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4)
- 2023(11360)
- 2022(9795)
- 2021(9053)
- 2020(7821)
- 2019(17916)
- 2018(17916)
- 2017(35440)
- 2016(19153)
- 2015(22211)
- 2014(22755)
- 2013(22845)
- 2012(21744)
- 2011(19631)
- 2010(20377)
- 2009(19581)
- 2008(19171)
- 2007(17876)
- 2006(15911)
- 2005(14772)
- 学科
- 济(84205)
- 经济(84120)
- 业(58002)
- 管理(56287)
- 企(46122)
- 企业(46122)
- 方法(36119)
- 数学(31639)
- 数学方法(31315)
- 中国(29911)
- 融(28092)
- 金融(28090)
- 银(27547)
- 银行(27516)
- 行(26543)
- 农(25329)
- 财(23878)
- 制(21506)
- 业经(19285)
- 地方(19192)
- 贸(17318)
- 贸易(17305)
- 技术(17046)
- 易(16861)
- 农业(16761)
- 学(15407)
- 务(15034)
- 财务(14986)
- 财务管理(14938)
- 企业财务(14124)
- 机构
- 学院(287839)
- 大学(284825)
- 济(123433)
- 经济(120626)
- 管理(106379)
- 研究(96157)
- 理学(88967)
- 理学院(88026)
- 管理学(86638)
- 管理学院(86100)
- 中国(81303)
- 京(60849)
- 财(60592)
- 科学(56050)
- 所(50075)
- 农(47382)
- 财经(47017)
- 中心(46944)
- 江(46366)
- 研究所(44435)
- 经(42106)
- 业大(39673)
- 北京(39573)
- 经济学(38853)
- 州(37944)
- 农业(36995)
- 范(36402)
- 师范(36060)
- 经济学院(35447)
- 财经大学(34375)
- 基金
- 项目(172399)
- 科学(133172)
- 研究(131213)
- 基金(120692)
- 家(103078)
- 国家(102160)
- 科学基金(86029)
- 社会(81010)
- 社会科(76903)
- 社会科学(76880)
- 省(69519)
- 基金项目(63501)
- 教育(60209)
- 划(57154)
- 编号(55814)
- 自然(52297)
- 自然科(50968)
- 自然科学(50954)
- 资助(50643)
- 自然科学基金(50022)
- 成果(46658)
- 发(39416)
- 重点(39049)
- 课题(38880)
- 部(38349)
- 创(36687)
- 创新(34354)
- 性(34237)
- 项目编号(33522)
- 教育部(32801)
- 期刊
- 济(142809)
- 经济(142809)
- 研究(91120)
- 中国(59776)
- 财(48115)
- 农(43894)
- 融(43874)
- 金融(43874)
- 学报(40170)
- 管理(38764)
- 科学(36798)
- 教育(31906)
- 大学(30342)
- 农业(28457)
- 技术(28395)
- 学学(28296)
- 业经(24198)
- 财经(23928)
- 经济研究(22409)
- 经(20688)
- 问题(19914)
- 技术经济(16627)
- 贸(16623)
- 理论(15998)
- 业(14577)
- 商业(14421)
- 实践(14389)
- 践(14389)
- 国际(14117)
- 统计(14101)
共检索到454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雄 杜涛
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重要战略制高点之一,其发展日新月异、势头强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但是,从投融资层面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差距明显,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资本供给不足,投资绩效低,相关制度不完善。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资本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就成为了我国当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当代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一般特征作了详尽分析,然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
关键词:
高新技术 产业 投融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峙中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要求。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深化和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必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政府资金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性的间接投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吸引外资、传统融资方式与风险投资方式和融资方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需要和融资方式、资金流进与退出渠道等因素结合起来。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投融资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昕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瓶颈”。为解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紧缺问题 ,文章提出建立一个以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 ,信贷资金为支持 ,民间投资为主体 ,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
关键词: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融资 融资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柳钦
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存在互促共进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系统是分为多阶段的,由于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投融资的金融价值不同,对投融资需求的方式和数量也不同,从而导致对金融工具多样性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主体和特点不同,可以选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不同的渠道融资和方式。
关键词:
高新技术 产业融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凯
建立高效、完善、安全的融资体系是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这有赖于合理定位银行、资本市场以及政府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聚集、导向、配置功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欢欢 刘尚荣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青海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中企业因素、政府因素、金融机构因素、中介机构因素都处于一般水平,其他因素处于较差水平。最后笔者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完善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欢欢 刘尚荣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青海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中企业因素、政府因素、金融机构因素、中介机构因素都处于一般水平,其他因素处于较差水平。最后笔者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完善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立荣 林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包明宝 王树进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接着在研究一般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系统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框架构思 ,并分析其运行机理和功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綦鲁明 张亮
高新技术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资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血液"。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运动不通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世界性问题,而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以美英为代表的"官办民营型"和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模式特点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获取其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业的启示,如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运作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安全系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业的法律支持系统等。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投融资模式 风险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霞 彭廷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经济增长的先发地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得到了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本文对武汉地区金融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科技金融创新的经验得失,并为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 产业化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晓彤 陈琦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军
本文认为,高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结构优化的标准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人才结构的调整不仅在于一种经济活动,人才开发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人才、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结构优化的标准应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双重标准的统一。
关键词:
人才结构 个体潜能 群体效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爱华 范振洪
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本产业海外转移出现了新动向和新特点,山东与日本作为重要的产业合作伙伴,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产业合作的转轨与升级问题。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将为彼此展现诸多机会和良好前景,不失为一条转变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新增长的重要途径。为此,山东要抓住机遇,重点对双方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现状,以及彼此产业中存在的优弱势作出深入与准确分析,明确双方产业合作的领域选择和最佳对接点,并寻求加快山东与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举措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