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6)
- 2023(4831)
- 2022(4150)
- 2021(3996)
- 2020(3599)
- 2019(7793)
- 2018(8116)
- 2017(16092)
- 2016(9286)
- 2015(10308)
- 2014(10423)
- 2013(10551)
- 2012(10102)
- 2011(9183)
- 2010(9452)
- 2009(8893)
- 2008(8932)
- 2007(8132)
- 2006(7238)
- 2005(6668)
- 学科
- 济(32404)
- 经济(32364)
- 管理(23475)
- 业(23007)
- 企(17240)
- 企业(17240)
- 方法(15598)
- 数学(14024)
- 数学方法(13912)
- 中国(12381)
- 财(10043)
- 制(9768)
- 农(9474)
- 银(8948)
- 银行(8912)
- 行(8586)
- 学(8242)
- 贸(7314)
- 贸易(7310)
- 融(7290)
- 金融(7287)
- 易(7192)
- 业经(6125)
- 体(5890)
- 务(5870)
- 财务(5853)
- 财务管理(5835)
- 农业(5586)
- 企业财务(5562)
- 技术(5489)
- 机构
- 大学(136009)
- 学院(135961)
- 济(53556)
- 经济(52240)
- 研究(49616)
- 管理(46027)
- 理学(38879)
- 理学院(38397)
- 管理学(37688)
- 中国(37507)
- 管理学院(37443)
- 科学(31784)
- 京(29674)
- 农(29076)
- 财(28833)
- 所(27467)
- 研究所(24890)
- 农业(23485)
- 业大(22628)
- 财经(22550)
- 中心(21685)
- 江(20401)
- 经(20345)
- 北京(19050)
- 院(17390)
- 经济学(16922)
- 财经大学(16790)
- 州(16709)
- 范(16443)
- 师范(16202)
- 基金
- 项目(84732)
- 科学(63901)
- 基金(59497)
- 研究(58861)
- 家(53973)
- 国家(53535)
- 科学基金(42903)
- 社会(35485)
- 省(33908)
- 社会科(33571)
- 社会科学(33561)
- 基金项目(31009)
- 划(28924)
- 自然(28195)
- 教育(27539)
- 自然科(27506)
- 自然科学(27486)
- 自然科学基金(26998)
- 资助(25392)
- 编号(23427)
- 成果(20512)
- 重点(19484)
- 部(19021)
- 发(18132)
- 课题(17630)
- 创(17507)
- 性(17267)
- 计划(17217)
- 科研(16565)
- 创新(16522)
共检索到205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君 王金生 方中达 洪霞 郑景明
4年内测定了来自全国6省区的597个马铃薯品种(系)对软腐病(E.carotovora 的 subsp.carotovora 和subsp.atroseptica)的抗性反应.进一步证实了马铃薯块茎对软腐病的抗性具有皮孔抗侵染和伤口抗侵染两种相互独立类型的理论,并将皮孔抗侵染能力进一步分成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部分.试验鉴定出了一批两类抗性兼有的好品种,如 Murlur,Diamant,Jnongtvia,高原4号等;只具伤口抗侵染的有:Isola,S_2-91-2-2-19,紫花里外黄,长薯4号;只具皮孔抗侵染的有 Alaska Red,Советский,Wauseon(10A-1),临薯7号...
关键词:
马铃薯 软腐病 抗病性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徐振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通过对甘薯软腐病菌侵染甘薯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甘薯软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块中等大小的薯块,经严格消毒晾干后,切薯块中部薯片,每薯块切3个薯片,每薯片厚度约为8 mm,置于放有灭菌湿润滤纸保湿的灭菌培养皿中,接种1块6 mm的甘薯软腐病菌菌碟于薯片中央,将接种好的薯片置于26℃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期间加无菌水保湿1次。21 h后将鉴定材料取出,量取薯片发病直径,根据病斑直径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抗感评价。该方法的建立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方法对44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鲁薯4号和广紫8号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中抗;湛薯271、泰中11、...
