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4)
- 2023(12762)
- 2022(11109)
- 2021(10239)
- 2020(8758)
- 2019(20089)
- 2018(20146)
- 2017(39962)
- 2016(21325)
- 2015(24254)
- 2014(24257)
- 2013(24358)
- 2012(22538)
- 2011(20413)
- 2010(20327)
- 2009(18661)
- 2008(18260)
- 2007(16108)
- 2006(14253)
- 2005(12436)
- 学科
- 济(94053)
- 经济(93953)
- 管理(64203)
- 业(63299)
- 企(51165)
- 企业(51165)
- 方法(45643)
- 数学(40256)
- 数学方法(39928)
- 中国(25145)
- 农(24892)
- 财(21976)
- 业经(20639)
- 技术(18888)
- 地方(18725)
- 学(17448)
- 贸(17405)
- 贸易(17396)
- 易(16866)
- 制(16812)
- 农业(16642)
- 银(14066)
- 银行(14029)
- 环境(13961)
- 理论(13783)
- 和(13729)
- 产业(13690)
- 务(13569)
- 财务(13504)
- 财务管理(13474)
- 机构
- 大学(317115)
- 学院(315205)
- 济(131298)
- 管理(129211)
- 经济(128633)
- 理学(112603)
- 理学院(111472)
- 管理学(109861)
- 管理学院(109292)
- 研究(101216)
- 中国(74438)
- 京(67079)
- 科学(60976)
- 财(59691)
- 所(49776)
- 财经(48871)
- 农(46840)
- 业大(45974)
- 中心(45402)
- 研究所(45160)
- 经(44396)
- 江(44196)
- 北京(42601)
- 范(40103)
- 经济学(40029)
- 师范(39775)
- 农业(36849)
- 院(36613)
- 经济学院(36569)
- 财经大学(36414)
- 基金
- 项目(214539)
- 科学(169367)
- 研究(159006)
- 基金(156153)
- 家(134533)
- 国家(133472)
- 科学基金(115446)
- 社会(101052)
- 社会科(96036)
- 社会科学(96014)
- 基金项目(83454)
- 省(83384)
- 自然(73985)
- 教育(72416)
- 自然科(72224)
- 自然科学(72210)
- 自然科学基金(70931)
- 划(69594)
- 编号(64886)
- 资助(64712)
- 成果(51821)
- 部(48064)
- 重点(47311)
- 发(46147)
- 创(45085)
- 课题(44010)
- 创新(42005)
- 教育部(41578)
- 国家社会(41482)
- 人文(41123)
- 期刊
- 济(139411)
- 经济(139411)
- 研究(93871)
- 中国(53421)
- 管理(46838)
- 学报(46016)
- 科学(43045)
- 财(42018)
- 农(41667)
- 大学(35192)
- 学学(33151)
- 教育(32578)
- 农业(29571)
- 技术(29225)
- 融(26261)
- 金融(26261)
- 财经(23667)
- 业经(23576)
- 经济研究(22764)
- 经(20176)
- 问题(19059)
- 技术经济(17512)
- 理论(16705)
- 图书(15932)
- 科技(15877)
- 实践(15259)
- 践(15259)
- 商业(15171)
- 现代(14701)
- 业(14621)
共检索到449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陈曦
文章利用区位熵Ei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内部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呈逐年增强趋势,产业内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区域间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同构性 产业分工指数 区位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瑞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学者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占较高比例,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集聚水平测度、集聚效应分析等方面;理论研究比例持续上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多借用传统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未来的相关研究将向竞争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制度创新等子研究领域倾斜。文章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等问题,以期解决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中文 何新城
本文利用中国分省分年的面板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国外研发溢出对高技术产业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能力及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影响高技术产业聚集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和优化人力资本、R&D投资和吸引外资的策略,增强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
关键词:
R&D 技术溢出 高技术产业 集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吴亚莉
为促进立体多式交通在中国的生态集约效应及红利共享效应增长,推进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多式交通相结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熵值法、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公路、铁路、航空3类主要交通方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逻辑路径。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邻省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正向溢出;3种交通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存在差异,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高的省份,与其位置相邻、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获得其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航空或铁路运输次之,而与其位置相邻、技术条件相似的省份则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次之为航空运输,最后才是公路运输。据此提出建构并完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有先后空间时序地建设不同交通、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整体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伟 张鹏 姬志恒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研发效率提升之间存在循环积累的内生动力。基于2000-2016年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研究显示,开放状态下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互促机制,研发效率在其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区域间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竞争效应,研发效率则存在积极联动效应,研发效率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跨区域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存在不同作用方向。为此需完善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高技术产业要素有效集聚,强化科技创新的效率导向,疏通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的传递路径,因地制宜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和研发要素的集聚质量,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建军 高燕菲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关键词:
临空经济 高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时空演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建军 高燕菲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关键词:
临空经济 高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时空演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田宇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荷芬 韩峰
文章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空间集聚指数三项指标测度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得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结论,并针对东中西部提出了如何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飞跃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集聚 行业集中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武鹏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潜在推动能力,同时受到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企业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对内资企业产生了积极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势能"对技术溢出效应总体上起到了抑制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抑制了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而在技术效率改进上则表现出了溢出效应。
关键词:
技术势能 FDI 技术外溢 高技术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志迎 叶蓁 孟令杰
本文根据生产率与效率理论,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效率和总量增长模式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我国高技术产业 TFP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且随着时间的变化 TFP 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各个行业的技术效率、TFP 及其构成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春山 郑海燕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2009—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同时,技术溢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杠杆效应。就产业异质性而言,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效能大于高技术服务业,但技术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调节作用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就地区异质性而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当推进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打造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