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3)
2023(7406)
2022(6676)
2021(6341)
2020(5637)
2019(13273)
2018(13653)
2017(27161)
2016(14953)
2015(17546)
2014(17993)
2013(18012)
2012(17222)
2011(15632)
2010(16109)
2009(15148)
2008(15474)
2007(14417)
2006(12653)
2005(11615)
作者
(45459)
(38076)
(37473)
(36293)
(23991)
(18107)
(17605)
(14688)
(13987)
(13776)
(12705)
(12675)
(12035)
(11950)
(11904)
(11888)
(11745)
(11037)
(11013)
(10986)
(9530)
(9436)
(9364)
(8685)
(8634)
(8570)
(8561)
(8447)
(7705)
(7657)
学科
(60631)
经济(60562)
管理(42767)
(40176)
(30825)
企业(30825)
方法(29531)
数学(26318)
数学方法(26100)
(18862)
中国(18107)
(18012)
(16400)
(13872)
银行(13847)
(13656)
贸易(13650)
(13301)
(13224)
(12414)
业经(12055)
农业(11822)
(11796)
金融(11794)
地方(10877)
(10789)
财务(10764)
财务管理(10712)
(10167)
企业财务(10061)
机构
学院(223648)
大学(222970)
(91761)
经济(89568)
管理(82413)
研究(73998)
理学(69058)
理学院(68295)
管理学(67163)
管理学院(66747)
中国(60637)
(48113)
(46779)
科学(44862)
(39976)
(39236)
财经(36278)
(36101)
中心(35287)
研究所(34907)
业大(32843)
(32602)
农业(31737)
北京(31019)
(28878)
(28436)
经济学(28303)
师范(28130)
财经大学(26591)
(26010)
基金
项目(133444)
科学(101987)
研究(99596)
基金(93485)
(80733)
国家(80023)
科学基金(66448)
社会(59861)
社会科(56531)
社会科学(56512)
(52653)
基金项目(49591)
教育(46585)
(44197)
编号(43441)
自然(42007)
自然科(40894)
自然科学(40878)
自然科学基金(40138)
资助(39486)
成果(36583)
(30314)
重点(30221)
课题(29673)
(28809)
(26885)
(26157)
科研(25794)
项目编号(25630)
教育部(25495)
期刊
(105752)
经济(105752)
研究(68173)
中国(44610)
(37664)
(35947)
学报(33984)
科学(29674)
管理(28764)
(25362)
金融(25362)
大学(25122)
教育(24281)
农业(24025)
学学(23446)
技术(20257)
业经(18217)
财经(18140)
经济研究(16674)
(15507)
问题(15079)
(12985)
(12821)
理论(12769)
商业(11813)
实践(11645)
(11645)
技术经济(11629)
图书(11531)
统计(10932)
共检索到34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永娟  张晓川  
近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工具"失灵"成为常态。从政府工具的视角探究缘由,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工具因素、实施者与目标群体形成的内部环境因素、转型期地方社会生态所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它们对工具的应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洞悉各因素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亟需建立监管工具应用的长效机制,优化地方社会生态,具体从价值层面、技术层面、行为者约束及社会环境层面着手,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具正确应用的程度,确保食品安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鹏  傅贤治  
本文认为,政府对企业的惩罚系数及监督成本、企业生产不安全食品所获得的收益、声誉效应等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影响最后的博弈均衡,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文章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一是加强对食品产业链的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监督概率,推广包括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与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内的各种质量认证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者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奖优罚劣;二是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弘扬诚实、合法的经营理念,使政府监管行为法制化、透明化,对于滥用职权的行为进行曝光和追究责任,对于合法经营的企业提高其社会美誉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秋菊  
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以及社会性规制失灵。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考察,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信息的不完备性导致市场治理机制失灵;二是规制成本大大超过规制收益,严重降低了政府的规制效率;三是企业、监管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削弱了对食品安全规制的激励机制。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强化社会性规制需要从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唤醒市场的自发秩序治理能力;二是推进社会性规制体系改革,提高政府规制的有效性;三是引入公民社会的参与,弥补食品安全规制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早弘  
文章以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为背景,从博弈论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中的公众、企业与政府的行为动机。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企业是否违规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监督并举报的参与成本以及公众所受的损害有关,公众对企业监督并举报的策略选择依赖于企业所获得额外利润和政府惩罚力度,政府接受公众举报并展开调查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的策略选择是一致的,但不完全信息下政府的策略选择还与公众的选择概率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在不同行为动机下的战略选择,要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必要引入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文革  林婧  
