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6)
- 2023(8267)
- 2022(7450)
- 2021(6980)
- 2020(6125)
- 2019(14048)
- 2018(14327)
- 2017(28622)
- 2016(15585)
- 2015(17793)
- 2014(17768)
- 2013(17680)
- 2012(16414)
- 2011(15030)
- 2010(15265)
- 2009(14789)
- 2008(14729)
- 2007(13425)
- 2006(11701)
- 2005(10644)
- 学科
- 济(67123)
- 经济(67060)
- 管理(43770)
- 业(40307)
- 方法(31277)
- 企(31074)
- 企业(31074)
- 数学(28157)
- 数学方法(27928)
- 农(19124)
- 中国(18531)
- 财(17168)
- 贸(14268)
- 贸易(14263)
- 制(14035)
- 易(13898)
- 业经(12324)
- 农业(11994)
- 学(11933)
- 银(11710)
- 银行(11686)
- 行(11174)
- 地方(10983)
- 融(10216)
- 金融(10214)
- 务(10188)
- 财务(10163)
- 财务管理(10131)
- 和(9687)
- 企业财务(9490)
- 机构
- 学院(227850)
- 大学(226537)
- 济(94695)
- 经济(92633)
- 管理(85551)
- 研究(73551)
- 理学(72822)
- 理学院(72057)
- 管理学(70861)
- 管理学院(70442)
- 中国(57582)
- 京(47313)
- 财(46562)
- 科学(44186)
- 所(37858)
- 农(37641)
- 财经(36899)
- 中心(34449)
- 江(34185)
- 研究所(33980)
- 经(33211)
- 业大(32769)
- 北京(30036)
- 农业(30032)
- 经济学(29664)
- 范(29177)
- 师范(28903)
- 州(27558)
- 财经大学(27129)
- 经济学院(27109)
- 基金
- 项目(140981)
- 科学(109286)
- 研究(105233)
- 基金(100247)
- 家(86007)
- 国家(85297)
- 科学基金(71867)
- 社会(65204)
- 社会科(61723)
- 社会科学(61703)
- 省(55733)
- 基金项目(52992)
- 教育(49219)
- 划(46803)
- 编号(45401)
- 自然(45116)
- 自然科(44002)
- 自然科学(43987)
- 自然科学基金(43183)
- 资助(41874)
- 成果(37425)
- 重点(31778)
- 部(31767)
- 发(30800)
- 课题(30634)
- 创(28971)
- 科研(27345)
- 项目编号(27307)
- 性(27268)
- 教育部(27200)
- 期刊
- 济(106057)
- 经济(106057)
- 研究(67339)
- 中国(39901)
- 财(36023)
- 农(34414)
- 学报(33176)
- 科学(29934)
- 管理(29148)
- 大学(24559)
- 教育(23221)
- 融(23212)
- 金融(23212)
- 学学(23113)
- 农业(23096)
- 技术(19144)
- 业经(18909)
- 财经(18216)
- 经济研究(17798)
- 经(15631)
- 问题(14941)
- 贸(12956)
- 理论(12613)
- 商业(12375)
- 业(11721)
- 技术经济(11568)
- 实践(11433)
- 践(11433)
- 统计(11416)
- 图书(10398)
共检索到335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席枫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房价进行限定,并阐述其特征。继而建立房产市场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决定房产价格的真实力量是房产市场上强大的需求力量和有效供给力量而非客观供给力量或总供给力量。然后给出可供选择的对策。最后指明房价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走势。
关键词:
高房价 有效供给 客观供给 对策 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永超
尽管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价格屡屡出台严厉的调控措施,但中国楼市却陷入了"越调越涨"的怪圈。本文从房价上涨过程的简要回顾开始,分析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指出房地产名义价格下降有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提出房地产调控的新思路——稳定房价,提高收入。
关键词:
高房价 居民收入 城市化进程 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飞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和相关利益集团对房价的影响发现,房地产公共政策失灵和制度变异是催生我国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主体、市场管理者、相关制度和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利益集团,其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寻租及寻利行为加大了房价上涨的速度。政策改进的主要思路是:提高政策及制度设计的科学化与常态化;在坚持住房制度市场化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和加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
公共选择 房地产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房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房地产业被定位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严重脱离了社会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从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政府对房价一再调控,但无济于事,这其中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更关键的是复杂的政治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协奎 代晓玲
运用2003年~2016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房价与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在短期,房价上涨能带动信贷风险的增加,而信贷风险降低会带动房价下跌;在长期,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第二,在短期,房价上涨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正向带动作用,而流动性风险增加会推高房价;在长期,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在短期,信贷风险增加带动流动性风险增加,而流动性风险增加不一定会带动信贷风险的增加;在长期,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使房价理性回归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信贷风险 流动性风险 VAR模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吉亚
