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4)
- 2023(7129)
- 2022(6405)
- 2021(6058)
- 2020(5318)
- 2019(12296)
- 2018(12422)
- 2017(25228)
- 2016(13918)
- 2015(16103)
- 2014(16314)
- 2013(16521)
- 2012(15858)
- 2011(14627)
- 2010(14897)
- 2009(14163)
- 2008(14383)
- 2007(13104)
- 2006(11535)
- 2005(10503)
- 学科
- 济(60929)
- 经济(60874)
- 业(36515)
- 管理(35785)
- 方法(30104)
- 数学(27385)
- 数学方法(27189)
- 企(26486)
- 企业(26486)
- 农(18307)
- 中国(17159)
- 财(15389)
- 学(14082)
- 贸(13211)
- 贸易(13206)
- 易(12859)
- 制(12703)
- 农业(11725)
- 业经(11326)
- 地方(10834)
- 银(10756)
- 银行(10717)
- 行(10272)
- 融(9404)
- 金融(9402)
- 和(9151)
- 环境(8927)
- 税(8820)
- 务(8697)
- 财务(8682)
- 机构
- 大学(215359)
- 学院(214095)
- 济(90398)
- 经济(88496)
- 管理(77875)
- 研究(76618)
- 理学(66436)
- 理学院(65583)
- 管理学(64486)
- 管理学院(64092)
- 中国(58987)
- 科学(48753)
- 京(46580)
- 财(42943)
- 农(41448)
- 所(41441)
- 研究所(37778)
- 中心(34560)
- 财经(34054)
- 业大(33894)
- 农业(33202)
- 江(32607)
- 经(30718)
- 北京(29756)
- 经济学(28587)
- 范(28193)
- 师范(27914)
- 院(26968)
- 经济学院(26149)
- 州(25761)
- 基金
- 项目(135786)
- 科学(105017)
- 基金(97837)
- 研究(95985)
- 家(86931)
- 国家(86263)
- 科学基金(71048)
- 社会(59415)
- 社会科(56244)
- 社会科学(56224)
- 省(52255)
- 基金项目(52126)
- 自然(46620)
- 自然科(45412)
- 自然科学(45397)
- 划(45220)
- 自然科学基金(44573)
- 教育(43758)
- 资助(40694)
- 编号(39618)
- 成果(32605)
- 重点(31607)
- 部(30754)
- 发(30059)
- 创(27231)
- 课题(27168)
- 科研(26675)
- 计划(25964)
- 创新(25677)
- 教育部(25415)
共检索到316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关佳晨 蔡海龙
[目的]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和马铃薯产业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情况,剖析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2000年以来全国及分省马铃薯生产、消费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对比分析对马铃薯生产形势从总量特征和区域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单产和种植面积贡献率,并且从成本收益角度对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动及优化布局作出解释。[结果]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472. 3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551. 8万hm2,马铃薯产量从2000年的1 325. 5万t增长至2015年的1 897. 2万t。在这个过程中,马铃薯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其中西南混作区逐渐成为马铃薯优势产区。[结论]马铃薯生产格局的变化既有消费需求的拉动,也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另外收益驱动和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也是推动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未来为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应重点结合各区域环境资源优势进行区域规划、降低脱毒种薯成本并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勤志 马文杰 冯中朝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05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物质费用投入对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加大部分物质费用的投入对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增加对土壤改良的投入和劳动投入对马铃薯生产具有正的效应,对土地投入的动力费用已经过剩了;农户负担和马铃薯出售价格对马铃薯产出增长具有负面效应。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函数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海龙 炎天尧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欧洲是传统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地区之一,而欧洲马铃薯消费中半数来自欧盟成员国。对欧盟马铃薯需求变动及其原因的分析能够为未来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对欧盟马铃薯需求总量及结构进行分析,发现:(1)欧盟马铃薯需求总量及各分项的需求总体都呈下降趋势;(2)原需求中主要的构成为饲用和食用,由于产业重组使牲畜存栏量减少以及农场变革替代饲料的挤占,欧盟饲用马铃薯需求锐减,进而导致欧盟马铃薯需求的大幅减少;(3)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优化,马铃薯食用需求虽然整体下降,但是由于饮食习惯、文化等因素影响,欧盟各成员国间食用需求变动存在差异。
关键词:
欧盟 马铃薯 需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学尽
随着中国马铃薯生产消费的发展,马铃薯的出口贸易也逐渐活跃起来。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出口贸易的特点,并且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探寻增长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对出口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需求效应是促进马铃薯出口的第二大因素,产品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马铃薯 出口 特征 CM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隋启君 李先平 杨万林
通过对1982年至2005年24年中国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中国马铃薯4个生态区域各省份真实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揭示大部分省份马铃薯生产都处于发展状态,其中内蒙、甘肃、贵州、云南、黑龙江、湖南、广西是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7个省(区)。在汇总分析2001年至2005年中国各省区马铃薯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马铃薯年平均播种面积为494.25×104hm2,年总产量7601.8万t,平均产量15.4 t/hm2;按播种面积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内蒙、贵州、甘肃、云南、黑龙江、四川、山西、重庆、陕西、湖北,按总产量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
关键词:
铃薯生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海龙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大宗蔬菜及重要的食品工业加工原料。本文在总结我国马铃薯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从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了马铃薯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稳定马铃薯价格,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价格波动 产业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步向西南和西北方向集聚,集聚性增强,并且集聚区域持续向西南移动。(4)效益增加、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适宜气候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马铃薯 空间格局 演变 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
关键词:
