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9)
2023(11111)
2022(9436)
2021(8800)
2020(7610)
2019(17200)
2018(17150)
2017(34474)
2016(18107)
2015(20628)
2014(20231)
2013(20102)
2012(18634)
2011(16587)
2010(16513)
2009(15076)
2008(14342)
2007(12567)
2006(10981)
2005(9669)
作者
(50055)
(41857)
(41699)
(39657)
(26479)
(19712)
(19065)
(16275)
(15765)
(14590)
(13960)
(13945)
(13156)
(13071)
(13030)
(12486)
(12408)
(12105)
(12048)
(11965)
(10421)
(10169)
(9987)
(9530)
(9462)
(9363)
(9012)
(8858)
(8296)
(8207)
学科
(81830)
经济(81750)
(54189)
管理(52030)
(41720)
企业(41720)
方法(40131)
数学(35903)
数学方法(35504)
(22763)
中国(22190)
(18635)
业经(17321)
(17270)
贸易(17265)
技术(17152)
(16916)
农业(15306)
(14308)
地方(14049)
(12941)
金融(12940)
(12741)
银行(12717)
产业(12697)
(12383)
(12208)
环境(11217)
(11088)
(10881)
机构
大学(262641)
学院(262290)
(120061)
经济(118078)
管理(106237)
理学(92468)
理学院(91622)
管理学(90302)
管理学院(89813)
研究(83859)
中国(63766)
(53848)
(52933)
科学(46725)
财经(43498)
(40068)
(39733)
中心(38980)
经济学(38638)
(37128)
研究所(36286)
(36124)
业大(36065)
经济学院(35358)
北京(33593)
财经大学(32717)
(31784)
师范(31474)
(30315)
经济管理(29561)
基金
项目(177158)
科学(141687)
研究(131873)
基金(131243)
(113071)
国家(112233)
科学基金(97617)
社会(87103)
社会科(83058)
社会科学(83042)
基金项目(69131)
(67455)
自然(61016)
教育(60362)
自然科(59656)
自然科学(59642)
自然科学基金(58585)
(56909)
资助(54005)
编号(52505)
成果(40942)
(40910)
重点(39534)
(39220)
(37982)
国家社会(37272)
教育部(35815)
创新(35658)
人文(35193)
课题(35100)
期刊
(122142)
经济(122142)
研究(76138)
中国(43788)
管理(39113)
(38110)
学报(33563)
科学(33546)
(32426)
大学(27158)
技术(26431)
学学(25743)
(23566)
金融(23566)
农业(23083)
教育(22450)
财经(21202)
经济研究(20559)
业经(19995)
(18377)
问题(17691)
(15673)
技术经济(15451)
国际(14665)
统计(13867)
理论(13355)
商业(12722)
(12514)
(12316)
科技(12105)
共检索到374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力  杨萌  
本文建立了四部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据此得到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和完全就业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定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同时以18个国家1995-2007年和我国1995-2011年的高技术产业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为样本,进行跨国、行业间的动态比较,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以及动态演变特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俊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将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源泉分解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部分,分析了它们对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的影响。2000-2009年间17个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其中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深化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缩小了,其中技术效率变化、资本深化是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雅娇  胡静波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具有技术、知识密集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级地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细分为三类指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的二次关系,其中,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的正向效应最接近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晶  赵越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剔除进口中间产品的方法,构建高技术产业完全国内增加值率指标来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对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跨国实证。结果表明:在1995-2005年期间,日本、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澳大利亚、法国、希腊、印度尼西亚等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快速提升,而中国、波兰、南非、土耳其等国则明显下降;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要素尤其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研发经验和经济规模未对其国际分工地位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高举  周俊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法,从单位出口品所能带来的国内完全增加值和就业量出发,度量了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样本范围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得到了提高,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都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并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强的带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提升速度整体上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在2002年之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的生产效率加速提升;中国整体及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快速上升,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所致,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表现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在2002年之后加速上升,与东部代表性省(市)趋于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惠芳  罗雅琼  闫安  刘胜龙  
专利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核心专利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而专利的投入产出效率则影响到产业的发展速度。专利生产率是代表人均专利授权数的指标。文章在总结前人评价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生产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关联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目前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尤其是高科技水平的竞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指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当前,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必将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新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新的国际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凯明   罗章权   杭静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数据库计算了全球近两百个经济体分产业购买力平价指数,以此对中国分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本文还使用包含非位似常替代弹性偏好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估计和校准了中国需求特征,并结合历史发展趋势模拟了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发展道路。本文预计在中性环境下,2021—2035年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仍将保持4.76%的年均增速,到2035年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68.34%。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建宇  姚林青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对中、美、英三国之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人均占有资本的数量对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中国与英、美两国相比,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要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应该增加人均占有资本水平,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关键在于提高该产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艳娟  泉弘志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02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平均"产业净TLP的增长率"是3%左右,"产业总TLP的增长率"接近9%,说明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较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晶梅  丁一兵  
中国对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此次贸易摩擦主要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因此,文章基于总贸易核算框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高技术产业的真实出口规模重新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考察两国高技术产业在双边贸易中的分工地位。研究得出:由于两国总出口中包含相当比例进口中间产品价值,两国尤其是中国的真实出口规模被明显高估;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拥有一定市场优势,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位置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从而中国在双边贸易分工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