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2)
- 2023(10960)
- 2022(9582)
- 2021(8965)
- 2020(7935)
- 2019(18421)
- 2018(18460)
- 2017(36496)
- 2016(20177)
- 2015(23295)
- 2014(23496)
- 2013(23605)
- 2012(22053)
- 2011(19937)
- 2010(20480)
- 2009(19672)
- 2008(20239)
- 2007(18721)
- 2006(16613)
- 2005(15429)
- 学科
- 济(81351)
- 经济(81237)
- 管理(74463)
- 业(66656)
- 企(57700)
- 企业(57700)
- 方法(38071)
- 数学(32646)
- 数学方法(32395)
- 财(29793)
- 制(24008)
- 中国(22360)
- 农(21977)
- 务(19084)
- 财务(19034)
- 财务管理(18976)
- 业经(18451)
- 企业财务(17948)
- 银(16820)
- 银行(16785)
- 贸(16210)
- 贸易(16203)
- 行(15801)
- 易(15799)
- 体(15298)
- 学(15123)
- 划(14278)
- 融(14050)
- 金融(14046)
- 农业(13680)
- 机构
- 大学(299379)
- 学院(297079)
- 济(125541)
- 经济(122696)
- 管理(117748)
- 理学(98774)
- 理学院(97706)
- 研究(97228)
- 管理学(96417)
- 管理学院(95821)
- 中国(78917)
- 财(66289)
- 京(63870)
- 科学(56474)
- 财经(50224)
- 所(50084)
- 农(47209)
- 江(47166)
- 中心(45740)
- 经(45180)
- 研究所(44464)
- 业大(41140)
- 北京(40635)
- 经济学(38162)
- 州(37189)
- 农业(37100)
- 财经大学(36952)
- 范(36212)
- 师范(35866)
- 经济学院(34486)
- 基金
- 项目(181673)
- 科学(142535)
- 研究(134412)
- 基金(131876)
- 家(113156)
- 国家(112225)
- 科学基金(96110)
- 社会(85104)
- 社会科(80635)
- 社会科学(80609)
- 省(70574)
- 基金项目(70028)
- 教育(62491)
- 自然(61158)
- 自然科(59671)
- 自然科学(59655)
- 划(59078)
- 自然科学基金(58621)
- 编号(55467)
- 资助(54403)
- 成果(46775)
- 部(41798)
- 重点(40754)
- 课题(38221)
- 发(37997)
- 创(37973)
- 制(37708)
- 教育部(36055)
- 创新(35566)
- 性(35136)
- 期刊
- 济(145773)
- 经济(145773)
- 研究(91366)
- 中国(61806)
- 财(56236)
- 管理(47268)
- 学报(42400)
- 农(42302)
- 科学(39819)
- 大学(32560)
- 融(32466)
- 金融(32466)
- 学学(30449)
- 教育(28609)
- 农业(27617)
- 技术(25934)
- 财经(25832)
- 业经(22887)
- 经济研究(22418)
- 经(22183)
- 问题(19493)
- 贸(16536)
- 业(16360)
- 技术经济(15657)
- 理论(15475)
- 财会(15389)
- 会计(14541)
- 商业(14278)
- 国际(14221)
- 现代(14149)
共检索到463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爱华 常延婕 张鑫娜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现代财税体制建设的要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现阶段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而激励约束机制内含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之中,对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结合预算绩效管理阶段特征,将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演变历程划为萌芽起源、初创试点、稳步推进、法制化与全面深化五个阶段,借助政策工具分类理论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从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广度、深度与理念三个维度归纳演变逻辑,并根据分析结论尝试探究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彬 欧阳晨浩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支撑。为全面梳理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现状,文章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归纳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中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类型和做法。研究发现,激励约束机制覆盖政治、行政、经济、精神和社会多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措施往往融合使用;同时,各地立足改革基础,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励约束保障机制,但是当前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也存在评价结果公信力不高、配套制度不健全和激励约束合力不强等问题。为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实效,应从提升评价质量、明确激励约束机制细则、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合力、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对话机制以及引入外部监理机制等方面加以优化。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 激励约束 机制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风 张青
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并未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改善,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并相应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构建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激励约束机制 博弈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鹏远 伍瑞凡 章欣
本文通过建立非对称信息博弈模型,讨论了在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负担引起的预算软约束下,作为固定报酬和剩余索取权两种激励方案对作为银行代理人的基层行长的作用。研究发现固定报酬方案并不能对预算软约束下基层行长的经营行为产生激励作用,而剩余索取权方案科学与否的关键是确定考虑政策性负担在内的剩余收益分配比例。
关键词:
激励机制 预算软约束 剩余索取权 博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肖文东 华猛
目前,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是总分行制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总行和各级分支机构之间在经营产权方面存在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在预算管理框架内,构建了薪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晋升激励三种激励约束机制,进而得出了相关政策性结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瑜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本文拟从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界定和理论基础入手,以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将其纳入国家治理的范畴,并在国内外实践经验考察基础上,归纳中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制约,提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 激励约束 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学彬 张文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建立了一个商业银行长期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模型,研究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商业银行经济激励约束机制的决定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东京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参与的活动,因此,要提高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效率,就必须认真研究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动力机制问题。调动积极性,一要靠激励;二要靠约束。为此,本文将就如何调动政府公职人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职工的积极性问题,从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康霞
一、人力资本激励问题现状分析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必须实施有效的内部激励以缓解或降低企业低效运作的障碍,但是,大多仅仅局限于培训、轮岗、奖励等手段,这实际上上忽略了每位员工作为个体的存在有其各自独特的特点,推行的仍然是大规模的无差别激励策略,缺乏对人力资本市场的细分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贤成毅
有效的银行家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银行预算硬约束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个分离决策均衡激励约束机制,使银行家(贷审委)集体决策照样可以对个人进行“论功行赏”,解决银行家的个体激励约束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刘仲文 刘迪
本文以国有企业中的央企为研究样本,对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提到的考核指标以及其他可以反映企业业绩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一个综合的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然后,对这一综合指标和企业高管层持股比例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试图分析央企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高管层 中央企业 股权激励 企业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仲文 刘迪
本文以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为基础,以暂行办法中明确的强激励、硬约束为切入点,针对央企高管层持股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建立实证研究模型,评价央企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华金秋 邢精平
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受到充分激励的AMC员工可能会延迟不良贷款处置过程并且会产生道德风险,因此,AMC应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