文章以我国15座主要城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住房市场主体对于房价的影响和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房价与政府的土地购置费、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常住人口数量、中央银行M2供给量、实体经济工业产值增速呈正相关关系,而开发商投资额、购房者的工资收入增速与房价不相关。就市场主体而言,政府土地购置费与开发商投资额、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额度皆呈正相关关系。M2供给量与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额度正相关,与政府土地购置费、开发商投资额不相关。对于高房价的调控应积极改变土地财政的现状;重点加强对房地产领域贷款的监察;建立货币供给与投放方向预算决算机制;控制房市热度,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关键词:
住房市场 房价 政府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坚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各地方政府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出台了各项限购限价政策。文章分析了2008—2017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板数据,并运用经济学供需原理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结果发现:我国房价近10年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现象。从长期的角度看,商品房价格上升幅度与职工工资水平上升幅度基本一致,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全局性的泡沫;从短期角度看,短期房价过快上涨或与城市人口增加和商品房竣工面积不足有关,我国房地产市场部分热点区域确实存在一些投机因素。因此房地产市场短期调控是有一定的必要性,但长期还应放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交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商品房价格。
关键词:
房价上涨 购房需求 房屋供给 联立方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冬 李骏
住房和房价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对国内房价相关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房价收入比、空置率等关键指标的分析,对国内房价态势及高房价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控制房价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房价 成因 控制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遵白
房价过高本是有害国计民生的事情,但是近年来高房价支撑政策却屡屡出台,在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后面必然隐藏着政策设计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本文根据住房的价值规律和房价的内在决定因素,对2009年房价过高的事实进行了验证。在立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一种新的政策评估方法——不当谋利分析法,对高房价支撑政策的出台原因进行解析,并展示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多输困局。最后本文提出了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利益困局的政策设计新思想。
关键词:
房价 政策 不当谋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礼广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转型,住房制度改革也逐步展开。在满足部分群体的住房有效需求中,房价不断攀升导致住房资产泡沫化。由于客观的贫富水平的差异,高收入群体利用自身资本存量的优势,在房地产行业进行频繁的住房投机。在人们对房价形成规模化预期后,房价会不断地高涨,高收入群体则在房价攀升中获得巨额的投机收益;相反,中低收入群体则出现财富缩水。
关键词:
泡沫化 住房投机 贫富分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龙玉
不注重供给调节、而以短期性需求调控为主,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房价几乎单边上涨,似乎越调控,房价越高。我们认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将房地产供给调控与需求调控并重。今年10月,国内多个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再次推出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密集的调控政策可以感受到大家对房价高企、资产泡沫和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忧。总的来说,需求调控主要侧重于短期,供给调控则更加侧重于中长期,且供给调控有助于稳定公众预期。我国房地产调控需要注重供给与需求相结合、长期调控与短期调控相结合,并处理好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祚 卢新海 罗翔 周敏 陈昆仑
在当前中国城市高房价背景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对35个大中城市各项商品住宅库存压力指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GIS工具和多种不平等指数分别对区域间、城市间差异进行分析,为城市住房调控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库存压力综合因子得分与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且评价结果不均等程度较大;(2)城市级别越高,综合因子得分、协调度得分越低,而东、中、西部地区综合因子得分不均等程度总体呈现阶梯下降趋势;(3)库存"状态"指标得分较大的城市大多是房价与房价收入比相对更低的城市;(4)通过"压力—状态—响应"得分的排序组合分类可以有效对不同城市表现差异进行甄别。最终结论:区域与城市间库存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差异性决定了因城施策,采取差异化政策导向与调控措施是构建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必然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锐 李跃亚
使用2005—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价增长速度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和短期关系以及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经济适用房对全国房价增速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力先增强后衰减,影响较小且会在10个月后消失;在长期,经济适用房与全国房价增速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房价 房地产经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娟 刘志成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住有所居住房保障政策目标的实现。针对当前高房价困局,在厘清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或快速下跌可能引发的后果,指出了近年来房价调控政策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关房价调控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供求影响因素 土地供应 调控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