关键词:
甘薯软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宇 李晓颖 石妙涵 孙旺旺 陈昌龙 谢华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关键词:
生菜 细菌性软腐病 抗病性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冬冬 唐纪勇 崔永一 辛静静
为明确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种类以及不同蝴蝶兰品种对软腐病的抗病性差异,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系统发育学对蝴蝶兰软腐病进行病菌分离鉴定,应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评估不同蝴蝶兰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1)蝴蝶兰软腐病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不含葡萄糖)上菌落呈乳白色圆形或近圆形,在营养琼脂甘油锰培养基上菌落呈浅紫色,菌体呈杆状。2)基于16S rRNA、dnaX、gapA和recA基因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B与Dickeya fangzhongdai B16为同一分支。3)对40个蝴蝶兰品种进行离体叶片抗软腐病评价,鉴定出1个高抗品种(‘ES L20’)、1个抗病品种、14个中抗品种、18个感病品种和6个高感品种。本研究鉴定出一种导致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菌,提供了部分蝴蝶兰品种的抗软腐病信息,为深入研究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培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立强 江如 朱波汁 彭焕 许翀 宋家雄 陈敏 李永青 黄文坤 彭德良
【目的】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7县(市)发生危害,产区内多个种薯基地受到传播威胁。通过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的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检测及田间抗性评价,明确已知抗病基因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马铃薯金线虫应急防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良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云南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对15份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室内盆栽接种,计算最终单株孢囊数和相对感病性,根据抗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57R和TG689分子标记鉴定抗马铃薯金线虫H1,以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BCH分子标记为对照;并于2020年和2021年在云南省昭通市开展两年度的田间试验,在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孢囊,计算播种前初始群体密度(Pi)、最终群体密度(Pf)及平均繁殖系数(Pf/Pi)。马铃薯现蕾至始花期测定株高,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15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中的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会薯19号以及云薯304共5个品种为高抗品种,马铃薯金线虫基本不能在这些品种上繁殖;丽薯6号、宣薯6号为中感品种;其余8个为高感品种,尤其是会-2、丽薯15号以及宣薯8号的平均繁殖系数高于感病对照品种会薯16号(Pf/Pi=17.15)。两个H1基因鉴定分子标记结果大致相同,5个马铃薯品种,即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云薯304和宣薯6号含H1。马铃薯金线虫的繁殖系数在田间抗/感马铃薯品种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抗性等级为9的高抗品种田间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0.04—0.12)和2022年(0.05—0.14)均<1.00,表明高抗品种种植后线虫田间群体密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感品种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1.18—2.75)和2022年(1.76—3.24)均>1.00,高感品种种植后田间线虫种群数量增加。不同品种间株高和产量差异显著(P<0.05),5个高抗品种株高的均值在两年间均显著高于8个高感品种。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产量最高,两年度分别为51.67—56.48和33.28—40.57 t·hm-2,会-2产量最低。【结论】西南混作区主栽马铃薯高抗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具有优良抗性,主要携带H1抗病基因且能够显著减少田间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密度。高抗品种中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为高产抗病良种,云薯304为富锌薯片加工型品种。亟待根据马铃薯金线虫的发生分布,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扩大对主栽品种抗性水平的鉴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邵锋 陆佳 喻锦秀 陈永忠 马力 彭映赫
以山茶21个种质为材料,通过野外田间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其对炭疽病和软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1个山茶种质的炭疽病发病率高于软腐病,发病时间早于软腐病,扩散速度快于软腐病;研究提出了炭疽病防治最佳药剂处理组合。
关键词:
山茶 炭疽病 软腐病 抗性 防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学君 李润双 凌宏通 吴蔼民 王金生 张斌 丘玉秀 宋连玖 王玉龙
对66个大白菜品种苗期抗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细菌根系侵入和潜伏侵染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别;同一品种幼苗对侵入侵染的抗性与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间没有相关性。幼苗期的组织含菌量与成株的田间软腐病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初步建立了大白菜对软腐病苗期抗性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丁一 张晓萝 康立茹 赵君 张之为
为了探究来源于马铃薯中的StBAG3基因在马铃薯抗性建立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功能,以夏坡蒂马铃薯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马铃薯的瞬时表达体系对StBAG3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瞬时表达StBAG3基因的马铃薯离体叶片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24,48,72,96 h后接种位置病斑的相对面积较对照病斑显著减少了1.92~39.15百分点,说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性水平。这一结果也从对接种部位坏死细胞的染色中得到了证实。H_2O_2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接种部位H_20_2积累量在接种后0~48 h差异不显著,接种后72,96 h与对照差异显著,二者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46,0.086μmol/g。ROS清除酶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接种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部位SOD和CAT的活性随着接种时间推移,变化的模式有所差异,但二者在0~96 h均高于对照叶片,而POD的活性在接种后0~72 h与对照叶片没有显著差异,仅在接种后96 h显著高于对照叶片,间接证明了H_2O_2参与了StBAG3基因介导的正向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建立过程。由此可见,StBAG3基因能够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维思 杨斌 严世武 王馨 董志渊 李林玉 张新华 杨丽英
