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2)
- 2023(6287)
- 2022(5336)
- 2021(4723)
- 2020(4244)
- 2019(9415)
- 2018(9450)
- 2017(20304)
- 2016(10324)
- 2015(12139)
- 2014(12026)
- 2013(12510)
- 2012(12054)
- 2011(11049)
- 2010(11036)
- 2009(10475)
- 2008(10381)
- 2007(9389)
- 2006(8463)
- 2005(7592)
- 学科
- 济(59485)
- 经济(59438)
- 业(35627)
- 管理(33783)
- 方法(30645)
- 数学(28277)
- 数学方法(28194)
- 企(27494)
- 企业(27494)
- 中国(15514)
- 技术(14488)
- 农(14358)
- 财(12455)
- 业经(11802)
- 贸(11122)
- 贸易(11118)
- 易(10830)
- 产业(10793)
- 制(10579)
- 地方(10417)
- 农业(9479)
- 银(8988)
- 银行(8979)
- 行(8639)
- 融(8462)
- 金融(8462)
- 技术管理(8056)
- 环境(7543)
- 体(7214)
- 务(7104)
- 机构
- 大学(168280)
- 学院(167986)
- 济(82617)
- 经济(81327)
- 管理(68672)
- 理学(59478)
- 理学院(59012)
- 管理学(58446)
- 管理学院(58134)
- 研究(52272)
- 中国(40188)
- 财(37524)
- 京(34110)
- 财经(30781)
- 经(28002)
- 经济学(27409)
- 科学(27151)
- 经济学院(25317)
- 所(25023)
- 中心(23981)
- 江(23837)
- 财经大学(23002)
- 研究所(22154)
- 北京(21717)
- 农(21663)
- 业大(21233)
- 商学(19836)
- 商学院(19697)
- 经济管理(19465)
- 州(19025)
- 基金
- 项目(106429)
- 科学(85512)
- 研究(80662)
- 基金(79281)
- 家(66897)
- 国家(66435)
- 科学基金(57887)
- 社会(55021)
- 社会科(52717)
- 社会科学(52711)
- 基金项目(41815)
- 省(40748)
- 教育(36725)
- 自然(34319)
- 自然科(33525)
- 自然科学(33520)
- 划(33422)
- 资助(33381)
- 自然科学基金(32967)
- 编号(31514)
- 部(25679)
- 成果(24883)
- 发(24364)
- 国家社会(23702)
- 重点(23434)
- 创(23117)
- 教育部(22787)
- 人文(22492)
- 创新(21705)
- 课题(21290)
共检索到244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萍 田巧娣
使用1996~2009年间相关数据,采用菲德两部门模型对考察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技术外溢程度。研究结论: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对工业的直接拉动效应为负,两部门边际要素贡献率存在一定差异;人力资源替代资本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首要发展要素。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文章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中间渠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与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通过技术进步增长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走内生增长道路。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湘云 吴文洋
基于协同学和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构建"科技金融-产业-环境"复杂系统动态演化层次结构模型,从系统间和系统内两个角度研究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制。同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哈肯模型计算协同演化稳态解并拟合协同演化势函数曲线,研究表明: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是一个由多要素、多主体、多层次形成的集合体,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复杂巨系统形成过程,二者通过竞争合作、风险共担、信息共享、交互学习等方式,促使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发生非零作用,从无序到有序,达到最优稳态解状态,最终实现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1+1>2"的协同效应和良性互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晓梅 李芝辰 王磊
文章基于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7年数据,利用DEA-BC~2模型、Malmquist指数和CLAD模型在行业异质性视阈下分析行业综合效率与动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运营水平较高,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行业间运营效率差异明显;技术进步是推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规模效率对其变化的驱动程度较小;影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如研发人员数等因素的驱动效应差异显著。针对研究结果,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规划行业规模等方面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迪
本文以我国"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效果为切入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年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后跨国公司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外溢效应情况。本文以科布—道克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讨FDI、R&D、资本、从业人员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出额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得出R&D是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因素。然后从我国的角度出发提出衡量模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在文章的最后,针对前文的分析和实证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FDI 技术外溢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四辉 王亚新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区分成发达省区,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三类,以此引入区域虚拟变量,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省区差异和要素投入绩效分析,得出结论: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绩效省区差异明显,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各要素产出总和弹性(斜率项)低于发达省区,但其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果(截距项)高于发达省区;2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大小排序是投资、RD人员投入、新产品产值、出口(欠发达省区为负,其它省区为正)、RD内部经费(负)。其相应建议是:1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对于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需要从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战略高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克服投入产出总和弹性低于发达省区;2从各投入要素的角度来看,需要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产业资本形成;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RD经费使用效率;提高对外开放度和外贸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等。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省区差异 投入绩效 中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飞绒 丁仲芳 胡祝琳 李小敏
分别用专业化指数和多样化指数衡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群内知识溢出(即Mar溢出)和集群间知识溢出(即Jac溢出)。以浙江省1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聚集的驱动因素,计算了其知识溢出半径并总结了其知识溢出辐射范围。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Mar知识溢出和Jac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沿海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主要受多样化知识溢出驱动,浙江省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主要受专业化知识溢出驱动;Jac知识溢出既能促进集群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成杰 冯婷 高兴波
“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笔者依据产业创新理论和信息资源理论,在构建“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机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新基建”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在“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中介作用;“新基建”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通过尝试性地构建“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机制模型并予以实证检验,揭示了当下“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拓展了产业创新理论和信息资源理论的应用边界,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季凯文 罗璐薏 齐江波
新基建作为我国近年来重要的战略举措,尽管有助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升级,但是在赋能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问题。为探究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对2013—2018年各省份新基建综合指数进行客观和系统评价,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该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U型”影响。从短期看,当前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抑制效应;从长期看,当新基建水平提升到一定阶段时,将赋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新基建的直接空间效应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仍值得商榷,新基建的区域联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根据研究结论,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提升新基建赋能水平和打通新基建内在融合互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顾乃华 夏杰长
依据价值链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基于英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能够延长和增容服务业的价值链,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福利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程度与服务业的产业影响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 耦合 产业关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姚矿 杨素娟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会评价对于投资者选择投资领域和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实际调研,证实了在理论上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会评价方法的真实客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敏 许红
集聚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本文首先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对1994-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六大类行业的集聚水平以及变动趋势进了精确测度,结果发现,集聚水平的提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红川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K-均值聚类)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重点分析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揭筱纹
文章以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集群软资源获取和潜在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技术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并从产业集群软资源、政府职能及潜在能力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 技术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杨万平 胡德佳
论文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对象,分别考察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对营业收入、出口创汇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宏观变量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宏观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最后提出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