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0)
2023(14546)
2022(12509)
2021(11909)
2020(10403)
2019(23871)
2018(24006)
2017(46396)
2016(25557)
2015(29491)
2014(29665)
2013(29192)
2012(26988)
2011(24370)
2010(24645)
2009(23018)
2008(23159)
2007(20922)
2006(18301)
2005(16815)
作者
(74931)
(62628)
(62313)
(59864)
(39759)
(30043)
(28544)
(24592)
(23682)
(22405)
(21217)
(21174)
(20047)
(19780)
(19537)
(19461)
(19120)
(18552)
(18287)
(18001)
(15787)
(15562)
(15397)
(14245)
(14069)
(14040)
(14013)
(13990)
(12820)
(12444)
学科
(99484)
经济(99340)
管理(77063)
(72526)
(59689)
企业(59689)
方法(47271)
数学(41803)
数学方法(41174)
(31099)
中国(28810)
(28640)
(25314)
业经(21612)
(21193)
(19715)
贸易(19704)
(19207)
(19185)
财务(19120)
财务管理(19069)
(18395)
银行(18347)
农业(18170)
企业财务(18047)
(17455)
地方(17370)
理论(17120)
(17005)
(16282)
机构
大学(368839)
学院(368731)
(148808)
经济(145463)
管理(139479)
研究(121654)
理学(118923)
理学院(117620)
管理学(115387)
管理学院(114715)
中国(94530)
(77825)
(74625)
科学(74387)
(62400)
(61713)
财经(58151)
(57799)
中心(57357)
研究所(55971)
业大(54477)
(52466)
北京(49247)
农业(48431)
(47936)
师范(47408)
经济学(45749)
(45617)
(44167)
财经大学(42901)
基金
项目(238571)
科学(186829)
研究(174278)
基金(171806)
(149652)
国家(148416)
科学基金(126567)
社会(108360)
社会科(102611)
社会科学(102580)
(94401)
基金项目(90745)
教育(82740)
自然(82511)
自然科(80544)
自然科学(80518)
(79709)
自然科学基金(79031)
编号(71890)
资助(71280)
成果(59331)
重点(54507)
(53478)
(50535)
课题(50446)
(49651)
创新(46462)
科研(46361)
(46001)
教育部(45792)
期刊
(165620)
经济(165620)
研究(109678)
中国(75124)
(60381)
学报(57546)
(55328)
管理(52250)
科学(52011)
教育(44237)
大学(43875)
学学(41227)
农业(36705)
(36138)
金融(36138)
技术(34792)
财经(29378)
业经(27196)
经济研究(25538)
(25175)
问题(22805)
(19197)
(18772)
理论(18312)
统计(18287)
技术经济(18226)
(17475)
图书(16625)
实践(16412)
(16412)
共检索到558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燕  
高技能人才培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制度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对42位高技能人才的访谈发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育制度在资源供给、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成才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贯通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日益重视成长环境的制度化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配套制度有待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多元主体参与缺位,制度系统设计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固化,课程资源建设滞后;制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效能,构建联动的工作机制;丰富学习资源供给,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技能生态环境,营造技能成才氛围,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与自身成长的制度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彩霞  檀祝平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之"高"的精神要核和重要内容。工匠精神历经"古今中外"内涵之演变,"宁静致远"匠魂之追求,欲达到"由技至道"理想之境界,却不断遭遇现实"荆棘丛生"之桎梏。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载体。"里应外合"的综合境域、"育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圆融中和"的指导思想、"曲径通幽"的培养路径是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四大要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海运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燕军  尹媛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中,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各国教育战略的核心。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英国约翰逊政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可从以下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规制性要素包括规则设定及资金支持;规范性要素包括奖项激励以及“全球英国”目标推动;文化-认知要素包括抨击传统精英主义以及引领技能立国的社会共识。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应注意以下三点: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路径,多方协力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共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霓  石伟平  
我国学者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理解有"操作性"、"技术性"与"岗位领域性"取向,然而在实践中造成"重技能,轻技术"、"技术性"理解片面与选择教育培养模式困惑的误区。通过比较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急需对我国高技能人才进行"正名":拓宽对"技能"的理解;提升"技术"层次;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工作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皖苏  邬幼明  严鸿和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了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对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立波  黄楷胤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新的政策体系、经济格局和教育治理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向融合扩张、使用转向体面就业、评价迈向生态本位,激励对标社会尺度。虽然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培养规模和质量不足、使用分配制度有待优化、评价制度需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变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还要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和评价监管,落实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政策,创新保障机制激发技能人才活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温州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温州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温州.乃至整个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杨   季馨怿   欧阳忠明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生产与培育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突破原有仅“由人”的知识生产,可更为便捷地以人机协同的方式生成职业知识,并改变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样态。原有的职业知识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向知识生产模式2乃至机器生产模式转型。职业知识生产与人才培育的场域指向人机协同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的场域。由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与培育的逻辑指向“人的智慧提升——人对职业知识的运用——人的自我完善与人之为人”三个递进维度。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促进高技能人才学习方式及人的角色的转型、推进职业知识生产及技术创新发展。由此,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软硬件建设、构建基于职业知识的智能情境化教材、建立专家审核与机器知识生产的自动过滤机制、促进与智能机器知识生产同步发展的人的生成”四个维度探索新路径,指向人机协同中高技能人才的“转识成智、由技入道”的生命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玲  庄西真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属于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教育范畴,与从业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中国的制造业要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最终升级为"中国质造",迫切需要"工匠精神"助力转变。职业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开发项目化课程和开展专业化实训3个维度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叶蓓  
本文探索中国各城市吸引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的理论分析认为,人口流入城市的行为以家庭为基本决策单元,同时取决于货币化经济收益和非货币化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父母对城市公共教育扩张和子女接受公共教育机会的考虑是流动人口,尤其是高技能人口迁入城市的关键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对各地区人才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也有助于改善政策实施地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时,城市教育政策改革对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效应随人群受益程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随迁子女、学龄随迁子女数量越多,效应越强;因学龄随迁子女年龄差异而导致的当下、预期未来获益程度越强,效应越强。本项研究可为各地区制定吸引人才的有效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