马铃薯 空间格局 演变 驱动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学尽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欧洲在马铃薯生产规模、产出效率、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指出欧洲在促进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成功把握住了气候、技术、消费结构和生产政策等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马铃薯生产应借鉴欧洲经验,在现代化水平、产品创新、生产布局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欧洲 马铃薯生产 城镇化 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淑敏 王颖 杨琼芬 李燕山 白建明 李先平 隋启君
利用NASA PredictioN of WorldWide eNergy reSource(PoWer)网站和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中云南省1983~2013年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和太阳辐射数据,基于fAo农业生态区域法和瓦赫宁根大学的马铃薯光合生产潜力模型,估算云南省马铃薯周年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比较三种马铃薯产量潜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生产实际,fAo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光温产量潜力模型是目前较符合实际的计算马铃薯产量潜力的方法,并且有可能达到最大的实际产量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为大春(134.2±9.0)t/hm~2,小春为(76.6±14.8)t/hm~2,秋作为(76.2±8.3)t/h...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潜力 大春 小春 秋作 冬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国勇 范艺文 贾宁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出产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和提高对外贸易出口量,对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马铃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检验模型回归效果,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种植面积、种子秧苗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和劳动投入五大因素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特征和贡献特征,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发展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生产函数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洋 罗其友 高明杰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全球约有154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马铃薯。因此,关注世界马铃薯生产和贸易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贸易出发,分析了当前世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态势作出了基本判断。
关键词:
世界 马铃薯 生产贸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超 孙国锋
[目的]基于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21个省区的数据,实证研究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方法]从全国和5个马铃薯优势产区层面,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分析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从自然环境、技术进步、经济效益、非农产业化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厘清和探究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并重点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在全国以及5个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影响的差异性和重要程度。[结果]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93年的308. 720万hm2增至2015年的551. 830万hm2,呈现迅速增长、下降与增长交替并存、平稳增长3个阶段;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地理集聚现象明显。一方面,马铃薯生产规模在不同省区出现更迭变动。另一方面,马铃薯生产区域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呈现出向西南和西北优势产区集中的特征。[结论]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是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技术进步、马铃薯与粮食生产净利润比值、非农产业水平和政府支持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非农产业化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由于区域差异,各因素在全国和不同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敏 金黎平 刘庆昌 屈冬玉
【目的】PPR(pentatricope ptide repeat)蛋白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器形成、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RNA的编辑加工、细胞核与细胞器之间信号传递、逆境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旨在了解PPR蛋白家族SoDIPPR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方法】以抗旱马铃薯二倍体品系H145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寻找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基因cDNA片段,利用RACE技术克隆其基因全长cDNA,并利用半定量RT-PCR和Northern杂交法研究其在干旱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从抗旱马铃薯二倍体品系H145中克隆了一个836bp全长cDNA序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洪森荣 张牧彤 徐子林 张钦荣 罗雨欣 田文慧 王心雨
【目的】分析‘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var. cormosus ‘Huaiyushan’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开展‘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优化、叶绿体基因组改造,探索物种进化和增加外源基因表达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5 296 bp,为经典的4段式结构。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和反向重复区(IR)长度分别为85 737、18 373、25 593 bp,总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GC比例)为37.88%,共注释出133个基因,包含87个编码区(CDS)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1个假基因。‘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8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SSR位点,36个单碱基重复和2个双碱基重复)和32个长重复序列(16个正向重复和16个回文重复)。‘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9 27,高变区主要分布在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大单拷贝区trnL-UAA-trnF-GAA、cemA、rps12-exon1-clpP1、clpP1基因变异率最高,小单拷贝区rpl32-trnL-UAG、ycf1基因变异率最高。‘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87个CDS基因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7.29,ENC>45的基因有60个,密码子偏性较弱。‘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使用偏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选择的影响,而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小。CGU、AAA、CUU、GUU、GGA、GUA、GGU、UCA、GCU、CCU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的10个最优密码子。【结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与马铃薯栽培种S. tuberosum‘Desiree’亲缘关系较近。图5表3参4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