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2)
- 2023(13895)
- 2022(12064)
- 2021(10993)
- 2020(9386)
- 2019(21349)
- 2018(21634)
- 2017(42538)
- 2016(22602)
- 2015(25654)
- 2014(25866)
- 2013(26094)
- 2012(24230)
- 2011(22042)
- 2010(22261)
- 2009(20699)
- 2008(20063)
- 2007(17780)
- 2006(16124)
- 2005(14505)
- 学科
- 济(115637)
- 经济(115538)
- 管理(66911)
- 业(63743)
- 企(51281)
- 企业(51281)
- 方法(45482)
- 数学(39633)
- 数学方法(39299)
- 中国(28159)
- 农(26930)
- 地方(25876)
- 业经(23471)
- 财(22162)
- 学(21695)
- 技术(18815)
- 制(18747)
- 贸(18347)
- 贸易(18335)
- 农业(18279)
- 易(17748)
- 地方经济(16369)
- 环境(15916)
- 和(15731)
- 银(15470)
- 银行(15431)
- 理论(15248)
- 产业(15113)
- 行(14818)
- 融(14805)
- 机构
- 大学(339285)
- 学院(338075)
- 济(148814)
- 经济(145846)
- 管理(134604)
- 理学(115992)
- 研究(115486)
- 理学院(114770)
- 管理学(113122)
- 管理学院(112508)
- 中国(85442)
- 京(72210)
- 科学(68245)
- 财(65825)
- 所(57861)
- 财经(52849)
- 研究所(52264)
- 中心(50537)
- 农(49217)
- 江(48742)
- 经(47796)
- 业大(47101)
- 北京(46275)
- 经济学(45802)
- 范(43222)
- 师范(42883)
- 院(41361)
- 经济学院(41100)
- 州(39588)
- 财经大学(39014)
- 基金
- 项目(221714)
- 科学(174380)
- 研究(165202)
- 基金(160440)
- 家(138143)
- 国家(137048)
- 科学基金(117760)
- 社会(105441)
- 社会科(100095)
- 社会科学(100069)
- 省(86076)
- 基金项目(85228)
- 教育(74298)
- 自然(74117)
- 自然科(72288)
- 自然科学(72275)
- 划(71576)
- 自然科学基金(70991)
- 编号(67348)
- 资助(66172)
- 成果(54636)
- 部(49250)
- 发(49098)
- 重点(49021)
- 创(46270)
- 课题(46134)
- 国家社会(43311)
- 创新(43230)
- 教育部(42493)
- 人文(41932)
- 期刊
- 济(169962)
- 经济(169962)
- 研究(106637)
- 中国(61074)
- 管理(51484)
- 学报(47983)
- 财(47443)
- 科学(45932)
- 农(44724)
- 大学(36582)
- 学学(34549)
- 教育(33507)
- 技术(31791)
- 农业(31369)
- 融(29062)
- 金融(29062)
- 经济研究(28199)
- 业经(26427)
- 财经(26405)
- 经(22719)
- 问题(22537)
- 技术经济(19758)
- 理论(17475)
- 贸(17062)
- 科技(16484)
- 图书(16355)
- 现代(16195)
- 商业(16020)
- 实践(15600)
- 践(15600)
共检索到504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新国 肖新新 芮雪琴 樊燕萍
利用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方法,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科技投入及增长速度3个方面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伟 任娜 陶敏 姜秀娟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单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引导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发展 技术经济 技术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平
随着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检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曲建国
国际上新技术和高技术的迅速兴起,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种挑战。毫无疑问,我国没有再次失去机会的理由和挽回由此导致的更加落后的可能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上”还是“不上”,而是“如何上”的问题。为此,制订一个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又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高技术发展战略,确属当务之急。一,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娜 陈士俊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建立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对我国1995~2005年间,28个省(直辖市)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并作结果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慧玲 曹导叶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讨论高技术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研究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贡献及贡献率的测定方法,测定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贡献率,并就高技术产业如何持续提升陕西经济,提出坚持用高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投融资力度及加快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陕西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进铭 高雪萍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江西省高技术产业总体、高技术产业各部门发展两个层面,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由此可见,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渐加大;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是推动江西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淑芳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采用2005年~2013年间广东省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对GDP、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和五大行业对高技术产业增速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关联度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毅 徐光瑞
本文借助Easterly的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并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区域分析以透视形成增长路径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第一个"驼峰"由顶峰向低谷下滑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当前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在初期作为主力军推动了产业的"驼峰"型增长并且攀上了第一个峰顶,不过当前大多数东部地区越过顶峰处于下降通道,发展动力不足。这些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告别了规模驱动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提高有限,而且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未与其余因素形成协同效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正处于低谷爬坡上坎阶段,"驼峰型"增长尚未起步,不能成为推动国家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晶
本文对1993—2009年46个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印度已成为领先国家之一,而中国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自我提升过程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发展中国家自我提升力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
关键词:
出口技术含量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玉林 马照宁
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样本企业地理位置经纬度微观数据测算产业集聚程度lnθ,基于湖北省16个地区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并由于其关联效应显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lnθ值等于12.3500时为模型最优点,集聚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现阶段已有四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拐点,其余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最佳规模。因此,提出如下建议:高技术产业集聚过度的地区应适当扩大开发区面积,加强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不足的地区可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带动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向
利用1998~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外资的资本供给和技术溢出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FDI的资本供给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1998~2000年高技术产业FDI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负的资本供给效应,2001~2006年高技术产业FDI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再显著,但是资本供给效应为正。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本和出口对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张松林 杨燕红
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厂商及其雇员的经济行为变化和特点,并基于创业型雇员是进入市场唯一威胁的前提假设,可证明两个命题:(1)当新进入者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缺乏雇用雇员的积极性;(2)雇员由于被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套牢而缺乏进入动机,即自我创业的动机。由此还可产生以下逻辑推论:(1)政府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无助于激励为高技术产业在位者扩大就业规模;(2)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所导致的高工资刚性降低了高技术产业就业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