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6)
- 2023(15042)
- 2022(13171)
- 2021(12081)
- 2020(10353)
- 2019(23680)
- 2018(23740)
- 2017(47014)
- 2016(25344)
- 2015(28585)
- 2014(28778)
- 2013(28808)
- 2012(26649)
- 2011(24023)
- 2010(24205)
- 2009(22487)
- 2008(22183)
- 2007(19823)
- 2006(17711)
- 2005(15899)
- 学科
- 济(108740)
- 经济(108589)
- 管理(79301)
- 业(76228)
- 企(62603)
- 企业(62603)
- 方法(50062)
- 数学(43775)
- 数学方法(43406)
- 财(29685)
- 农(29271)
- 中国(29139)
- 制(25367)
- 业经(24355)
- 地方(20914)
- 学(20538)
- 技术(20408)
- 贸(19831)
- 贸易(19820)
- 农业(19355)
- 易(19251)
- 务(17918)
- 财务(17844)
- 银(17829)
- 财务管理(17802)
- 银行(17781)
- 行(16895)
- 企业财务(16892)
- 体(16734)
- 融(16691)
- 机构
- 大学(374153)
- 学院(371400)
- 济(156493)
- 经济(153169)
- 管理(148451)
- 理学(128200)
- 理学院(126881)
- 管理学(125035)
- 管理学院(124356)
- 研究(122473)
- 中国(91247)
- 京(79655)
- 财(75183)
- 科学(71782)
- 所(60643)
- 财经(59696)
- 农(55609)
- 中心(54998)
- 江(54617)
- 研究所(54441)
- 经(54133)
- 业大(52707)
- 北京(50770)
- 经济学(48270)
- 范(46834)
- 师范(46430)
- 财经大学(44322)
- 院(44272)
- 经济学院(43833)
- 州(43778)
- 基金
- 项目(246422)
- 科学(194631)
- 研究(183737)
- 基金(179611)
- 家(154693)
- 国家(153466)
- 科学基金(132399)
- 社会(117321)
- 社会科(111420)
- 社会科学(111396)
- 省(95340)
- 基金项目(95128)
- 教育(84188)
- 自然(83997)
- 自然科(81956)
- 自然科学(81938)
- 自然科学基金(80515)
- 划(79635)
- 编号(74798)
- 资助(74383)
- 成果(61208)
- 部(55745)
- 重点(54724)
- 发(52730)
- 创(51630)
- 课题(51448)
- 制(48676)
- 国家社会(48452)
- 教育部(48401)
- 创新(48209)
- 期刊
- 济(173557)
- 经济(173557)
- 研究(114681)
- 中国(70959)
- 财(57089)
- 管理(55731)
- 学报(54181)
- 科学(50611)
- 农(50211)
- 大学(42002)
- 教育(39802)
- 学学(39520)
- 农业(34575)
- 融(33841)
- 金融(33841)
- 技术(33773)
- 财经(29987)
- 业经(27704)
- 经济研究(27703)
- 经(25646)
- 问题(23041)
- 技术经济(19787)
- 理论(18999)
- 贸(17937)
- 科技(17799)
- 图书(17331)
- 现代(17092)
- 实践(17071)
- 践(17071)
- 业(17042)
共检索到549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晶 李玉彬
文章使用Malmquist-DEA方法计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201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提升、技术效率小幅下降。在此基础上,以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作为知识变量,基于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积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研发部门的劳动力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和国内技术投入对知识增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对于知识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还具有知识自促进性。针对研究结论,文章还给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技术投入 经济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伟 任娜 陶敏 姜秀娟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单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引导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发展 技术经济 技术转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沛罡 王海军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平
随着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检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新国 肖新新 芮雪琴 樊燕萍
利用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方法,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科技投入及增长速度3个方面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馨元 贾洪文
数字金融在驱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潜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这种因果关系主要通过数字金融的投资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来实现。因此,建议通过完善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两种机制,驱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高技术产业 研发投入 研发人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陈曦
文章利用区位熵Ei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内部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呈逐年增强趋势,产业内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区域间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永林 李立委
在分析技术进步对产业增长作用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技术进步导致的规模效应置于技术进步效应中,并把技术进步效应分解为技术进步的纯产出效应和规模效应。构建了修正的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基于1998—2008年全国22个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北京高技术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北京高技术产业及五大行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值及其分解值,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理 范力丹
考虑可能影响地区就业增长的微观和宏观因素,利用我国2000—2009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数据,通过面板PDL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进入和产业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波浪形的变化趋势,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企业进入对就业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从中期来看则表现为负向影响;产业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正后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产业波动可以促进就业增长,长期内则会抑制就业增长。政府应降低行政性准入壁垒对企业进入的消极影响,营造公平的市场进入环境和完善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晶
本文对1993—2009年46个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印度已成为领先国家之一,而中国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自我提升过程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发展中国家自我提升力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
关键词:
出口技术含量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武鹏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潜在推动能力,同时受到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企业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对内资企业产生了积极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势能"对技术溢出效应总体上起到了抑制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抑制了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而在技术效率改进上则表现出了溢出效应。
关键词:
技术势能 FDI 技术外溢 高技术产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毅 徐光瑞
本文借助Easterly的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并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区域分析以透视形成增长路径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第一个"驼峰"由顶峰向低谷下滑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当前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在初期作为主力军推动了产业的"驼峰"型增长并且攀上了第一个峰顶,不过当前大多数东部地区越过顶峰处于下降通道,发展动力不足。这些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告别了规模驱动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提高有限,而且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未与其余因素形成协同效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正处于低谷爬坡上坎阶段,"驼峰型"增长尚未起步,不能成为推动国家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宜超 刘廷廷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增长新常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融资结构是否适合现阶段产业发展?何种融资结构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用索罗余值法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然后探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融资方式均通过资本产生正向作用,且直接融资贡献约为间接融资的5倍。因此,笔者认为在推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进程中,应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关键词:
融资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高技术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