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7)
2023(2569)
2022(2328)
2021(2283)
2020(2050)
2019(4405)
2018(4498)
2017(9762)
2016(5250)
2015(5973)
2014(5879)
2013(5921)
2012(5826)
2011(5369)
2010(5594)
2009(5550)
2008(5615)
2007(5123)
2006(4849)
2005(4526)
作者
(15105)
(12486)
(12266)
(12005)
(7743)
(5836)
(5751)
(4681)
(4639)
(4537)
(4073)
(4034)
(4002)
(3906)
(3822)
(3733)
(3703)
(3629)
(3618)
(3575)
(3176)
(3120)
(3035)
(2867)
(2862)
(2861)
(2759)
(2710)
(2527)
(2462)
学科
(21121)
经济(21093)
管理(17134)
(16152)
(12835)
企业(12835)
方法(9938)
数学(9033)
数学方法(9005)
中国(8844)
(7930)
(7680)
(6824)
(5790)
银行(5787)
(5611)
(5394)
(5212)
贸易(5208)
(5142)
(4600)
体制(4599)
财务(4598)
财务管理(4585)
业经(4411)
企业财务(4403)
(4310)
金融(4310)
(4097)
税收(3893)
机构
大学(82318)
学院(81741)
(35933)
经济(35184)
管理(30815)
研究(26299)
理学(26050)
理学院(25819)
管理学(25591)
管理学院(25440)
中国(22297)
(20951)
(17389)
财经(16333)
(14743)
科学(13358)
(12916)
财经大学(12196)
北京(11569)
中心(11564)
经济学(11484)
(11409)
研究所(11230)
经济学院(10527)
(10381)
(9613)
(9559)
师范(9551)
(9340)
业大(9244)
基金
项目(44867)
研究(35321)
科学(34936)
基金(32536)
(27442)
国家(27222)
社会(23044)
科学基金(22540)
社会科(21775)
社会科学(21767)
基金项目(17005)
(16309)
教育(16268)
编号(15079)
(14184)
成果(13433)
资助(13345)
自然(12770)
自然科(12400)
自然科学(12393)
自然科学基金(12163)
(11170)
课题(10197)
重点(9998)
教育部(9796)
(9790)
(9582)
项目编号(9518)
(9459)
国家社会(9424)
期刊
(42219)
经济(42219)
研究(28004)
(15139)
中国(13215)
管理(11827)
(11117)
金融(11117)
学报(10259)
(10072)
科学(9521)
财经(8404)
大学(8318)
学学(7849)
业经(7351)
经济研究(7237)
(7172)
教育(7168)
农业(6798)
问题(6612)
(6104)
技术(5715)
理论(5500)
实践(4940)
(4940)
国际(4907)
商业(4774)
现代(4235)
经济管理(4046)
改革(4009)
共检索到125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宇  杨娉  
近年来,我国杠杆率水平持续上升,其中企业部门尤为突出。随着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吸收能力持续下降,高杠杆已不可持续。导致我国经济高杠杆的原因有三:一是信用货币退出机制缺失与长期量化宽松政策加剧货币超发,二是全球化红利衰减与制造业供需失衡加剧产能过剩,三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带动,导致负债向企业部门集中。我国的高杠杆现状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去杠杆宜稳妥推进。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工具和平台效应,多管齐下清理过剩产能;其次,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保证在经济去杠杆过程中的流动性需求得到满足,辅助经济缓慢出清;第三,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加强对跨市场金融风险传染的防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金融杠杆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金融业作为负债经营的主体需要合理的杠杆,但过高的金融杠杆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及时压降。为了更好地去金融杠杆,需要澄清金融领域杠杆的形成机制,明确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预判去杠杆的大致时间,减少去杠杆中的急功近利行为。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金融领域高杠杆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发挥政策调控、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合力,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形成金融领域去杠杆的长效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金融杠杆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金融业作为负债经营的主体需要合理的杠杆,但过高的金融杠杆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及时压降。为了更好地去金融杠杆,需要澄清金融领域杠杆的形成机制,明确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预判去杠杆的大致时间,减少去杠杆中的急功近利行为。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金融领域高杠杆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发挥政策调控、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合力,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形成金融领域去杠杆的长效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丽红  
中国仍处于去杠杆的初期、杠杆率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居民和金融部门杠杆上升过快、部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隐藏”在企业部门,这些是中国区别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重要特点。中国的产能周期和债务周期已经进入了拐点,未来将长期处于去杠杆状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债转股可能成为去杠杆的重要突破,高负债企业的破产清算和不良贷款的剥离有助于修复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政府加杠杆需要规范路径和工具,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股权融资导向的直接融资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丽红  
