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1)
2023(4826)
2022(4338)
2021(4154)
2020(3527)
2019(7998)
2018(8000)
2017(17020)
2016(9123)
2015(10264)
2014(10319)
2013(10277)
2012(9842)
2011(9124)
2010(9447)
2009(9126)
2008(9015)
2007(8331)
2006(7800)
2005(7193)
作者
(25837)
(21270)
(21107)
(20548)
(13674)
(9953)
(9822)
(8011)
(8002)
(7846)
(7075)
(6894)
(6867)
(6815)
(6686)
(6624)
(6378)
(6281)
(6235)
(6230)
(5429)
(5253)
(5222)
(5007)
(4911)
(4788)
(4787)
(4758)
(4279)
(4183)
学科
(36868)
经济(36822)
管理(28003)
(26828)
(20463)
企业(20463)
方法(15967)
数学(14835)
数学方法(14664)
中国(13338)
(12049)
(11666)
(10442)
(9226)
贸易(9220)
(9077)
(9005)
(8931)
银行(8926)
(8640)
(7461)
业经(7262)
农业(7249)
税收(7172)
(7127)
(7041)
金融(7041)
及其(6812)
政策(6341)
(6245)
机构
学院(135318)
大学(134077)
(62504)
经济(61178)
管理(52133)
研究(45925)
理学(43822)
理学院(43413)
管理学(42890)
管理学院(42618)
中国(38189)
(33299)
(28267)
财经(25278)
科学(23966)
(22941)
(22861)
(20907)
中心(20866)
研究所(20137)
经济学(19488)
北京(18769)
财经大学(18611)
(18054)
经济学院(17695)
(16638)
(16627)
师范(16533)
(16533)
业大(15583)
基金
项目(77384)
科学(61162)
研究(60929)
基金(56037)
(46992)
国家(46594)
科学基金(39625)
社会(38681)
社会科(36742)
社会科学(36737)
(28912)
基金项目(28397)
教育(28183)
编号(25791)
(24699)
资助(24672)
自然(23810)
自然科(23195)
自然科学(23187)
自然科学基金(22773)
成果(22525)
(18647)
课题(18015)
(17213)
重点(16967)
(16489)
教育部(16279)
人文(15905)
项目编号(15729)
(15598)
期刊
(72424)
经济(72424)
研究(47464)
中国(24508)
(23604)
管理(20138)
(20005)
金融(20005)
(16663)
科学(14860)
学报(14622)
教育(14129)
财经(12592)
经济研究(12574)
业经(12299)
大学(11955)
技术(11532)
学学(11148)
农业(11139)
(10828)
问题(10118)
(9872)
国际(8510)
理论(8111)
实践(7253)
(7253)
商业(7075)
技术经济(7054)
统计(6801)
现代(6799)
共检索到214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近10多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失衡愈演愈烈。其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膨胀。一些专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健  徐展峰  葛正灿  陈森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储蓄率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理论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既有与其他高储蓄国家相同的原因,也有我国特殊国情形成的特殊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成长和人口负担的下降作为高储蓄率形成的显著因素,得到了实证模型的验证。在政策方面,高储蓄率特征既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失衡状况,也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应采取适当措施充分有效利用当前的高储蓄资源优势,通过改革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正琦  王理政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万泉  
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过高的储蓄率会加重内需不足进而引致经济衰退,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朝晖  何建武  蒋周文  王书伟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蓓蕾  
造成持续高储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的办法须各项改革措施相配套 ,注重宏观综合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勇强  
1992~2010年间,中国总储蓄率比美国高出30几个百分点。其原因是由于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收入大幅增加但很少上交红利,同时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只好依赖自我储蓄。同期我国政府储蓄率的上升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速,而政府的公共支出偏低;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下降主要源自美国近年来的财富增加,信用的泛滥及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针对当前中国储蓄率过高的说法,本文认为不可简单套用国际比较,不仅要考虑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中美两国人均储蓄额和人均投资额。当前我国储蓄率有其内在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不宜认为过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勇强  
本文以世界银行给出的1982-2010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地区及主要国家总储蓄率为基础,分析我国近年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与我国高储蓄率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经济增长必然伴随较高储蓄率;社会收入分配不均,我国现阶段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加大,导致储蓄率攀升;金融体系的制约,我国信用制度不够完备,人们缺乏合适的投融资渠道,所以只好自我储蓄;人口结构的变迁,我国近年人口抚养比增大,促进了人们多储蓄;社会制度的变迁,旧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促使人们进行预防性储蓄;历史文化因素,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崇尚节俭、未雨绸缪;利率因素,这个因素在中国表现得不太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晓光  陷艳婷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居民都把银行储蓄作为理财的手段,而对于其他投资产品还不太熟悉。二、居民收入仍然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不高,贫富分化严重,先富起来的只是少数,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增幅。上半年全国总工会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鹏  冯新力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而快速增长,正确分析这一现象的利弊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成反向增长、物价的下降会引起居民储蓄的增加、体制性因素对居民储蓄有正面影响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合理引导居民储蓄行为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