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7)
2023(14138)
2022(12363)
2021(11646)
2020(9970)
2019(22600)
2018(22843)
2017(43924)
2016(23873)
2015(27148)
2014(26876)
2013(26647)
2012(24549)
2011(22183)
2010(22360)
2009(20414)
2008(19984)
2007(17727)
2006(15769)
2005(13765)
作者
(68761)
(56628)
(56548)
(53713)
(36163)
(27274)
(25723)
(22289)
(21420)
(20393)
(19416)
(18953)
(17957)
(17951)
(17574)
(17122)
(16922)
(16892)
(16323)
(16248)
(14144)
(13991)
(13724)
(12882)
(12813)
(12737)
(12643)
(12586)
(11447)
(11190)
学科
(97130)
经济(97039)
管理(72573)
(71148)
(59793)
企业(59793)
方法(44668)
数学(38385)
数学方法(37933)
中国(27569)
(25900)
技术(23501)
业经(23031)
(22859)
地方(20071)
(19343)
(19305)
(17437)
贸易(17424)
农业(17203)
(16941)
理论(16802)
(16725)
银行(16682)
(15906)
(15652)
环境(14970)
(14695)
金融(14694)
产业(14410)
机构
大学(340989)
学院(340626)
管理(139136)
(137387)
经济(134401)
理学(120253)
理学院(119005)
管理学(117163)
管理学院(116554)
研究(110712)
中国(82818)
(73221)
科学(67949)
(62655)
(54998)
(50758)
财经(50270)
研究所(49862)
中心(49758)
业大(49537)
(49487)
北京(46713)
(45575)
(44524)
师范(44139)
(40557)
经济学(40540)
(40437)
农业(39677)
财经大学(37270)
基金
项目(229907)
科学(180973)
研究(171309)
基金(164643)
(142179)
国家(140993)
科学基金(121679)
社会(107081)
社会科(101558)
社会科学(101532)
(91522)
基金项目(88076)
教育(78777)
自然(78002)
自然科(76148)
自然科学(76130)
(75974)
自然科学基金(74775)
编号(70545)
资助(67409)
成果(56720)
(51318)
重点(51100)
(50587)
(49655)
课题(48980)
创新(47208)
项目编号(43593)
教育部(43436)
国家社会(43226)
期刊
(149471)
经济(149471)
研究(101544)
中国(65702)
管理(52727)
学报(49475)
科学(47202)
(45573)
(45128)
教育(41651)
大学(37809)
学学(35342)
技术(33361)
农业(32023)
(29669)
金融(29669)
业经(25721)
财经(23943)
经济研究(23885)
(20518)
问题(19680)
技术经济(19157)
科技(19117)
图书(18036)
理论(17295)
(17100)
商业(16100)
现代(15861)
实践(15855)
(15855)
共检索到498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目  周宗放  
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中加入时间维,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行业动态评价;通过对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探明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亟待改善的主要指标,从而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森  刘胥  
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拥有领先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14个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较弱,在创新过程中存在R&D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增强国家支持力度、增加R&D经费投入等改进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李桂香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1995~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FDI知识溢出和自主R&D投入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是形成其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外资企业R&D活动对内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FDI知识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中等外资开放程度的行业中,对外资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和对外资开放程度过高的行业,由于内外资企业之间经济联系较少或技术差距悬殊,并没有产生显著的FDI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品  范家琦  
本文采用DEA方法,计算了1995—2007年13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17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研究,结合R&D强度这一指标综合反映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得出主要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率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这一现状在逐年改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玮  刘栋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6—2007年间外资技术来源的渠道与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的高技术产业整体、内资的创新效率及拆分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来源渠道短期溢出主要作用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率变化分解出的技术进步,对内资的影响长期逐渐显现。外资主要通过设置本土化的研发机构实现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短期技术溢出,且其正向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甚至转为负向,FDI购买国内企业技术对技术进步的长期正向效应显著。加入国别属性后,短期内FDI分别通过设立R&D研发机构和购买国内技术产生对内资部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正向和负向溢出,长期则依靠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实现对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的正向溢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力为  孙玮  王九云  
追求极度压缩过程并迅速显示结果的引资动机导致中国高技术产业FDI的质量普遍偏低。本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生产率模型测算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内资和外资部门的创新效率及拆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得到:我国内资部门的技术进步增长率较低。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不同质量特征的FDI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得到:低技术数量扩张特征的FDI,通过模仿与竞争渠道对内资部门的长期技术进步效率增长率显著负向影响;高技术知识密集型特征的FDI,无论通过人力资本流动、还是R&D投入的渠道对内资部门长、短期自主创新效率均不产生显著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内资部门长期技术进步效率变化的是内资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金融支持水平和行业的出口导向、创新特征。因此,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根本途径是强化内资部门的人力资本积累、开发和完善自主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支燕  白雪洁  
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首先构建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体系框架,并利用SEM模型评估自主创新与技术外取两种方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技术外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力远高于自主创新,并表现出"外强内弱"、"取易创难"、"创高取低"和"创取割裂"等特征,研究结果既反映出现阶段技术外取仍然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短期有效的创新方式,也显示了自主创新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之外对外部环境有较高的依赖。据此,本文提出技术外取反哺自主创新、"硬约束"与"软激励"并举、低落差高自主与高落差多外取、重视来自"现场"的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桂黄宝  
高技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同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差距过大,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1995~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锡尔熵分解模型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时空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同时发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差距的最大因素是组间差距,而组内差距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莎  
本文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及分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2012—2016年我国各省(区、市)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并绘制创新效率评价矩阵。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水平不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2016年有所波动。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3%,关键促进因素是技术进步。创新效率的差距和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不一致,分解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同,可以将不同地区大致分为3种效率类型。可根据区域特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莉  王奥明  荣宇浩  
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提升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至关重要,是厘清高技术产业创新障碍的首要手段。基于无需赋权的突变级数法,兼顾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要素,本文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考量我国30省市自主创新能力。结合GIS技术绘制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布图,分类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运用突变级数与障碍因子诊断相结合得出改进障碍因子模型,以剖析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突变级数法可有效评价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增强;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