中国仍处于去杠杆的初期、杠杆率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居民和金融部门杠杆上升过快、部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隐藏"在企业部门,这些是中国区别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重要特点。中国的产能周期和债务周期已经进入了拐点,未来将长期处于去杠杆状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债转股可能成为去杠杆的重要突破,高负债企业的破产清算和不良贷款的剥离有助于修复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政府加杠杆需要规范路径和工具,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股权融资导向的直接融资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钰  胡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大背景下,稳步去杠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之首。2016年底,中央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钰  胡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大背景下,稳步去杠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之首。2016年底,中央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武祥  
LBO将成为富有商业价值的投资银行业务,下市企业将不仅仅是ST或PT企业,主业竞争地位稳固、自由现金流充裕但缺乏成长机会的绩优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LBO方式下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2012年全国秋粮已取得丰收,加上已收获的夏粮和早稻,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今年取得这一辉煌成就,确实来之不易:一是在上年"八连增"的高起点、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极大;二是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繁发生,灾情严重;三是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呈现不确定性,不利因素增多。在种种不利环境条件下,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小文  
本文通过对比44个样本国家的杠杆率和国内行业的杠杆率后发现,中国杠杆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并不异常的高,但是上升速度加快。其次,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缺口持续扩大。再次,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部门杠杆率和工业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背离。本文认为,中国杠杆率变动主要是工业企业部门被动去杠杆与房地产相关部门主动加杠杆相互叠加、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部门间资本再配置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的结果。同时,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需求激增,也对宏观杠杆率上升起了很大推升作用。降杠杆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宽财政、紧信用、宽货币的组合;同时改进现有融资体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硬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其利率敏感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淼  
居民部门杠杆率的结构及变动情况居民部门杠杆率不断上升,由2008年的17.9%上升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54.3%,研究居民部门杠杆率结构的变化需要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进行分析。金融资产增速较快但非金融资产占比仍旧较高。从资产构成看,居民部门资产分为两部分:一是包括房产、车产在内的非金融性资产,二是现金、股票、基金和债券等在内的金融性资产。金融资产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小文  
本文通过对比44个样本国家的杠杆率和国内行业的杠杆率后发现,中国杠杆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并不异常的高,但是上升速度加快。其次,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缺口持续扩大。再次,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部门杠杆率和工业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背离。本文认为,中国杠杆率变动主要是工业企业部门被动去杠杆与房地产相关部门主动加杠杆相互叠加、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部门间资本再配置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的结果。同时,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需求激增,也对宏观杠杆率上升起了很大推升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立三   高晓绚   杨宇哲  
探索或研究房地产行业杠杆高企的成因是化解房地产业债务风险、防范由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文章从资产收益率宽幅度的视角,运用2007—2020年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房地产投资收益率与实体行业经营资产收益率之间的资产收益率宽幅度与房地产业杠杆高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资产收益率宽幅度拉大对房地产业杠杆率攀升具有刺激效应,是房地产业杠杆高企的成因。渠道检验显示,在资产收益率宽幅度拉大时房地产业基于逐利动机囤积大量土地,使房地产行业能够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再次囤积土地,并延期偿付产业链中应付款项,最终导致房地产行业杠杆率攀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国有企业的过度扩张和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严重扭曲配置以及央行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监管的不到位,导致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而呈现出"结构性"高杠杆特征,引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愈发明显。要化解我国结构性"高杠杆"现状的最优"去杠杆"政策取向应该是立足以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基础,依托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市场化手段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将去杠杆的重中之重落到银行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部门之上,依托监管政策的完善以及货币政策的优化等手段实现金融部门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