【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颖 田宇 赵亮 陈昌龙 谢华
为明确京郊快菜软腐病的病原,对取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发病快菜植株进行组织病原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得到的29株菌株中,17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其余12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同时也识别到9株非典型Pcc菌株,表现为不能分解柠檬酸盐或不具备在37℃和7%Na Cl条件下生长的能力,可微弱利用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D-麦芽糖。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仅2株Pcb菌株和1株Pcc菌株表现为中等致病力,其余菌株均表现为高等致病力。明确了引发北京地区快菜软腐病致病菌的种类为Pcb和Pcc,且致病力普遍较强,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微 彭化贤 席亚东 何俊蓉
2003~2007年,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法,利用Black等生理小种与鉴别寄主基因型关系对四川省9个市县的241个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测定;对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①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由11种类型组成,即为3,4号、3号、4号、1,3,4号、2,3,4号、2,4号、2,3号、1,2,3,4号、1,2号、0号和2号。优势种群为3,4号小种,占53.53%,次优势种群为3号小种和1,3,4号,分别占18.67%和10.79%。②新都区、彭州市和什邡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复杂,有6~7种生理小种类型,而昭觉县、普格县、茂县和彭山县生理小种组成简单,只有3,4...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生理小种 抗病性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丽 牟芮 刘尚武 张桂芝 金光辉
为获得兼抗多种病毒(类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分别克隆了靶向PVX、PVY和PSTVd蛋白的P25、HC-Pro和Virp1基因,以拟南芥pre-miR159a为骨架设计了针对P25、HC-Pro和Virp1基因的amiRNA序列,通过Overlapping PCR将3个amiRNA片段连接,并导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221,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0-221-pre-amiR-P25-HCPro-Virp1,经PCR及酶切验证,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农杆菌介导法将含目的基因质粒菌液侵染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脱毒微型薯片,经再生、压力筛选,抗性植株分化及植株壮苗共获得转化株系15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10株检测到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729 bp)。qRT-PCR结果显示,外源amiR-P25-HCPro-Virp1基因在10个转化植株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在7.68~21.37。对T_0阳性转化植株的攻毒试验,将PVX、PVY和PSTVd病毒等量混合液摩擦接种至6~8叶期的植株叶片,20 d后观察发现,对照植株感病严重,出现植株矮小、叶片斑驳等症状,而转化植株未表现出感病症状,生长正常。RT-PCR进行病毒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转化植株中也未检测到病毒序列,这表明转amiR-P25-HCPro-Virp在转化植株中能稳定表达,转化植株能够兼抗PVX、PVY和PVSTd 3种病毒(类病毒)。得到了同时兼抗PVX、PVY和PVSTd转化植株,且抗性显著,为马铃薯抗病毒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淑娜 金光辉 李鑫 王鹏程 张春雨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鑫 樊吴静 李丽淑 谭冠宁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广西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利用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测定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生理指,评价香菇多糖稀释液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结果】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800倍的香菇多糖稀释液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79. 98%。与对照处理相比,香菇多糖处理后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POD、PAL和PPO酶活性均有所提高,MDA的含量降低,植株主茎数增加,产量和块茎营养品质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香菇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抗剂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降低疮痂病发病率,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香菇多糖 马铃薯 疮痂病 生理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婷 袁治礼 成巨龙 吴云锋 武占敏 代锦
【目的】对21份我国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的烟草品种和抗源材料进行烟草蚀纹病毒(TEV)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抗病性鉴定,为烟草抗病品种的利用与品种合理布局,以及烟草抗病毒病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21份烟草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1年采用大田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21分烟草种质资源进行了TEV和PVY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在供试种质中,对TEV表现抗病的有双抗70、云烟97、中烟103、秦烟96、辽烟17、云烟203、秦烟98、云烟85、G28共9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有中烟90、龙江237、NC89、G80共4份材料,表现中感的有云烟87、RG11、净叶黄共3份材料,表现感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