我国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有其广泛的现实需求,然而由于国际软法实施有别于国际硬法,具有实施与否的自决性、实施路径与程度的可选性以及对非政府实施主体依赖性的特点,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根据其特点并结合国情。如今我国立法者开始意识到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实施的必要性,初步探索了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转化的路径与程度,逐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转化的范围与重点。即便如此,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在我国的实施仍存在诸多困境,例如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实施的重视仍不充分,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实施的行政分工与程序不明,非政府主体未充分发挥对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实施的促进作用。这需要将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厘清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转化的行政分工与程序,鼓励非政府主体深度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实施,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对于软法实施的援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彦楠  司林波  孟卫东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博弈论为基础,构建了食品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之间,以及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博弈结果分析研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晁云霞  
食品卫生安全关乎每个消费者的利益,而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存在轻视食品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动机。食品安全监督是政府部门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文章通过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两种分析方法,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揭示了监督部门和企业围绕食品质量问题的行为动机和博弈的均衡结果,提出了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几点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颖廉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存在巨大差异,不利于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以机构自主性为理论视角,选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引入符合国情的操作变量,运用OLS回归来验证假设,进而得出结论:监管者应全面且持久地关注食品安全,农村消费者诉求需得到更多回应,正确处理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央政府应发挥更积极作用,监管执法效率亟待提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贾娅玲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民族地区食品安全更具特殊性和多样性,加之民族地区族际文化和交流的复杂性也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建立一支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已迫在眉睫。面对民族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程度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职业化教育和执法队伍执法手段落后的现状,探索和建立民族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职业化教育的路径,第一要强化执法人员的职业培训,第二要制订和落实执法人员职业培养规划,第三要严把食品监管人员入职标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朱勇  
本文构建了食品安全的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在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标准下,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的深层制度原因。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中采用的结果考核制、检测权利与行政处罚权力合一两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不仅会导致监管者检测的食品安全信息缺乏有效性,还会导致监管者不愿公开真实信息甚至汇报虚假信息。这些制度安排严重制约了监管者切实履行向消费者汇报真实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对监管者的结果考核制、分离检测权与处罚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晓涛  孙长学  
食品安全监管诸多问题中,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分配是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中暴露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问题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消费者的作用发挥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思路是将多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其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玲  
食品具有入口特征,生命具有不可回复性,所以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其他市场监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食品安全监管要重在预防。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一系列失灵,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食品安全监管权配置的不科学"多头性",导致了监管过度、监管不足及监管不当现象同时存在。改进监管效果的最优手段不是设立新的监管部门,而是利用和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包括:信息披露、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加强再监管激励、完善对监管主体的财务及认识监管以及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巩顺龙  白丽  王向阳  刘战礼  
食品安全监管是消费安全的有力保障。本文剖析了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间的监管关系演进程式,指出合作监管可兼顾监管效率及监管成本,是监管关系演进的最终形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合作监管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冀宁  付晓燕  童毛弟  马百超  
基于理论推演法,选取用以评判食品安全监管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而构建评判体系。结合上述评判体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评价模型,通过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和Super Decision软件确定各指标的对应权重,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曲峻岭  
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造成后果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特点,总结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是,食品安全工作应由统一部门管理并形成独立执行机构,食品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检验技术能力,建立企业自我监控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