)
图书(10751)
理论(10613)
国际(9470)
实践(9437)
(9437)
(9401)
技术经济(9185)
(9095)
共检索到318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娄宇  
高校教师聘任"非升即走"制度是美国劳资博弈的结果。非终身教职聘任的法理依据是所在国高校法律地位理论及高校与教师法律关系理论。"非升即走"制度移植到我国面临合法性障碍。应根据能否由市场调配资源,将公立高校定位为公法社团和公营造物类法人,将教师与高校的法律关系区分为劳动关系和勤务关系,立法规范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平衡校方与教师方权利与义务,完善立法和健全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顾天安  
最近十余年来,有关"非升即走"制度的研究已成为大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回顾以往的研究,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归纳"非升即走"制度的内涵、特征及其利弊,并力图从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不同角度揭示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于"非升即走"制度在我国高校的适用性问题仍众说纷纭,争议多于共识。"非升即走"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丰富的学理基础,而国内对于这一制度的研究存在着学理基础欠缺、研究问题模糊,忽视"意涵"变化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优化应以改善基础制度环境为原则,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教学与科研双管齐下,整合人才的选拔激励机制,以推动"非升即走"制度的发展和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海怡  
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校质量建设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非升即走"制度改革现状的分析,总结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玉成  
非升即走近年来成为高校争相借鉴并引发学界热议的政策热点,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制度移植存在耦合障碍,局部借鉴导致不规范的非升即走;合同修订缺少劳资博弈,青年教师议价能力较差;非升即走发挥筛选作用有余,提供支持作用不足;高校重视对教师"进"的管理,忽视对"出"的保障;审计激增引发无边界工作文化,发表还是出局文化蔓延;量化万能挤压共同体评价,国际期刊至上导致主体性失落。对策包括:慎定实施范围,以增量改革平衡老人新人利益;健全劳资博弈,提高教师议价能力;兼顾选优培优,强化资源倾斜与培养支持;筑牢兜底保障,使落聘教师从容他谋;淡化锦标赛特征,健全代表作和同行评议制度;优化评价标准,矫正学术主体性的失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丽  刘焱  裘指挥  
充裕而优质的教职来源、强有力的专业化成长支撑、完善的学术自觉、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和多元的文化认可机制是美国高校"非升即走"制生存的土壤。我国在借鉴国外"非升即走"制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科研的"大跃进"、"急功近利地炮制学术成果"、"人才管理困境"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为此,要强化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凸显"教学"的学术生产力、完善教师"走"后的顶层设计、实行教师分类管理、落实"非升即走"制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我国实施"非升即走"制的路径优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海  
"非升即走"是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对学术人员的甄别与筛选、监督与激励的功能。尽管我国高校已经实施合同聘用,但基本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人才筛选的作用。虽然"非升即走"引入我国高校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部分高校新进教师中采用"非升即走"规则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英  
"非升即走"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筛选与选拔机制,成为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其中有关6~7年试用期限的规定却具有历史的偶然性。本文尝试从学术人才成长的角度,以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为案例,探究这一期限设置在当下是否为教师展示其学术潜能或检视其是否适合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结果发现两所高校物理系的教师在副教授职称评定之前已经展示出较强的科研能力,达到了晋升的标准,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期限设置的合理性。在我国众多高校也逐渐采纳美式"非升即走"制度的今天,大胆借鉴很有必要,小心求证期限的设置是否适用于我国高校的环境或学术文化尤为关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夏言言  王光良  
"非升即走"制度是借鉴自企业的一种竞争淘汰的用人制度,其实质就是企业的试用期制度。随着高校聘任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部分重点院校已经引进了"非升即走"制度,而地方综合型高校在这一趋势中步伐较慢。分析影响地方综合型高校实施"非升即走"制度的内部环境因素,对于这一制度的推进意义重大,这些内部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物质资源因素等多方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仲大军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不走资本市场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而走企业内部人收购(MBO)的道路,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只能归人民代表大会,非经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或作出决定,或授权所进行的国企产权改造即MBO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法的。激励管理者并不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惟一办法,如果仅考虑企业的改造,而不考虑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样的改革是要打问号的。当下我国企业制度理论最大的缺失是缺少职工治理和集体参与理念,一切改革几乎都是经理人治理式的改革,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公平问题。如果要避免走权贵私有化和非民主私有化的道路,在国企产权改制中要平衡好广大职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要在劳动权利保障和民主制度上下功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燕  
本文提出了征地制度的合利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三个评价标准,并根据这三个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征地制度进行了评价,指出征地制度之所以不符合效率标准,是由于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提高征地制度的合理性并不困难,但仅是治标之策,治本措施是增进征地制度的合法性,即社会赞同人数的增加,尤其是农民群体的赞同,从而让系统性损害农民群体的制度难以出台,这又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扬  许晓明  谭凌波  
"合法性"是组织制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虽然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已并不陌生,但在对其内涵的把握上却并不是很准确,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研究上的误区和瓶颈。文章通过对近30年来西方顶尖学术期刊中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阐述了组织制度理论中"合法性"的内涵、维度、来源、基础、作用机理及组织的应对策略等理解"合法性"的最根本性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合法性连续体"的概念用以全面刻画"合法性"。最后,文章还提出了关于"合法性"研究的三大研究前沿性命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彭阳红  
合法性原则是社会制度建设中要遵从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大学制度建设也不例外。事实证明,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但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传松  
部分人士将高考制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基础抽象化,进而抨击高考甚至建议废除高考,反映出高考制度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笔者认为,高考合法性及相关理论命题被遮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变化有关。当前,为高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是高考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晋  宗文  吕鸿江  
制度起源的效率论,由于自身的功利主义色彩,已无力解释新的组织现象。制度得以形成并维持,越来越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接受和信任。当学者们质疑传统的效益观,重新思考组织制度的起源时,合法性概念成为研究的焦点。文章围绕组织制度是经合法建构的思想,首先回顾了合法性概念的演变,从中描述了合法性对组织制度的基础性作用,探讨了合法性的来源,接着对组织制度的理性进行分析,认为理性也是由社会建构合法存在的,最后对合法性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红梅  武智慧  张寒露  
从目标与任务、措施与方法等角度探讨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与治理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提出内部控制要以内部治理结构为支撑,以合法合规的制度设计为基石。基于"程序正义"原则,提出构建动态的制度制定程序,完善高职院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优化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各项决策科学合理、执行到位、监督有力,以达到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