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9)
2023(7131)
2022(6223)
2021(6108)
2020(5200)
2019(12149)
2018(12382)
2017(24427)
2016(13654)
2015(15464)
2014(15767)
2013(15371)
2012(14620)
2011(13461)
2010(14265)
2009(13737)
2008(13916)
2007(12499)
2006(11853)
2005(11203)
作者
(39027)
(32225)
(32190)
(31204)
(20879)
(15089)
(14775)
(12330)
(12137)
(12035)
(11069)
(10764)
(10721)
(10496)
(10418)
(9926)
(9540)
(9533)
(9492)
(9477)
(8571)
(8032)
(7950)
(7463)
(7441)
(7440)
(7287)
(7255)
(6559)
(6399)
学科
(51405)
经济(51328)
管理(37952)
(35448)
(28116)
企业(28116)
中国(18879)
方法(18488)
(17318)
(17239)
(16177)
数学(16141)
数学方法(15803)
(12678)
银行(12663)
(12230)
(11840)
贸易(11834)
(11570)
业经(11488)
(11220)
(11086)
(10810)
(10710)
金融(10709)
农业(10430)
(10375)
税收(10260)
(10178)
理论(10021)
机构
学院(197596)
大学(196697)
(83653)
经济(81635)
研究(72449)
管理(70937)
理学(58554)
中国(58488)
理学院(57848)
管理学(56848)
管理学院(56447)
(46228)
(43170)
科学(40723)
(37906)
财经(33902)
研究所(33303)
(33099)
中心(31990)
(30477)
(29943)
北京(28835)
(28308)
师范(28112)
(26069)
(25669)
经济学(25193)
财经大学(24633)
业大(23852)
农业(22869)
基金
项目(111610)
研究(88368)
科学(87078)
基金(78160)
(66524)
国家(65913)
科学基金(55020)
社会(53411)
社会科(50396)
社会科学(50384)
(43204)
教育(42479)
基金项目(39582)
编号(38125)
(37004)
成果(34788)
资助(33622)
自然(33239)
自然科(32391)
自然科学(32377)
自然科学基金(31773)
课题(28278)
(25940)
重点(25536)
(24829)
(24119)
(23215)
(22788)
项目编号(22500)
教育部(22434)
期刊
(104947)
经济(104947)
研究(72104)
中国(45564)
(34201)
教育(31580)
管理(28684)
(28406)
(27766)
金融(27766)
学报(24877)
科学(24612)
大学(19628)
农业(18545)
技术(17991)
学学(17800)
财经(17172)
业经(17083)
经济研究(16547)
(14830)
问题(14418)
(13227)
国际(11898)
理论(10970)
(9833)
论坛(9833)
实践(9714)
(9714)
改革(9446)
(9446)
共检索到331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尧成  冉玲  
高技能人才政策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搜集2000年以来与高技能人才相关的政策文件89份,发现其数量上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特征。对高技能人才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主要可划分为4个阶段:战略地位确立期、培养体系建设期、培养改革深化期及环境优化建设期。我国高技能人才相关政策在系统性、执行力、前瞻性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加强政策系统设计、提升政策执行力度、实现政策前瞻引领等方面深入改革完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曾建权  
本文对我国高技能人才开发面临的障碍和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开发的经验,提出了加快我国高技能人才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贵卿  陈维政  
本文从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分、价值难以评估、收益不确定、价值溢出等人力资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认为,只有做好高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和资本运作的工作,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冬萍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的财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赋予了高职教育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重任,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使高职教育更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皖苏  邬幼明  严鸿和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了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对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君辉   吴雪萍  
高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一并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而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调整完善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的历程,政府在政策变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策变迁受经济体制、政治结构及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变迁动力主要来自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变迁过程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国家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重构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观,优化基于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现政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立波  黄楷胤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新的政策体系、经济格局和教育治理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向融合扩张、使用转向体面就业、评价迈向生态本位,激励对标社会尺度。虽然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培养规模和质量不足、使用分配制度有待优化、评价制度需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变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还要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和评价监管,落实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政策,创新保障机制激发技能人才活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靖  赵庆龙  
中国经济转型期是一个长时段。在此过程中,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需求。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将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相联系,厘清在经济转型中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变迁以及相关特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近年来,湖南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尚未形成、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尚未对接等问题。基于现存问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破办学瓶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高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温州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温州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温州.乃至整个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小青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包括职前阶段学校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职后阶段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以及制度设计上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相分离。基于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从职前、职后两阶段明确其培养目标,按照不同的知识与技能类型在职前与职后实施不同的培养内容,实施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以及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燕  
高技能人才培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制度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对42位高技能人才的访谈发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育制度在资源供给、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成才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贯通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日益重视成长环境的制度化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配套制度有待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多元主体参与缺位,制度系统设计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固化,课程资源建设滞后;制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效能,构建联动的工作机制;丰富学习资源供给,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技能生态环境,营造技能成才氛围,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与自身成长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惠敏  俞克新  
"统筹抓好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列为一个重点,既说明重视,又说明重要。中国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聪明和智慧,刻苦学习的精神,在世界上富有盛名。但为什么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呢?大家普遍认同,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这些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人的潜质差距,可能是关键因素。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主要特征。但现实是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因此培养的人才仍然实践能力不强,适应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工作技能不足,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