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23)
2023(19049)
2022(16062)
2021(14931)
2020(12702)
2019(28935)
2018(28645)
2017(54878)
2016(29772)
2015(33304)
2014(33004)
2013(32358)
2012(30239)
2011(26764)
2010(27572)
2009(25510)
2008(25173)
2007(22623)
2006(19921)
2005(17749)
作者
(86186)
(71375)
(71044)
(67414)
(45529)
(34045)
(32414)
(27775)
(27100)
(25853)
(24265)
(23989)
(22855)
(22385)
(22212)
(21873)
(21153)
(21126)
(20594)
(20504)
(17775)
(17687)
(17581)
(16392)
(16152)
(16088)
(15811)
(15797)
(14456)
(14064)
学科
(122489)
经济(122359)
管理(88449)
(83201)
(67857)
企业(67857)
方法(53708)
数学(47065)
数学方法(46354)
(38015)
中国(36955)
(33911)
地方(28486)
业经(27080)
(23930)
(23917)
财务(23848)
财务管理(23758)
(23339)
企业财务(22702)
农业(22628)
(22314)
贸易(22292)
(21637)
(20702)
银行(20648)
(20247)
金融(20245)
(19652)
技术(19177)
机构
学院(417447)
大学(416121)
(169410)
经济(165834)
管理(160219)
研究(139312)
理学(137393)
理学院(135869)
管理学(133284)
管理学院(132512)
中国(108822)
(89220)
(84962)
科学(84846)
(70633)
(70610)
财经(65503)
中心(64883)
(64053)
研究所(63150)
业大(61891)
(59417)
北京(56205)
农业(55191)
(53604)
师范(52950)
经济学(51266)
(51071)
(50671)
财经大学(48597)
基金
项目(274739)
科学(215597)
研究(198659)
基金(198623)
(174253)
国家(172769)
科学基金(147796)
社会(125642)
社会科(119159)
社会科学(119124)
(108043)
基金项目(104662)
自然(96582)
自然科(94326)
自然科学(94298)
自然科学基金(92590)
教育(92563)
(91264)
资助(82098)
编号(80448)
成果(65452)
重点(62262)
(61410)
(60668)
(57255)
课题(56305)
创新(53591)
科研(53135)
教育部(52029)
国家社会(51762)
期刊
(189823)
经济(189823)
研究(124457)
中国(89259)
(69630)
学报(65392)
(63586)
管理(59996)
科学(59584)
大学(50100)
学学(47182)
教育(46335)
农业(43162)
(41664)
金融(41664)
技术(38503)
财经(32407)
业经(31610)
经济研究(30958)
(27657)
问题(25020)
(22804)
技术经济(20955)
统计(20562)
(20166)
(20145)
图书(19310)
财会(19224)
理论(19100)
商业(19088)
共检索到637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力宏  
在规范和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1),总的要求是地方政府不能再随意向银行借贷,而要在预算的约束下,对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地方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这一制度既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又为地方政府的举债开了正门,但债券发行实行限额的管理。为此,作为全社会基建投资中重要组成的政府投资,由间接融资的信贷转变为直接融资的债券,是否会产生基建投资的缺口,应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试点的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与使用规则入手,根据地方政府现有的债务存量与结构和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力宏  
在规范和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1),总的要求是地方政府不能再随意向银行借贷,而要在预算的约束下,对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地方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这一制度既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又为地方政府的举债开了正门,但债券发行实行限额的管理。为此,作为全社会基建投资中重要组成的政府投资,由间接融资的信贷转变为直接融资的债券,是否会产生基建投资的缺口,应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试点的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与使用规则入手,根据地方政府现有的债务存量与结构和发展要求,分析研究其对我国基建投资总量的影响以及其发行的规模与潜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一蕾  陈姗姗  钟宁桦  解咪  
本文沿着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核心思路——“开前门、堵后门”,考察了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对城投债券发行与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量上来看,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的扩张并未抑制城投债券的融资需求,反而为偿债风险较高的城投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进而推高了城投债券整体的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积聚。但本文也发现,总量扩张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改善,专项债券占比的提高释放了投资回报的积极信号,挤入了主体信用评级较高的城投债券,起到了撬动优质投资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因此,本文建议充分挖掘高质量的专项债券项目,助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艳  胡婷婷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风险的担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如何调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所在。基于卢因的力场理论,本文构建了PMR模型分析发债规模问题,认为由压力场、动力场构成的驱动力和由阻力场构成的抑制力形成发债规模的“适时”调适逻辑,而统筹发展和安全原则构成发债规模的“适度”增长逻辑。场域逐渐变化和力量不断博弈,必然要求“适时”“适度”进行发债规模调适,以达到力场的动态平衡。因此,发债规模调适要根据力场变化审“时”度势、应“时”而动,基于力场平衡调至“适度”、严防“过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婷婷  赵树宽  戴志敏  
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研究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亟需解决的重点,然而国内通用的警戒线标准单一,难以适用不同地区较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经济发展压力较大,财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债务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应付利息。以审计署对于C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政府性债务余额的增长率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呈正相关,与GDP增速呈负关,与债务利息增长率呈正相关。通过模型对C市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规模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的债务规模远高于警戒线限定值。建议相关部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洁  李齐云  
我国地方政府自2009年始,通过各种方式频频举债,虽未引起债务危机,但由于地方债缺乏市场化约束,其具体规模、真实性难以准确测算。本文以S省为例,运用改进后的KMV模型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测算,得到不同期限内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发行规模与违约概率,进一步说明目前S省债券发行规模尚在零违约安全范围之内。最后从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及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保胜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是进行债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形成的债务信息披露研究,发现政府会计在反映债务信息方面存在着披露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情况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提出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核算基础、补充相关会计科目等措施,真实、正确、全面、及时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进行披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志刚  王子悦  王卓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立  
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必须及早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债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 ,将债务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为此 ,要根据经常性债务与建设性债务分类治理、债务存量和增量分流解决的思路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县乡两级政府债务以经常性债务为主 ,通过调整事权财权、划分支出结构、控制经费开支等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省市两级以建设性债务为主 ,难以通过增收节支方法得以解决 ,必须开辟新的替代性融资渠道 ,其中发行地方市政债券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新途径。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